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古邑灵迹什么意思 > 第80章 聚焦台基庙(第2页)

第80章 聚焦台基庙(第2页)

“遇金当拜”,这个“金”,自然就是金台了。

那么,假定金台确实是到了义门山脉一带,那具体又会去了哪里呢?

首先,可以排除青楼、赌馆、客栈等浮华嘈杂之地。这些场所不符合金台的爱好。

再次,道观、教堂也可以排除。因为在佛学看来,异教都在“外道”之列,不会符合金台的心意。再说,天主教、基督教虽然唐代已传入中国,但在云龙江流域没有市场,教堂十分稀罕。

第三,金台从小与寺院结缘,嬉戏于寺院,学艺于寺院。寺院对于金台而言,就是第二个家。面对奸臣的加害,最安全、最能治愈他内心创伤的,无疑就是寺院。

而且,金台进寺院,会与普通人不一样。他绝不只是单纯的栖身避难,而是他心灵的归宿。

在那里,他可以练武强身,更可以通过学习佛法来修心,也可以通过学佛敬佛来追荐亡故的父母亲人。

因此,从小不近女色的金台,六根相对清净的金台,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处境下,更易产生红尘缘尽、万念俱灰的想法,从而决然剃度出家。

那样,住在寺院,他就不会再有客居他乡之感了,而是回到了家。

如前面讲到的神僧庙,由于它毗邻鹜州,却又在秦梦县境,又位于深山老林,人迹罕至,十分隐蔽,金台到此隐迹的可能性就很大,要不怎么会偏偏在那里留下一本《金台拳谱》?在里面住了些年头后,或许是消息有所泄露,或许是担心被人知道,金台便巧设迷魂阵后离开。

之后,金台可能沿着壶溪一路往北下来,直达云龙江,继而又通过云龙江去了更远的地方;也可能没进云龙江,却在壶溪永王这里上岸,沿着甑山和义门山脉,经黄泥山头、庙下方向,一路向西而去

往北是去了京城临安方向,他不愿意。

往东是大海方向,平原渐多,不利于隐居。

而且,学佛之人,情结在西边,西方净土,西方三圣。

“只履西归”,说的是少林达摩祖师圆寂后的灵异之事。

“何立自南来,我往西方走”,这是金山寺道月禅师留下的名偈。可惜此前南宋兵马大元帅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路过镇江金山寺时,没有听从道月禅师的规劝,结果惨遭毒手。

后来,秦桧派何立带人去金山寺抓捕道月禅师,却惊悉禅师已于一日前圆寂,并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就写了那句偈言。

为什么“西方”会那么吸引佛教徒?因为按照净土宗的信仰,西方正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所在的净土极乐世界,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归宿。

而稠州、秦梦等地流行的正是净土宗。

秦梦往西几百里远的睦州新定乌龙山玉泉寺,正是净土宗五祖少康大师的道场。

史传少康大师弘法时,每日有三千余人前往听经闻法。少康大师每念一句佛号,口中即飘出一佛,连诵十声,即出十佛。

凭着金台虔诚的信仰和对佛门的感情,八成是沿着千里冈山脉西行了。

巍峨的崇山峻岭,晨钟暮鼓的深山寺院,才是金台心仪的隐居之地啊。

燕自立说:“那我们的思路能不能再开阔一点呢?藏身山林,不一定非得进寺院啊。落脚农家,或者自建精舍,不行吗?”

时月说:“燕大哥言之有理。这个我也想到了,但概率最大的,还是寺院。”

他分析说,当年六祖慧能携五祖衣钵南下时,为躲避神秀弟子的追杀,就曾数年与猎人、牧羊人为伍。但以金台当时的情况,尚未窘迫到这步田地。

金台有那么一笔朝廷赏赐的巨款,要造几间房子,简直易如反掌。

但自建精舍有着天生的弊端:一是太费周章;二是目标太大;三是固定于一地,等于是画地为牢,把自己锁住了,不安全。所以,这个可能性也比较小。

以金台卓绝的功夫和人品,到寺院会银受欢迎。而且他从小进出寺院,适应那种环境,也怀有感情。

再说,住庙吃住都是现成的,不必付出太多的辛苦,还可以灵活机动地进行选择和迁徙,不容易被人掌握行踪。僧人优良的素质,也能最大限度地确保他的安全。

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学佛。对于武功登峰造极的人来说,余生要做的事,就是闻法了生死了。而这方面,佛门高僧无疑是最好的导师。

这样一分析,金台驻锡于寺院,几乎就是笃定的事,不必猜疑的事。

接下去要寻找的,就是那处寺院。

玉泉寺树大招风,一般可以排除。

相反,偏僻而不受人注目的无名小庙,反而更为安全。

众人都赞同时月的分析,也支持他从永王开始,开始一路西访。

时月与小薯于是作别燕自立夫妇,下了浮云岭,只要见到杏墙,一律逢寺必访,一路调查西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