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想读史记哪个版本的 > 第13章 孝武本纪(第2页)

第13章 孝武本纪(第2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话说那年,南越被咱们给灭了,皇上身边有个宠臣叫李延年,他唱歌唱得特好,皇上特别喜欢他。有一天,皇上就跟大臣们商量:“你们看,民间祭祀的时候都有歌舞,咱们祭天的时候咋就没有呢?这合适吗?”大臣们纷纷表示:“古时候祭祀天地都有音乐伴奏,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敬意。”还有人说:“泰帝曾经让素女弹奏五十弦的瑟,但音乐太悲伤了,泰帝都忍不住要禁止,最后就把瑟改成了二十五弦。”于是,在祭祀南越、泰一和后土的时候,就开始用上了乐舞。皇上还特地召来更多的歌儿,制作了二十五弦瑟和箜篌,这些乐器就这么流行开来了。

第二年冬天,皇上又提了个议题:“古时候,皇帝在封禅之前,都会先整顿军队,展示军威。”于是,皇上就带着十几万大军北巡朔方,回来的时候顺便去祭祀了黄帝的陵墓桥山,还顺便给士兵们发了点奖金。皇上好奇地问:“我听说黄帝是神仙,不会死,那他咋还有坟墓呢?”有人就解释说:“黄帝虽然成仙上天了,但群臣还是把他的衣冠葬在了这里。”到了甘泉宫,皇上准备开始泰山封禅的大事儿,就先祭祀了一下泰一神。

自从得到宝鼎之后,皇上就跟大臣们、儒生们商量封禅的事儿。毕竟封禅这种事儿太久远、太稀罕了,大家都不知道具体该咋整,儒生们就翻遍了封禅尚书、周官、王制这些古籍,想找出点线索。有个齐国的老头儿丁公,九十多岁了,他说:“封禅这事儿,其实就是为了得到长生不死的名声。当年秦始皇就没能成功封禅。陛下您要是想封禅,那就得一路往上,别停下来,这样就不会遇到风雨,最后就能成功封禅了。”于是,皇上就命令儒生们学习射牛的技术,还让他们起草封禅的仪式。过了几年,终于准备要搞封禅了。

皇上听了公孙卿和那些方士的话,说黄帝封禅之后就能遇到神奇怪物,还能跟神仙交流。皇上也想学学黄帝,尝尝跟蓬莱的神仙们交流的滋味,想让自己的功德跟九皇齐名,于是就用了一些儒家的说法来包装一下。可是那些儒生们呢,他们既然说不清楚封禅的具体细节,又被那些古籍给束缚住了,不敢放开手脚去干。皇上给他们看了封禅用的祭器,他们有的说“这跟古时候的不一样”,还有个叫徐偃的说“太常的那些儒生行礼不如鲁国的做得好”。还有个叫周霸的,他负责画封禅的图,结果皇上就把徐偃和周霸都给撤职了,把那些儒生全都打发走了,一个也不用。

三月的时候,皇上东巡到了缑氏县,还亲自去中岳太室山祭拜了一番。随行官员们在山下听到好像有人喊“万岁”,可是问上面的人,上面的人不说话;问下面的人,下面的人也不吭声。于是,皇上就下令封了三百户人家专门负责太室山的祭祀,还把这个地方命名为“崇高邑”。接着,皇上又东上泰山,那时候山上的草木还没长叶子呢,皇上就让人在石头上刻字,然后把这石头立在了泰山之巅。

之后,皇上继续东巡海上,去祭拜那八大神。齐地的人上书说神奇怪事和神奇药方的数以万计,可是一个个都验证不了。于是,皇上又加派了船只,让几千个说海里有神山的人去找蓬莱的神仙。公孙卿拿着符节总是先一步去名山候着,到了东莱的时候,他说晚上看见了一个身高几丈的人,可是一靠近就不见了,只留下了一个特别大的脚印,看起来像是禽兽的。还有大臣说看见了一个老头牵着狗,说“我想见巨公”,说完就突然不见了。皇上本来看到那个大脚印还不太信,可是一听大臣们说有个老头,就认定那老头是仙人了。皇上在海上住了好几天,派了好多方士和使者去找仙人,人数都上千了。

四月的时候,皇上回到了奉高。他想起了那些儒生和方士说的封禅方法,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听起来都不靠谱,实在难以施行。于是,皇上到了梁父山,按照礼仪祭拜了地主神。乙卯日那天,皇上让侍中的儒生们穿上礼服,戴上礼帽,射牛行礼。然后在泰山脚下东方进行了封禅仪式,跟祭祀泰一神的礼仪差不多。封禅的土堆宽一丈二尺,高九尺,土堆下面还埋着玉牒书,那书的内容可是机密哦。仪式结束后,皇上只带着侍中奉车子侯上了泰山,也在那儿进行了封禅。这些事情都是保密的。第二天,皇上从山北的小路下山。丙辰日,在泰山脚下的肃然山进行了禅祭仪式,跟祭祀后土神的礼仪一样。皇上都是亲自参拜,穿着黄色的祭服,还用了全套的乐器。江淮地区有一种一根茎上有三个脊的茅草,被用作神座。还用了五色的土来加固封禅的土堆。皇上还放了一些远方的奇兽飞禽和白雉等动物来增加祭祀的氛围。不过,像犀牛、旄牛这些动物就没用上。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皇上才离开泰山。封禅祭祀的那天晚上,好像有光出现,白天的时候,封禅的土堆上还升起了白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皇上从封禅大典回来,坐在明堂里,群臣们纷纷上前给他敬酒祝寿。皇上一高兴,就下令给御史写诏书:“朕以渺小的身躯继承了这至尊之位,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不能胜任。朕的德行还不够深厚,对礼乐也不太了解。这次祭祀泰一神,好像有祥瑞之光出现,就像是有神仙在保佑朕一样。虽然过程中有些奇怪的现象让朕心惊胆战,但朕还是鼓起勇气,完成了封禅泰山和禅祭肃然山的仪式。从现在开始,朕要与士大夫们一起努力,开创一个新的时代。赐给每户百姓一头牛和十石酒,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孤寡之人再赐两匹布帛。博县、奉高县、蛇丘县、历城县的百姓今年就不用交租税了。全国大赦,就像乙卯日那次大赦一样。朕所经过的地方,都不要再征派劳役了。两年前的事情,就都不要再追究了。”然后又下了一道诏书:“古时候,天子每五年巡视一次诸侯国,并在泰山举行祭祀仪式。诸侯们也有朝见和住宿的地方。现在朕命令诸侯们各自在泰山下修建官邸。”

皇上封禅泰山之后,天气一直风平浪静,没发生什么灾祸。那些方士们又说蓬莱的神仙山好像快要找到了,皇上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快要遇到神仙了。于是,他又东巡到海上,希望能遇到蓬莱神仙。可惜啊,奉车子侯突然得了急病,一天之内就去世了。皇上只好离开海上,沿着海岸线北上,一直走到碣石,然后从辽西开始,巡视北边,一直走到九原。五月的时候,皇上回到了甘泉宫。有关部门说宝鼎出现的那一年是元鼎年,所以就把今年定为元封元年。

那年秋天,东井星区出现了彗星。过了十几天,三能星区也出现了彗星。有个叫王朔的望气士说:“我独自看到那颗星像葫芦一样出现,一顿饭的时间后又消失了。”有关部门解释说:“陛下建立了汉朝的封禅大典,这是上天报答您的恩德,所以出现了吉祥的彗星。”

第二年冬天,皇上在雍地祭祀五帝,回来后又去祭拜泰一神。祭祀的时候说:“吉祥的星星闪耀天际,这是美好的预兆。寿星再次出现,光芒四射。信星也明亮可见,朕恭敬地祭拜泰一神,感谢他的恩赐。”

春天的时候,公孙卿说他在东莱山见到了神仙,神仙好像还说了“见天子”的话。于是,皇上就亲自去了缑氏城,封公孙卿为中大夫。然后他们又去了东莱,在那里住了几天,可惜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大人的脚印。皇上又派了上千个方士去寻找神仙和采摘灵芝仙药。可是那年却遇到了旱灾。于是,皇上在无名之地举行了祈祷仪式,还去了万里沙和泰山祭祀。回来的时候路过瓠子,皇上亲自到河边去视察决口的黄河,住了两天,举行了沉河祭祀仪式后才离开。然后派了两名大臣率领士兵去堵塞黄河决口,黄河改道流入两条新河道,恢复了大禹治水时的旧迹。

那时候,南越刚被咱们灭掉,那些越人中的勇士就说了:“咱们越人风俗信鬼,祭祀的时候都能见鬼,挺灵的。以前东瓯王特别尊敬鬼神,结果活到了160岁呢!后来的人慢慢就不那么虔诚了,所以就越混越差。”皇上听了,就下令让越地的巫师设立越式的祭祀,这种祭祀啊,没有祭坛,只搭个平台,既祭拜天神上帝,也祭拜百鬼,还用鸡来占卜吉凶。皇上居然信了,从此越式的鸡卜就开始流行了。

公孙卿这哥们儿又说:“其实仙人是可以见到的,但皇上您每次去都匆匆忙忙的,所以见不到。要是您能建个观,就像缑氏城那样,里面放上肉干和枣子,仙人说不定就被吸引来了。再说,仙人也都喜欢住高楼。”于是,皇上就下令在长安建了个蜚廉桂观,在甘泉又建了个益延寿观,还派公孙卿拿着符节,准备好祭祀用具,专门候着仙人。后来还建了个通天台,在台下设了祭坛,打算招来一群神仙。甘泉宫的前殿也重新装修了一番,其他宫室也都扩大了。夏天的时候,宫殿的檐廊内还长了灵芝。皇上因为治理黄河、兴建通天台,见到有光云出现,就下了道诏书说:“甘泉宫檐廊内长了九株灵芝,大赦天下,停止一切徭役。”

第二年,咱们去讨伐朝鲜。夏天又遇上旱灾,公孙卿解释说:“黄帝那时候封禅也遇到了天旱,但那是乾封三年,是吉兆。”皇上听了,就下诏说:“现在天旱,是不是也要乾封呢?命令全国都尊敬祭祀灵星吧。”

又过了一年,皇上到雍地祭祀,还开通了回中道去巡视。春天到了鸣泽,然后从西河回来。

第二年冬天,皇上南巡到南郡,一路走到江陵再往东。还亲自登上潜县的天柱山,封它为南岳。接着又乘船顺江而下,从寻阳到枞阳,经过彭蠡泽,祭祀了那里的名山大川。然后又一路北上到琅邪,沿海而上。四月中旬,到了奉高,又修缮了封禅的礼仪。

话说啊,当初皇上封禅泰山的时候,发现泰山东北角有个古时候明堂的地方,但那儿地势险峻,空间也不够宽敞。皇上就想在奉高旁边建个明堂,可是呢,具体怎么建,他也不太清楚。就在这时,济南有个叫公玉带的哥们儿,他带来了黄帝时期的明堂图。这图里啊,有个大殿,四面都没墙,顶上盖的是茅草,还有水流过,四周是圆环形的宫墙和天桥,天桥上还有楼呢。从西南边进去,这地方就叫昆仑。皇上得从这昆仑道进去,祭拜上帝。于是啊,皇上就下令在汶上的奉高,按照公玉带的图来建明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等到五年后修封禅的时候,皇上就在明堂的上座祭拜泰一和五帝,还让高皇帝坐在对面受祭。在下房里祭拜后土,用了二十头牛当祭品。皇上还是从昆仑道进去,祭拜明堂的仪式就跟郊祭差不多。祭完之后,就在堂下烧祭品。然后皇上又上了泰山,在山顶搞了个神秘的祭祀。在泰山下呢,分别祭拜五帝,每个方向一个,黄帝和赤帝放在一起,有专门的官员负责祭祀。在泰山上点火,山下的人就跟着应和。

过了两年,十一月甲子日,正好是冬至,推算历法的人都说这一天是个好日子。于是皇上亲自到泰山,在甲子日冬至这天,在明堂祭拜上帝。每次修封禅都是这么搞的。祭祀的时候说啊:“上天又赐给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复始,无穷无尽。皇帝恭敬地祭拜泰一神。”之后呢,皇上又东巡到海上,考察入海的情况和那些方士求神的事情,结果啥都没验证出来。不过皇上还是没放弃,继续派人去找,希望能遇到神仙。

十一月乙酉那天,柏梁台发生了火灾。十二月甲午日,皇上亲自到高里山祭祀后土,还临海眺望渤海,打算祭拜蓬莱之类的神仙,希望能到达那些奇异的地方。

话说,皇上回到京城后,因为柏梁台火灾的缘故,就在甘泉宫接受诸侯王的朝拜和呈报的地方税收账本。公孙卿这时候说:“黄帝当年在青灵台住了十二天,结果那地方也烧了,后来黄帝就搬到了明庭。这明庭啊,就是现在的甘泉宫。”那些方士也都说,古代有好多帝王都在甘泉建过都城。后来,皇上又在甘泉宫接受诸侯王的朝拜,还特地在甘泉宫给诸侯们建了住处。那个越地的勇士勇之就说了:“我们越地有个风俗,就是房子要是着了火,重建的时候一定得建得比原来大,用这种方式来战胜火灾。”于是呢,皇上就下令建造建章宫,规模之大,简直有千门万户。前殿的高度,比未央宫还要高。东边有座凤阙,高达二十多丈。西边则是唐中,还有几十里长的虎圈。北边挖了个大水池,水池中有个叫渐台的建筑,也有二十多丈高,这水池就叫泰液池。池子里还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这些小岛,都是模仿海中的神山,还有龟鱼之类的生物。南边则有玉堂、璧门和大鸟之类的建筑。又建了神明台、井干楼,高度五十多丈,还有一条辇道把这些建筑都连了起来。

到了夏天,汉朝改了历法,把正月定为一年的开头,崇尚的颜色也改成了黄色,官名也都换了,连印章都改成五个字的了。这一年,就定为太初元年。这一年啊,西边还讨伐了大宛国。结果蝗虫灾害大爆发。丁夫人、洛阳的虞初等人,就用方术诅咒匈奴和大宛,希望他们能倒霉。

第二年,有关部门报告说,雍地的五畤祭祀啊,祭品不够肥美,香气也不够浓郁。于是皇上就下令祭祀官员,让他们给五畤送上优质的牛犊和完整的祭牲,还要用五色食品来对应五行所胜的对象。而那些用小马驹的地方,全部用木头做的马代替。只有祭祀五帝的时候,还有皇上亲自郊祭的时候,才用真的小马驹。至于其他那些名山大川需要用小马驹的,也都用木头马代替。等祭祀游行的时候,才用真马。其他的礼仪还是跟以前一样。

又过了一年,皇上东巡到海上,考察那些神仙传说,结果啥都没验证出来。有个方士说:“黄帝时候建过五城十二楼,在执期那个地方等候神仙,那地方就叫迎年。”皇上听了觉得不错,就下令按照方士说的建,还给那地方取名叫“明年”。皇上还亲自去祭祀上帝,穿的衣服都是黄色的,真是够虔诚的。

公玉带这哥们儿说:“黄帝那时候虽然也封过泰山,但那是风后、封钜、岐伯让黄帝去封东泰山,禅祭凡山,合了符之后才成仙不死的。”皇上听了,就让人准备祭祀用具,到了东泰山一看,嘿,这东泰山又小又矮,根本配不上黄帝的名头。于是就让祭祀官员去拜拜,但没搞封禅大典。后来还让公玉带负责祭祀和候神。到了夏天,皇上就回了泰山,按照五年前的规矩搞祭祀,只不过这次还加上了禅祭石闾。这石闾啊,就在泰山南边的山脚下,方士们都说这是仙人的居所,所以皇上就亲自去禅祭了。

又过了五年,皇上又回到泰山修封禅,回来的时候顺便祭了祭常山。

现在皇上推崇的祭祀啊,主要是泰一和后土,每三年就亲自去郊外祭祀一次,这可是咱们汉朝封禅的大事儿。每五年呢,还得修一次封禅。像薄忌泰一、三一、冥羊、马行、赤星这五个神,还有宽舒这位祭祀官员,都是每年按时祭祀的。这六大神的祭祀啊,都由太祝来负责。至于八神和其他名山的祭祀嘛,就是路过的时候拜拜,走了就算了。那些方士们自己搞起来的祭祀啊,他们自己负责到底,人没了祭祀也就停了,祭祀官员可不管。其他的祭祀还是按照老规矩来。皇上这次封禅之后,过了十二年才回来,这期间可是把五岳四渎都走遍了啊。那些方士们候神、入海求蓬莱的事儿,终究也没啥结果。公孙卿那候神的家伙,还拿大人脚印当借口,也没啥效果。皇上对方士们的怪话和迂腐越来越厌烦了,但还是吊着他们,希望能遇到真货。从那以后啊,说祭祀神灵的方士越来越多,但效果嘛,大家也都看到了。

太史公说啊:我跟着皇帝去巡游祭祀天地诸神和名山大川,还参加了封禅大典。进了寿宫侍奉祭祀,跟神仙唠唠嗑,仔细听了听方士和祭祀官员们说的话。然后我就退下来,开始研究自古以来跟鬼神打交道的那些事儿,把他们的底细都翻了个底朝天。以后有君子想看的话,就尽管来看吧。至于那些祭祀用的器皿、礼品啊,还有献礼、回礼的礼节啊,都有专门负责的官员去管,我就不多说了。

孝武帝这位大佬啊,统治天下的时候,四海太平。他这人特喜欢奢华,还特别敬重神明。祭台开了八道门,跟五座城都连上了。早上刚亲自接见五利将军,晚上又去拜见文成将军。祭祀的规矩都不按套路出牌,巡游也不听占卜的结果。他登上嵩山,又刻石于泰山,还望着日出的景象大声呼喊。迎年祭祀,改历定正朔,忙得不可开交。把中原地区都折腾得疲惫不堪了,还得去对付边境上的战事。每天都忙得团团转,老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我低头想想秦始皇,孝武帝这家伙,简直快赶上他了!

喜欢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请大家收藏:(www。630zww。com)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630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