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大惊失色,高迎祥立刻道,“马上让兄弟们撤回肤施城。”
“不行!”张献忠大声反对,“这里会困死我们,边军被围在城内就崩溃了,现在应该马上入山,带走所有粮草。”
“没错,我们需要马上动起来。”李自成也大声附和。
王嘉胤快速扫一圈,大手一挥,“撤,此地不宜久留,出城先入山,明天再说谁殿后的问题。”
……
注:作者想说拜拜,又要说‘心里话’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同样的一句话,立场不同看到的也不同。。。上一章点明主题,作者不想写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真的!
这本其实就是作者上一本书主角(稷武王)最后造反动机的解读。
本书主角从头到尾不过三年时间,哈哈哈,现实完全不可能(呸,这是废话)。。
作者前后跨越十多年才写成,有时候我也忘了前面说过啥,练手性质超过上一本,还是太闲,应该早完结的,一不小心搞到了百万字。
作者三三两两的粉丝知道我在双开,加这本就是三开,一天更新两万多字,时间竟然还有富裕(TMD,有时候自己也把自己震惊了)。
写书就是讲故事,每扯淡一本故事对历史都有不同感悟,这比赚几毛钱有意思,所以作者的手速越来越快,思维越来越多(多,不是好,不敢说好,不敢说清晰,但思考总能带来聪慧,情绪乐趣就是最大的乐趣)。
目前为止,不同平台写了四本明朝,越发觉得明朝写不完,历史系学生常说的一句话,明史就是现代史。
因为明史是儒家治国的巅峰,官场中庸之道、制衡之道、虚伪之道、务实之道的矛盾集合。
很多明末的本质问题换个环境、换个称呼,对现实指导意义重大。
读者其实还有一种潜意识的情绪:耻辱清朝的奴制倒退,耻辱清朝带来的耻辱,因讨厌清朝而喜欢明朝。
乱世总是充满奇形怪状的人物。
尤其是明末史,黑暗人性的超级大爆发,比军阀混战的近代史更黑暗。
军阀好歹明着告诉人是军阀,而明末史:很多野心家把自己包装成直臣、忠臣、谏臣,混在官场争权夺利,哪怕只剩下最后一块弹丸之地,明朝的臣子们还在争,内心根本没有家国大义,全是自私自利。
明朝三百年官场争权夺利的惯性导致士大夫的价值观扭曲,进而民风浑噩,‘土壤’变坏了,最终把天下送给了满清。
作者腹黑的说一句,明末甚至没有一位英雄值得大书特书,成年后回看历史,小时候认识的明末那些英雄,实在难以称为英雄,他们均有明显的性格偏执漏洞,以及权力行为怪癖。
三百年儒家封建王朝崩塌,灭国了,竟然没有孕育出一位力挽狂澜之辈,没有孕育出一群家国大义的英雄。
‘反清复明’,竟然是一群江湖人、一群海匪,他们不是为了复明,更像是乱世一种生存手段。
这是何其悲哀之事。
作者不是在说有人应该‘挽救明朝’,明朝根本无法挽救。按照王朝毁灭的‘惯例’,下一个王朝的接替者必然是上一个王朝‘刮骨重生’,这是文明不间断的历史证据。
满清与明朝,偏偏没有任何‘思想’关联,相对应的,近代史与满清也没有思想关联,是真正的重生。
就算是令人恶心的晋朝,东晋灭亡前也多次北伐,南北朝时期照样有很多‘文明守护者’。
就算是孱弱到极致的南宋,灭亡前也留下了‘文明的脊梁火种’。元朝全面统治中原不到百年,时刻有叛乱发生,那些叛乱就是‘文明火种’。
朱元璋绝对想不到,他驱逐鞑虏建立了历史中‘得国最正’的王朝,最后竟然又灭于鞑虏之手。而且朱家皇帝统治中原三百年,完全没有留下‘文明的火种’。
是满清皇帝更聪明?是他们的王朝架构更合理?
绝对不是,他们开国之初只有残暴,且满清的王朝初期比任一个王朝开国动乱时间都长。
可惜不是因为前朝火种在燃烧,而是明朝的‘遗毒’在发作,是明朝遗留的居心叵测之辈在借着‘驱除鞑虏’的名义争权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