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那个版本的史记好 > 第5章 仲尼弟子列传(第2页)

第5章 仲尼弟子列传(第2页)

接下来咱们说说子贡吧,这哥们儿可是个地道的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了三十一岁。他也是个能说会道的家伙,但孔子总是能把他的话给怼回去。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老师啊,你觉得我和颜回谁更厉害?”孔子还没说话呢,子贡就抢答了:“我哪敢跟颜回比啊!他闻一知十,我闻一知二。”孔子一听,乐了:“你这小子还挺有自知之明的嘛!”

后来子贡学业有成后,又问孔子:“老师啊,你觉得我是个啥样的人啊?”孔子想了想,说:“你是个器皿啊。”子贡一听,有点懵:“啥器皿啊?”孔子回答说:“瑚琏啊!”这瑚琏啊,是古代祭祀时用的贵重礼器,孔子这是夸子贡有才呢!

哈哈,这师徒俩的对话可真是有趣极了!

话说陈子禽这哥们儿好奇得不行,他找到子贡问:“嘿,子贡兄,你家老师仲尼这学问是哪儿学来的啊?”子贡一脸得意地回答说:“嘿,哥们儿,你这就问对人了!文武之道,这可是咱华夏民族的瑰宝,哪里会失传呢?都在人间流传着呢。有智慧的人能领悟到其中的大道理,就算不那么聪明的,也能学到点皮毛。所以啊,我家老师哪儿都能学到东西,他可没有固定的老师哦!”陈子禽接着问:“那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了解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是主动去打听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啊?”子贡微微一笑,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家老师靠的是他那温良恭俭让的性格,人家才愿意告诉他呢。他那求知的方式,跟别人可不一样哦!”

子贡这家伙也是闲不住,他又跑去问孔子:“老师啊,如果一个人有钱但不骄傲,穷了也不去巴结别人,这样的人您怎么看?”孔子摸了摸胡子,慢悠悠地说:“嗯,这样的人嘛,也还可以了。不过啊,我觉得更好的是那些虽然穷但乐于追求真理,有钱了还能注重礼仪的人。”

后来啊,齐国那边田常想搞点事情,他怕高、国、鲍、晏这几个大家族,就想着转移目标去攻打鲁国。孔子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急了,他对弟子们说:“鲁国可是咱们的根啊,父母的故乡啊,现在国家这么危险,你们怎么都不站出来呢?”子路他们都想冲出去,但孔子拦住了他们。后来子贡站出来说要去,孔子就答应了。看来啊,关键时刻还是得看子贡这哥们儿!

哈哈,话说子贡这家伙真是厉害,脑子一转就是妙计连连!

他接着跟田常说:“哎,您这攻打鲁国的决定可真是有点儿不明智啊。鲁国这种地方,城墙又矮又破,地方又小又散,国君又傻又不仁,大臣们虚伪得要命,士兵和百姓又讨厌打仗。这样的国家,您攻打它简直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不如您换个目标,去攻打吴国吧!吴国那边城墙又高又厚,地方又大又深,盔甲又新又硬,士兵又精又饱,啥好东西都有,还都是明明白白的大夫守着。这样的国家,攻打起来才容易嘛!”

田常一听,脸色就变了:“你这是怎么回事?你说难的地方,别人都说容易;你说容易的地方,别人又说难。你这是什么逻辑?”子贡笑着解释道:“哎,您听我说,一个国家内部有麻烦,就应该攻打强大的敌人;外部有威胁,就应该攻打弱小的敌人。现在您内部有麻烦,大臣们都不听您的。如果您攻打鲁国,虽然能扩大地盘,但也会让国君骄傲,大臣们更嚣张,您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而且啊,上面的人骄傲了就会放纵,下面的人骄傲了就会争斗,到时候您就是上下都不讨好,多危险啊!所以我说,还是攻打吴国比较好。”

田常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但又担心:“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到鲁国了,现在突然掉头去攻打吴国,大臣们会怀疑我的。”子贡一拍大腿:“哎呀,您别担心!您就按兵不动,我去出使吴国,让他们来救鲁国,顺便攻打齐国。您就可以趁机迎击他们了。”田常一听,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派子贡出使吴国了。

到了吴国,子贡对吴王说:“大王啊,我听说啊,做王的人不能让别的国家灭亡,做霸主的人不能有强大的敌人。您看现在齐国这么强大,却还要来攻打鲁国这个小国家,这不是跟您抢地盘嘛!我觉得这样很危险。而且啊,如果您能救鲁国,就能显示您的威名;攻打齐国,就能获得大利。这样既能安抚泗水一带的诸侯,又能惩罚暴虐的齐国,让强大的晋国臣服,这可是大大的好处啊!再说了,名义上是救鲁国,实际上却是削弱齐国,多划算啊!”

吴王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但又担心:“我曾经跟越国打仗,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他们一直想要报仇。我要是出兵攻打齐国,他们趁机偷袭我怎么办?”子贡笑了笑:“大王啊,您别担心!越国的实力比鲁国还弱,吴国的实力比齐国还差。您要是放着齐国不管,先去打越国,那等您打完越国回来,齐国早就把鲁国给灭了。而且啊,您现在正是以存亡继绝的名义来称霸天下,要是攻打小小的越国却害怕强大的齐国,那岂不是太没面子了?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王者不绝世。您现在要是放过越国,显示您的仁慈;救鲁国攻打齐国,显示您的威名;再让晋国臣服于您,那诸侯们肯定会争相来朝拜您,您的霸业就指日可待了!而且啊,如果您真的担心越国,我可以出使越国,让他们出兵协助您。这样既能削弱越国的实力,又能让诸侯们看到您的威望,岂不是一举两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吴王一听,高兴得不得了,立刻就派子贡出使越国了。这子贡可真是能言善辩啊!哈哈!

话说子贡这哥们儿真是个谈判高手,他一到越国,越王亲自到郊外迎接,还亲自驾车把子贡送到住处。越王好奇地问:“咱这越国地处偏远,大夫您咋就这么给面子,亲自跑这儿来了呢?”子贡微微一笑,说:“大王啊,我这次来是说服吴王出兵救鲁伐齐的。吴王虽然想这么干,但心里又惦记着越国,说等我灭了越国再动手。所以,我看吴国灭亡越国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不过啊,大王您得知道,做人得讲策略。没报仇的心思还让人家怀疑,那是笨;有报仇的心思还让人家知道,那是蠢;事儿还没干呢就搞得满城风雨,那是险。这三条可都是大事儿上的大忌啊!”

越王一听,赶紧磕头:“哎呀,我以前不自量力跟吴国开战,结果被困在会稽,那滋味真是痛到骨髓里了。我那时候就想着跟吴王同归于尽算了。现在您来了,我可得好好请教请教。”

子贡就给越王支招:“吴王这人暴躁得很,群臣都不待见他;国家连年打仗,士卒们都快崩溃了;百姓和大臣们对他都有怨言;伍子胥因为劝谏被杀,太宰嚭这个小人却大权在握。这就是个快要完蛋的国家啊!大王您要是现在发兵帮吴王一把,送他点金银财宝,再低声下气地求求他,他肯定会去伐齐的。他要是打输了,那是您的福气;要是打赢了,他肯定会去攻晋国。到时候我就去找晋君,让他们一起攻打吴国。这样吴国就完蛋了!”

越王一听,高兴得不得了,立马答应了。他送给子贡一堆金银财宝和兵器,但子贡都没要,转身就走了。

子贡回到吴国,对吴王说:“大王啊,我把您的话告诉越王了,他吓得够呛,说:‘我倒霉啊,年少不懂事,跟吴国开战,结果败得一塌糊涂,被困在会稽。多亏了您手下留情,让我能继续祭祀祖先。我哪里还敢有什么图谋啊!’”

过了几天,越国的大夫文种又来见吴王,说:“我们越王愿意亲自率领三千精兵,身披铠甲,手持锐器,为大王打头阵。我们还准备了二十副铠甲、锋利的矛和宝剑,献给大王的将士们。”吴王一听,高兴得不得了,跟子贡商量:“越王想亲自跟我一起伐齐,你觉得怎么样?”

子贡摇了摇头:“大王啊,这可不行。要是让越国倾巢而出,还让他们国君亲自来,那就太不讲道义了。您收下他们的礼物和军队就行了,越王本人就免了吧。”吴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就答应了文种,谢绝了越王的请求。然后吴王就调集了九郡的兵力去攻打齐国了。

哎呀,这子贡可真是行走的“计谋机器”啊!他接着跑去了晋国,一脸神秘地对晋君说:“大王啊,我听说,做事得提前谋划,不然遇到紧急情况就抓瞎了;打仗得先把兵力部署好,不然怎么赢敌人呢?现在齐国和吴国就要开战了,如果吴国打不赢,那越国肯定会趁机捣乱;如果打赢了,吴国肯定会乘胜追击,直接打到您这儿来。”晋君一听,吓得脸都白了:“那……那我该怎么办啊?”子贡淡定地说:“您就好好整顿军队,养精蓄锐,等着瞧好戏吧!”晋君一听,觉得有道理,就答应了。

子贡搞定晋国后,又悠哉游哉地回鲁国去了。果然不出所料,吴王跟齐国在艾陵大战一场,把齐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俘虏了七个将军的军队。但他没回国,反而带着军队杀到晋国去了,结果在黄池跟晋国军队打了起来。这一下,吴国军队就惨了,被打得七零八落。越王一听这消息,立马带兵渡江偷袭吴国,在离城七里的地方扎了营。吴王一听越国军队打上门来了,吓得赶紧从晋国撤军回去迎战。结果在五湖跟越国军队打了三场,都输了,连城门都守不住了。最后,越国军队包围了王宫,杀了吴王夫差,还把他的宰相也给宰了。就这样,越国只用了三年时间就灭了吴国,向东称霸了。

这子贡啊,真是厉害得不得了!他一出马,就保住了鲁国,搞乱了齐国,灭了吴国,让晋国变得更强,还让越国称霸了。他这一趟出使,让五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这些,子贡还是个商人呢!他善于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根据时势变化来赚钱。他这人吧,就喜欢夸奖别人的优点,但也从不隐瞒别人的缺点。他曾经在鲁国和卫国担任过官职,家里积累了千金财富。最后呢,他在齐国去世了。

再来说说言偃吧,他是吴国人,字子游,比孔子小了四十五岁。子游学了孔子的学问后,就当了武城的宰。有一次孔子经过武城,听到有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就笑着说:“杀只鸡用得着宰牛的刀吗?”子游说:“老师您以前教过我们,君子学了道就会去爱人,小人学了道就容易管理。”孔子一听,点头说:“你说得对,我刚才只是开个玩笑而已。”孔子觉得子游在文学方面很有造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还有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了四十四岁。有一次他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画画之前要先画好白色的底子。”子夏又问:“那是不是说礼也是后于仁的呢?”孔子一听,高兴地说:“子夏啊,你现在可以跟我讨论《诗经》了!”

子贡又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谁更贤能呢?”孔子说:“子张过头了,子夏还不够。”子贡又问:“那是不是说子张更厉害一些呢?”孔子摇头说:“过头和不够都是不好的。”

孔子还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孔子去世后,子夏在西河教授学生,还当过魏文侯的老师。他的儿子去世后,他哭得眼睛都瞎了。

哈哈,这位颛孙师啊,陈国人,字子张,跟孔子差了整整四十八岁,堪称“跨世纪师徒”啦!

有一天,子张跑过来问孔子:“老师啊,怎样才能赚到俸禄呢?”孔子微微一笑,说:“小伙子,多听听别人怎么说,但别急着表态,有疑惑就保留意见,剩下的再谨慎地说出来,这样你就不会惹上太多麻烦;多观察观察别人怎么做,但别盲目跟风,有风险的先放一边,剩下的再谨慎地行动,这样你后悔的时候就少了。言行都谨慎了,俸禄自然也就来了。”

又有一天,师徒俩在陈蔡之间溜达,结果迷路了,子张就问:“老师,我们接下来该怎么走啊?”孔子摸了摸下巴,深沉地说:“言行都要诚实守信,无论到哪里都能行得通;但如果言不由衷、行不合礼,就算在本地也混不下去。你要时刻记住,站着的时候,就好像‘诚信’二字在你前面;坐车的时候,就好像‘恭敬’二字靠在你车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顺利前行。”子张赶紧把这话记下来,系在腰间,生怕忘了。

子张又好奇地问:“老师,您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达’(通达)的人呢?”孔子反问:“你说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说:“就是在国内有名气,在家族里也有威望。”孔子摇摇头说:“那只是‘闻名’而已,不是真正的‘达’。真正的‘达’啊,是性格直率而喜欢道义,善于察言观色,懂得谦让别人,这样的人在国内和家族里都能通达。而那种‘闻名’的人呢,表面上装得仁义,实际上行为却背道而驰,还自以为没错,这样的人在国内和家族里确实能‘闻名’,但可不是好名声哦!”

再来说说曾参吧,这位是南武城人,字子舆,比孔子小了四十六岁。孔子觉得他特别懂得孝道,就把自己的孝道学问传给了他。曾参还写了本《孝经》,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可惜最后死在了鲁国。

还有位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了三十九岁。这哥们儿长得有点“别致”,孔子一开始觉得他资质平平。但没想到他拜了师之后,刻苦修行,不走歪门邪道,不是公事都不去见那些卿大夫。后来还跑到南边游历,带了三百个弟子,设立了一套自己的规矩,结果名声传遍了各个诸侯国。孔子听说了这事儿,感叹道:“我以前光听人说话就判断他的能力,结果看错了宰予;后来又光看人的外表就判断他的才能,结果又看错了子羽。看来我这看人的眼光还得再练练啊!”

宓不齐这哥们儿,字子贱,比孔子小了三十岁。孔子曾经对他赞不绝口:“子贱啊,真是个君子!如果鲁国没有君子,他怎么可能这么出类拔萃呢?”

子贱后来去做了单父的宰,回来跟孔子汇报工作:“老师啊,我治理的这个地方有五个比我还要贤能的人,都是他们教我如何治理的。”孔子听后摇了摇头:“可惜啊,子贱你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你治理的是个更大的地方,那简直就是天下无敌了!”

接下来这位是原宪,字子思。有一天他跑去问孔子:“老师,您说说看,什么叫做耻辱呢?”孔子想了想回答:“如果一个国家政治清明,那么拿俸禄是正常的;但如果国家政治黑暗,你还去拿俸禄,那就叫耻辱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