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 17 袁崇焕 误解争议傍满身(第1页)

17 袁崇焕 误解争议傍满身(第1页)

袁崇焕,字元素,大明王朝天启、崇祯时期武将,官至辽东巡抚、蓟辽督师、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一直以来,袁崇焕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并且相比较他身上的争议,我们现在很多人对他的误解也更多,很多人都觉得袁崇焕是纯粹的武将出身,这是不正确的。袁崇焕出身广东商贾家庭,他自幼读书,立志入仕为官。不过,袁崇焕一开始的科举之路却并不算顺利,直到他三十六岁那年才高中进士。之后,袁崇焕被外放到福建做了三年知县。按照大明官僚考核制度,初次入仕的官员,为官三年后,需要回京接受朝廷考核。袁崇焕趁着这次回京接受考核之际,主动向朝廷要求想要前往战事最紧要的辽东地区为官当差,好能报效国家。

当时,大明在辽东地区和后金的对峙中,已经落于下风,别人避之唯恐不及,袁崇焕却主动要求前往那里做事,朝廷岂会不准么?更难能可贵的是,袁崇焕在等待朝廷考核结果出来之前的那段时间,竟然独自一人骑着马跑到了山海关那里考察了一番。袁崇焕这番举动很快就引起了朝廷上层官员的注意,兵部主事亲自还召见袁崇焕,并给了他一个“饶有才略”的评价,上书朝廷,请求重用袁崇焕,为他争取到了山东按察司佥事兼山海监军的职位。

就这样,袁崇焕仅仅为官三,就从不受重用的七品知县,一跃成为了身兼军政两职的正五品要员,这一年,袁崇焕三十九岁。

可能有人奇怪了,袁崇焕一心想要投笔从戎,朝廷也同意了他的请求,封他做个山海监军可以理解,可是同时还让他做的这个山东按察司佥事又是什么情况呢?这就要从明朝时期的行政划分说起了,明朝时期的山东省比现在要大得多,不但包括现在山东省地区,还包括现在的河北东部、辽宁南部等沿渤海一带。不过嘛,这只是形式上的划分,在实际管理上,明朝朝廷一直都十分重视辽东地区的管理,明早期由皇室宗亲辽王代为管理辽东。明中后期辽东虽然仍旧没有单独设辽东省,但是却设了省级独立办公单位辽东巡抚和辽东总兵等职位。

现在朝廷给袁崇焕一个山东按察司佥事的职位,其实就是给了袁崇焕一部分可征用山东省全境某些资源服务于辽东战事的特权。袁崇焕在离京前,又向朝廷讨了一大笔公款,用来从南方的两广山区招募能吃苦耐劳的新兵,从两广山区招募新兵这件事,主要是袁崇焕的族叔袁玉佩和亲戚林翔凤负责的。袁崇焕此举,很明显就是想要效仿戚继光的戚家军,组建一支由同乡人组成的地方团练。

募兵工作虽然有点周折,但还算顺利完成,可是等袁崇焕带着自己组建起来的这支队伍来到山海关后,他本想亲自带着这批人马继续北上,抵达与后金交锋的最前线广宁前屯卫一带驻扎,抵御后金。然而,当时的辽东经略王在晋,却并不同意袁崇焕这么做。因为当时明军刚刚在广宁、义州一带被后金击败。在王在晋看来,广宁一带迟早不保,不必再做无谓的牺牲,于是就把袁崇焕带来的这批人马留在了山海关。只让袁崇焕带着一小部分人,前往广宁一带收拢明军残兵和当地难民。尽管王在晋和袁崇焕意见不同,但他还是十分佩服袁崇焕的胆略和气魄,依旧向朝廷陈说袁崇焕此人可堪大用。另一边,袁崇焕见自己的顶头上司不同意自己的建议,于是就向内阁上书,表述自己的建议。

时任兵部尚书兼内阁大臣的孙承宗十分赞同袁崇焕的建议,并亲自动身前往山海关,亲自主持辽东战事以及防务。在孙承宗的全力支持下,袁崇焕的建议得以实施,明军很快就在辽东筑起了关宁锦防线。在此期间,袁崇焕也被孙承宗一再提拔,并且凭借不久后的一场宁远之战的胜利,顺利当上了辽东巡抚一职。此时,距离袁崇焕投笔从戎,才仅仅过去不到四年时间,他就一跃成为了大权在握的封疆大吏。

很多人对袁崇焕的另一大误解,就是认为他一直都是一个强硬的主战派,然而实际上,自从袁崇焕坐上辽东巡抚后,就转变了之前的主战态度,变成了一个主和派,日后袁崇焕杀毛文龙,以及袁崇焕自己被朱由检所杀,也都是因为袁崇焕的主和立场。

那么袁崇焕为什么主张要跟后金谈和呢?

这当然不是因为袁崇焕怯战,而是一种对敌策略,袁崇焕认为,大明和后金的长期拉锯战,已经严重消耗了大明国力,不能再一直这么打下去了,至少需要停战一段时间缓口气,积蓄一下国力,正好这时赶上后金的努尔哈赤病死,后金内部有些乱,他们也是这么想的。

袁崇焕是这么计划的,他想把毛文龙在鸭绿江占的那一小片地盘,以及答应后金,今后不再帮助大明藩属国朝鲜为筹码,跟后金谈判,以换取短暂的和平,好用这段时间来缓口气顺便积蓄一些国力。这等于是拿别人的筹码为自己谋利益,不过袁崇焕的这个想法也有一点不好,那就是一旦后金真的吃掉了整个朝鲜,那么到时候,后金的实力就更强劲了。所以,如果真的完成和谈,袁崇焕也只能期望,在短暂的和平期间,大明的国力恢复速度能赶上后金的实力增幅。

袁崇焕的这个建议,虽然也得到了朝中一些大臣的支持,但还是反对的声音更多,所以他只当了一年多辽东巡抚就被迫辞职。几个月后,朱由校驾崩,朱由检继位,又重新启用袁崇焕,其实从朱由检启用袁崇焕的那一刻起,也就表明了朱由检默认了袁崇焕的主和策略。但是朱由检这个家伙太好面子了,自己可以默认,但不能这么公开表态。袁崇焕自然也明白,朱由检的既想跟后金和谈,还不想公开承认的想法。于是,袁崇焕第二次主政辽东后,很快就发生了他诱杀毛文龙的事情,因为毛文龙拥兵自重,不想跟后金和谈。毛文龙被杀,朱由检最开始也并未追究袁崇焕责任,还夸他这件事办的不错,这就足以证明朱由检最初是默许袁崇焕和谈主张的。

然而,袁崇焕的算盘虽然打得好,但事情的发展,往往不能尽如人意,毛文龙被他杀死后,他并没能如愿掌控毛文龙的势力,并拿着这个筹码去跟后金谈判。这又紧接着导致了辽东的明军,因为这次内讧发生一些动荡,后金绕道遵化,兵临北京城下,险将城池攻破的事情。最后,袁崇焕也因为这次京城被围,被朱由检当成了向大明百姓一个交代的替罪羊,下旨将他拘捕,然后凌迟处死了。

袁崇焕主张的与敌和谈策略,以及他为此所做的一些事情,的确是很有争议的,但要说他拥兵自重,怀有私心才力主跟后金和谈,纵览袁崇焕一生的行事痕迹,似乎也不太能说得过去。历史上的功过,往往是由后果所决定的,如果从后果来看,袁崇焕被质疑、被争议,好像也不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