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大明地主 > 第156章 当然用大明猛人的书做教材(第1页)

第156章 当然用大明猛人的书做教材(第1页)

当木下正淳率领着四千人的倭国武士团成功地占领了安南南部的大片领土之后,他们并没有继续扩张,而是听从了周博仁的指示,停止了进攻,并将重心转向了大力发展种粮事业。

在周博仁的版图中,对安南的定位是自已的粮仓,以度过小冰河时期,因此他决定派遣申时行培养的专家团队前往安南南部,帮助木下正淳管理这片土地并发展农业。

这个专家团队由一百人组成,其中包括五十名民政方面的专家和五十名农学专家。

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往安南南部木下正淳的实际控制区域,开始了他们的工作。

申时行自从接受了周博仁交给他的培养农学和民政专家的任务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他不断地招募那些贫困的童生或秀才,其中有许多都是来自农村家庭的孩子,他们组成了临海专家院,成为了一支专业的团队。

申时行按照周博仁当初教导他的方法,向这些专家们传授基础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知识。

如果是农家子弟,他们还会额外学习专门结合农业生产的实践课程。

此外,周博仁也亲自参与教学,教材就是明末时期大明猛人,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著作《农政全书》。

徐光启,字“子先”,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如今的上海市),他是明王朝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科学家。

不仅如此,他还是一名精通“农学”的杰出科学家。

徐光启自幼聪颖好学,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能,最终官至礼部尚书,同时兼任文渊阁大学士,为人宽厚仁爱,深受同僚们的喜爱。尽管仕途一帆风顺,但徐光启在业余时间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他十分热爱科学技术,将大量时间投入到各个领域的研究当中,包括建筑、数学、水利、医药、军事等等。

通过不断努力,他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甘薯,便是由徐光启从福建沿海地区引进并推广到内地种植的。此外,他还积极参与了明末大炮的改良工作,并提出了与步兵、骑兵等多军种协同作战的策略。

在大明王朝的末期,一个名叫利玛窦的意大利籍天主教牧师踏上了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开始了他在中国的传教生涯。这位来自异国他乡的牧师不仅是个中国通,还精通汉字并且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更难得的是,他对当时的中国礼节非常熟悉并且充满敬意。

当时,徐光启与利玛窦相识后,二人一拍即合,成为莫逆之交。

他们一同探讨学术,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徐光启发现了西方几何学的奥秘,并将其翻译成中文。于是,两人携手合作,共同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事业——翻译了当时欧洲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这部著作的出版,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到了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

由于徐光启的努力推广,欧洲近代科学中的天文、数学等领域的知识逐渐传入了中国。这两位朋友的无心之举,竟然无意间充当起了非官方的

"东西方文化科学交流大使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