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宜昌余海波 > 第483章 风云汇聚(第1页)

第483章 风云汇聚(第1页)

三月十五。

仅数日间,随着宣大信鸽往返传递消息,战鼓之声于王都回响,烽烟将起。

自宫廷贵族至街巷商人,无不谈论,酒馆茶楼人声鼎沸,氛围紧张至极。

在奇幻的大陆上,帝国历来遵循“言论自由”的古老传统,然而近来,城中五城兵马司的卫兵却打破了这一惯例。他们四处缉拿散布“禁忌预言”之人,连带让茶馆与酒肆里的说书人们噤声,生怕触动了那不可言说的秘密。

但无论怎样,眼下京城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仍是那遥远北方的异族——女真族的建奴,以及前几日在宣府城下挥舞狼牙棒的蒙古蛮族。

自从女真族的老酋长努尔哈赤在东方崛起,自称汗王并发动战争以来,帝国在战场上屡遭挫败。

然而,凭借帝国深厚的底蕴,即使在东北边境节节败退,我们仍靠着坚不可摧的宁锦防线苟且支撑,甚至在过去的一年里连战连胜,振奋人心。

可惜,最近京城中突然涌现的“禁忌预言”暗示,野心勃勃的女真大汗皇太极或许会放弃东北战场,亲率大军南侵,直指京城。

理论上,如此荒诞不经的“禁忌预言”不应在京城引起波澜,但官员们却对此讳莫如深。仅有的几位来自国子监的学者出面辟谣。

更让京城民众感到不安的是,兵部和户部近日几乎昼夜不停地检查驻扎城外的皇家卫队,甚至连维护城市秩序的士兵也被精锐的京营兵替代,而皇宫中的帝王似乎每日都前往城外的神秘之地。

在这诡异的氛围笼罩下,帝国各部门的官员都在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生怕任何差池。

毕竟,大战在即,没有人愿意背负“耽误军机”的恶名。

……

在温暖的乾清宫阁楼内,帝国的君主朱由检刚卸下沉重的盔甲,换上了轻便的日常服饰,静静地聆听身旁司礼监太监的汇报。

相比起去年朱由检登基之初,这位司礼监太监王承恩的表情显得更为紧张,呼吸急促。

去年,即便局势最为险峻的时刻,我们也仅仅忧虑“暗夜盟约”可能的背叛,但身边的帝王手握“先帝遗旨”,享有至高的正义。

“九千岁”魏忠贤,虽为帝王之仆,但在皇权交替的敏感时期,亦无法施展过多的手脚。

然而,眼下的局势对朱由检而言,却截然不同。

对外,女真大汗皇太极虎视眈眈,麾下数万铁骑,随时可能踏破城门;对内,帝王已触怒了国内的勋贵与皇族,还将掌管言论的“东林派”驱逐出京城。

如今的京城,上下无数双眼正紧盯着帝王的一举一动,各种阴谋隐匿于黑暗之中。

即便如此,作为司礼监的太监,我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帝王的“旨意”,绝不能让朝中奸佞有机可乘。

“禀告陛下,宣大总兵杨肇基密报,宣府外的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已接受朝廷的提议,正率军北行。”

……

"为了显示诚挚,杨将军率先献上了古老秘银数千斤作为年度的敬献。"

一位身披猩红法袍的宫廷文书使微微屈膝,轻声向身旁的天尊禀告着边界之地的最新状况,同时暗暗用余光揣测天尊的反应。

在他看来,边疆将军杨肇基仅凭数千斤的"年度敬献"就让草原部族的酋长撤军,并且将锋芒指向了幽暗森林边缘的要塞,确实是一件功勋。

区区数千斤的古老秘银,也许对普通村民而言是不可想象的财富,但对于这位掌握着无上权力的宫廷文书使而言,不过是一种"日常消耗"。

然而无论如何,杨肇基此举并未提前告知天尊,而是"自作主张",未免有违抗天尊之意。

毕竟天尊在圣旨中明文规定,只有当草原部族的大酋长林丹巴图尔挥师攻向幽暗森林后,帝国才将重新开启互市,并给予"年度敬献"。

稍作停顿,见玉座上的天尊未有任何反应,心怀忐忑的宫廷文书使这才松了一口气,继续道:"黄将军这两日已率领麾下精英驻扎皇城,接管了防御。"

"孙参将则遵循天尊之令,掌管了皇家卫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