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重生之景泰大帝 二百二十斤 > 第496章 安南人这么快就扛不住了(第1页)

第496章 安南人这么快就扛不住了(第1页)

是的,修河,治理黄河水患,这是历朝历代最常采取的手段,也是唯一的手段。

黄河,华夏的母亲河,数千年以来一直默默滋养着汉人,培育了汉人这个伟大的民族,成千上万的汉人在黄河流域默默耕耘,繁衍生息,打造了辉煌灿烂的儒家文化。

夏商周莫不是在这个地方建国,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当时全世界最发达的地区,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墨家的墨翟,法家的商鞅、韩非,以及其他各家的代表人物,莫不是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

秦汉时期,黄河中游的关中和河南地,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政治中心,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更是秦汉时候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这句话可不是简单说一说的。

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之后,随着隋唐的建立,这里再次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不仅仅是全国的中心,唐朝的开疆拓土和富裕强盛还使长安的影响远及西亚、朝鲜、日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朝历代对黄河流域的开发也渐渐过度起来,昔日的黄河也不再温柔和蔼,而是变得喜怒无常,动不动就发个洪水改个道啥的,让自宋以后的朝代变得头疼起来。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河大决滑州韩村,泛澶、濮、曹、济诸州民田,坏居人庐舍,东南流至彭城界,入于淮。

宋真宗天禧三年,滑州河溢城西北天台山旁,俄复溃于城西南,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历澶、濮、曹、郓,注梁山泊,又合清水、古汴渠东入于淮,州邑罹患者三十二。

宋仁宗熙宁十年,河决于渲渊,东流入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

元灭宋之后,黄河一样没有消停下来,从至元九年到至正二十六年,黄河决堤事情时有发生,在这不到百年的时间里,黄河决堤泛滥了整整四十年,对天下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故而才有了那句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实际上就是在说,元朝那会儿不顾民生全力修河的事情。

大明建立之后,黄河也没有消停过。

洪武二十四年四月,河南大雨,黄河暴涨,河决原武黑洋山,东经开封城北,又东南由陈州、项城、太和、颍州、颍上等州县,东至寿州正阳镇而入于淮。

永乐九年,黄河自复故道,由开封金龙口下至鱼台塌场,会汶水,经徐、吕二洪南入于淮。几年之后,黄河又决开封,经怀远县,由涡河入于淮。

正统十三年,黄河在河南八柳树口决口,改流为二,一自新乡八柳树,由故道东经延津、封丘入沙湾,一决荥泽,漫流原武,抵祥符、扶沟、通许、洧川、尉氏、临颍、郾城、陈州、商水、西华、项城、太康,不过朝廷只是简单进行了封堵,并没有系统地治理水患。

所以,这次黄河决口,朱祁钰并不意外。

他登基这几年,黄河也决口过,不过好在当时水量小,没有形成太大的灾害,朱祁钰也就没有在意。

但是,这一次朱祁钰打算好好解决一下黄河决口的问题,免得史书上再用感叹的语气记录一笔,是年河宁。

为此,朱祁钰特意召见了政务院的王直、金濂和高谷,还有户部尚书陈循和工部尚书赵荣。

奉天殿内,几人见礼之后,朱祁钰缓缓问道:“诸位爱卿都知道了吧,黄河又决口了。”

几人点头,只有陈循摇头。

河南布政司将消息第一时间传递到了京师,政务院是第一个收到的,当时轮值的是金濂,他立刻就派人通知了政务院的几位同僚,同时也让人通报给了朱祁钰,而督管工部的高谷则是提前通知了赵荣一声,让他提前做好准备,只有户部尚书陈循没有收到通知,毕竟这种事情和他没多大关系,太仓现在也有银子,到时候直接拨银子救灾就好了,这种事情金濂就能做主,不需要陈循知道太多。

朱祁钰继续道:“既然诸位爱卿都知道了,那朕就不多废话了,救灾的事情你们自己定。”

“朕现在只想知道一件事,这黄河你们政务院打算怎么修?”

这事儿是工部的活,大家都看向了工部尚书赵荣。

赵荣道:“陛下,臣收到消息,此次决口,乃是沙湾新塞口之南决口,只需派人堵住便是。”

朱祁钰摇摇头,道:“以往可以,因为那会儿朝廷没有银子,但是这次朕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多花点银子无所谓,朕只有一个要求,新修的河堤必须保证黄河五十年不泛滥。”

“陛下放心,工部修河,向来是用心的,这次的决口也只是沙湾新修筑的那段河堤南面决口,并非是河堤有问题,所以不必多花什么银子,只用今年的三十万两修河银子便够了。”

朱祁钰的眼中流露出一丝失望,这明显不是他想要的答案啊,于是纠正道:“赵爱卿,你错了,朕说的是,五十年之内黄河不泛滥,不是新修的河堤不决堤,所以,你跟朕保证这个没有什么用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赵荣有些尴尬,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

他自从上任以来,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完成内阁和政务院交代的任务上,基本上没有从宏观层面上去考虑过什么事情,那是高谷的事情,与他没什么关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