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二载(757年),随着安禄山被除,局势逐渐稳定,李隆基得以从成都返回长安,居住在兴庆宫(南内),并被尊为太上皇。在此期间,玄宗不再过问政事,他的生活主要由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和内侍监高力士照料,妹妹玉真公主以及旧时的宫女和梨园弟子则时常陪伴左右,为他提供娱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凄凉的晚年生活
上元元年(760年),宦官李辅国为了巩固自己的恩宠,向肃宗进谗言,声称:“太上皇居住在兴庆宫,经常与外界人士往来,陈玄礼和高力士图谋不利于陛下。如今六军将士皆为灵武勋臣,对此感到不安,我虽尽力劝解但未能奏效,不得不将此情况上报。”利用肃宗患病的机会,李辅国矫诏强行安排玄宗迁居西内。当玄宗一行经过夹城时,李辅国率领五百名射生将领剑拔弩张地拦住去路,场面极为紧张。玄宗惊恐万分,几乎坠马,幸亏高力士挺身而出,才得以安全迁居甘露殿。
事后,肃宗并未责怪李辅国,反而予以安慰。不久之后,玄宗的几位亲信遭到清洗: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被流放至巫州;陈玄礼被迫退休;玉真公主也被迫搬出宫廷,前往玉真观居住。从此,玄宗只身一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生活变得异常凄凉。为了填补空缺,肃宗另外选派了一百多名后宫女子到西内负责洒扫工作。
抑郁中离世
晚年的李隆基忧郁寡欢,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宝应元年四月甲寅日(762年5月3日),这位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伟大君主,在孤独中驾崩,享年78岁。他被追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清朝为了避康熙帝玄烨之讳,有时将其庙号写作“元宗”。
结语:李隆基的一生充满了辉煌与遗憾。在他的治理下,唐朝迎来了最为繁荣的时期——开元盛世。这一时期,国家经济蓬勃发展,文化繁荣昌盛,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高峰。唐玄宗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还通过一系列积极的人事和制度改革,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唐朝的强大国力。他重视人才、重用贤能,使得朝廷上下充满活力,政府效率显着提升。同时,他也大力推动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促进了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空前繁荣。
然而,晚年的某些决策失误和个人情感影响了他的判断。对杨贵妃的过度宠爱以及对安禄山等边将的过度信任,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这场动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无数家庭流离失所,经济遭受重创,社会秩序陷入混乱。李隆基也因此失去了政治权力,在晚年过上了困苦的生活,被迫远离京城,避难于成都。
唐玄宗李隆基的经历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起伏,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缩影。他的成功与失败都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帝王在权力、情感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复杂关系。尽管晚年他遭遇了挫折,但他在开元盛世时期的卓越贡献,仍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人缅怀和反思的对象。
历史评价
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时期,特别是在开元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黄金时代。在他的领导下,唐朝不仅达到了自身的巅峰,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的一个缩影。这一时期,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商业贸易活跃,丝绸之路重现繁荣,中外交流频繁,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帝国之一。
然而,历史总是双面的。尽管唐玄宗初期带来了诸多成就,以他英明的领导和睿智的政策推动了唐朝进入“开元盛世”,使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经济发达、军事强盛,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耀眼的时代之一,至今仍被人们缅怀与赞颂。但他在位后期的一些决策失误和个人偏好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对杨贵妃的宠爱和对边将安禄山的信任失察,直接引发了安史之乱。这场长达八年的叛乱不仅动摇了唐朝的根基,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与动荡。它也提醒我们,权力的高度集中和个人情感的过度影响可能会对国家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元稹: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璟,使之铺陈大法,以和人神,而又益之以张说、苏颋、嘉贞、九龄之徒,皆能始终弥缝,不失纪律。
苏辙:唐玄宗、宪宗,皆中兴之主也。玄宗继中、睿之乱,政紊于内,而外无藩镇分裂之患,约己任贤,而贞观之治可复也。宪宗承代、德之弊,政偾于朝,而畿甸之外皆为畔国,将以求治,则其势尤难。虽然,二君皆善其始,而不善其终,所以失之者一道也。
柳芳:玄宗以雄武之才,再开唐统,贤臣左右,威至在已。姚崇、宋璟、苏颋等,皆以骨鲠大臣,镇以清静,朝有着定,下无觊觎。四夷来寇,驱之而已;百姓富饶,税之而已。继以张嘉贞、张说,守而勿失。
崔群:玄宗用姚崇,宋璟、卢怀慎、苏廷、韩休、张九龄则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人皆以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为乱之始,臣独以为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此理乱之分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关于李隆基的一些轶事典故
呵斥武氏
李隆基英俊多艺,仪表堂堂,从小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大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随之扬长而去,武则天知道后,非常惊讶,不仅没有责怪,反而更加宠爱他。
封禅泰山
李隆基即帝位之初,出现了“开元盛世”,朝中大臣上书力请玄宗东封泰山。玄宗经过一番谦让之后,欣然首肯,于开元十三年十月辛酉日(725年11月20日)到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当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来到泰山西侧的时候,突然东北风大作,从中午一直刮到晚上,随从人员住的帐篷被风撕破,官员们乱作一团。封禅使张说本来就为封禅之事忙得焦头烂额,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更使他手足无措。
为了稳定人心,他不得不出来打圆场说:“大家不要慌张,陛下是天子,如今御驾出宫,定会惊天动地,这是东海之神来接皇上封禅的。”张说的搪塞,才使大家的心稍稍平静下来,及至来到泰山脚下,天果然变得丽日晴和。但是,到了李隆基斋戒沐浴的晚上,天空突然又狂风大作,寒气彻骨。天气的再度变故,不禁使李隆基心神不宁。他停止饮食,肃立夜露之下,直至夜半。他虔诚地向苍天祷告:“我自即帝位以来,得到苍天的佐助,国家昌盛,万民安泰。我来登封泰山,本欲为万民祈福,但是,如果是我本人有什么过失,不配来泰山封禅,请上天来惩罚我本人;如果是随从的人员没有福分参加封禅,亦请上天降罪于我,随从的兵士和骑乘的马匹确实受不了彻骨的寒风,请苍天暂停风寒吧。”李隆基祈祷之后,果然风静树止,山间的气温随之转暖。为了纪念这次成功的封禅,李隆基还亲自撰写了《纪泰山铭》一文,刻在山顶大观峰。
大兴灯展
据《明皇杂录》记载,李隆基在东都洛阳的时候,遇上正月十五日夜,于是移仗上阳宫,大陈灯影,同时设庭燎,自宫禁至于殿庭,皆设蜡炬,连属不绝。当时有一个名叫毛顺的工匠,巧思结创,用彩色缯帛制出灯楼30间,高150尺,悬挂珠玉金银,微风一至,锵然成韵。又用灯做成龙凤、虎豹腾跃的样子,似乎不像人力所为。
李杨之爱
中国许多文学作品中的李隆基是感情专一的皇帝,民间习称他为“唐明皇”,《异闻录》载《唐明皇游月宫》一事。他和杨贵妃的故事,透过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千古传诵。
不夜之宴
开元十三年(725),李隆基泰山封禅后,在洛京广达楼举行夜宴,宰相苏颋作此诗记录了这件事情,诗云:“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正睹人间朝市乐,忽闻天上管弦声。酺来万舞群臣醉,喜戴千年圣主明。”前几句都在描写宴会,“通晚”、“不夜城”、“万舞”等词语可以看出宴会盛大且通宵达旦的特点,最后一句“喜戴千年圣主明”是对君主的赞美,描绘了一幅群臣同乐的宴会场景,充分体现了唐代酺宴热烈的欢庆场景以及当时民众参与感与共享安乐的满足感。
喜欢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