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名家里世代都是农民,到他这一辈,由于鬼子扫荡,他亲眼看到自己父亲死在鬼子手下,13岁就跟着新四军去打鬼子,过八年抗战,侥幸活下来。退役之后,他被分到地方政府部门工作。
陆丰名家在陆家村大队,此时他和秘书坐在破旧的家中。他自从出门打仗就鲜少回来。新中国成立后,他回来过两次,后来由于各项工作都十分繁重,他又是好多年没回来过。
这次是到各地调查民情,路过新县。秘书给他建议,让他回家乡看看,顺便看看能不能在家乡听到真话。
哪知道走半道,被一条毒蛇给咬了。陆丰名是农村孩子,打小就知道冬天蛇要冬眠,不知道自己运气怎么这么背。
幸亏当时有个民间大夫帮他及时处理了蛇毒,不然他可能就要一条命交代在这里了。
陆家村离王家村不过四里多地。陆家村人生病或者生孩子都是找的风老太。陆丰名的娘,一个半瞎的老太太,此时让大儿子张罗着。
“送一块布,再加上两捧红枣,还有去年毛蛋在山上掏的蜂蜜。”
陆丰收按照他老母亲的吩咐,拿出一筐东西来。这是给风老太的谢礼,多谢她出手搭救,不然陆丰名一条命肯定就没了。
陆丰名这次隐约记起,前头王家村一直有个神婆,会接生会治病。不过现在扫除封建迷信,大家都不再叫“神婆”了,而是叫风老太。
“风家世代都从医。我小的时候也是风家的神婆给我看的病。我生你们,就是故去的那个神婆给我接生的。”陆丰名母亲跟陆丰名絮叨着往事。
她说的故去的神婆是风老太的母亲。
陆丰名起身跟大哥陆丰收道:“我跟你们一起去吧。”
陆母腿脚不便利,陆家大哥找来一辆独轮车,推着老太太和谢礼去王家村。
此时刚过完年,家家户户在吃食上开始捉襟见肘。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路上遇到许多人挽着个篮子,到地里、山上找野菜。
“家里粮食够不够吃?”陆丰名询问大哥。
“哪够吃哩!年年春荒都要饿死人。要不是你每年给我们寄几次粮票,我们也得饿死。”陆丰收叹气道,“去年,光我们村里就饿死好几个。你还记得小时候村东头有个癞子吗?去年他们家饿死了两个小丫头。”
“还有后头从军妈,你五婶子,都是去年饿死的。”陆老太太感慨道,“多亏了你每年那两百斤粮票。”
陆丰名十分惭愧。他的津贴也不够,每年咬牙从各处用度里挤出来两百斤粮票寄回来,以弥补不能在母亲身边照顾的遗憾。
到了王家村,风老太正在挨家挨户找土豆苗、红薯秧子。王桂芬一见,便鬼鬼祟祟地问:“风老太,你昨天买粮食,今天买土豆苗,这是干啥?”
春荒时节,家里有余粮的不多,所以前天风老太几个村子跑遍了,也不过换了两百来斤的粮食。
今天再来换土豆苗,许多人都按捺不住,想打听打听。
“这不是春荒吗?家里粮食不够的话,孩子嘴巴上亏啊!”
“这土豆苗,是我想着能在秋收前收一波吃的,这样万一秋收有雨什么的,好歹土里还能有些吃的。”
王桂芬一下就抓到重点了:“风老太,你说啥?秋收有雨?”
风老太含含糊糊:“反正……你家有没有?有就给我换一点,另外有多的,你也别懒,家前屋后的,你都种上。”
王桂芬双眼放亮,连连点头。
等风老太从王桂芬家用一筐花生换了十几根土豆苗和红薯苗回去没多久,村子里就知道风老太要种土豆红薯和南瓜之类的。
一时许多人跑来打听。
那边村长正在发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要种红薯和土豆,必须得有地。现在地里头庄稼都长着呢,这一茬冬小麦,明年五六月份就能收割。
想要多种这些东西,就只能开荒。幸亏村子旁边有块沙地一直没种东西,现在拿来种红薯最合适不过了。
此外山脚下,路边,农户的家前屋后全都可以利用起来。
但是问题也来了,这么大规模种植,秧苗也是个问题。
村长真是想破了脑袋。
且不说他怎么愁,这边陆丰名和陆丰收他们推着独轮车到了风老太家。
远远看去,这风家果然如大哥所说,与众不同。小院是个简单的篱笆扎成的,院子里有两棵桃树,树叶茂盛,显然跟其他刚刚抽嫩芽的树不一样。
“风老太,在家吗?”陆丰收停下独轮车,在篱笆外喊道。
“在的,谁啊?”莲花甩着长辫子从屋子里走出来。
“丰收大叔啊!”莲花显然认识陆丰收,“这是干嘛呢?快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