吴国太当然听见了,此时此刻,她亦泪流满面。
她知刘封乃仁义之君,终未亏待孙家之人。
冥冥中,又想起了孙权。
眼中流泪,心中感慨:
权儿啊,倘若你一直奉盟至今,哪怕一生未出合淝,封儿又怎会亏待于你?
你看看那曹家子弟,他都法外开恩,留其命在。
你是他舅哥,是他盟友,你一直支持他,保不准是大汉的第十一国公。
咱东吴的臣子们也会随君入汉,共享荣华。
可瞧瞧你做的事?
……
不过这也好,你既死,策儿之子孙终有出头之日了。
亦不枉策儿一世功勋,终得回报。
……
“封孙绍为吴武昌公。”
魏文昌公和吴武昌公相映成趣。
但谁都知道,曹植本来就文采出众,孙绍却是借其父辈之威。
不过大家也都明白。
这也是为了更好的收拢东吴文武和本土士族。
众人心中也都在猜想,如果当初孙权不曾背刺,今一统天下之时,恐怕也有资历得一国公吧。
……
接着,郡公第三位是荀彧。
荀彧身为魏臣一心向汉,别人不知道刘封不可能不知道。
几番反向操作,名为大魏,实则不露声色的加强了大汉的正统性。
又曾于魏营多次帮助刘封。
功劳甚大。
被封为颍水郡公。
不过在荀彧看来,能匡扶汉室,能营救曹氏一族,自己已经够了。
封公不封公的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接着,郡公第四位。
乃刘修。
这又是一个躺平人士。
要问他是谁?
很多人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