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大明王朝的一百张脸孔是谁 > 9 姚广孝下 身披袈裟却兴起杀戮(第1页)

9 姚广孝下 身披袈裟却兴起杀戮(第1页)

"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刚一继位,立刻就在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下以强硬的手段展开了削藩,但朱允炆却犯了一个错误,采取了先易后难,先从实力一般的周王、湘王、代王、齐王、岷王等人下手,这给了早在姚广孝长期忽悠下,早有谋反之心的朱棣准备时间,如果大家只是认为,在整个靖难之役过程中,姚广孝所做的贡献,仅仅只是忽悠朱棣下决心举兵谋反,那就太小看姚广孝了。

对朱棣的整个燕军来说,在整个靖难之役过程中,最关乎存亡的一战,绝对是只有一万守军的北平城,被李景隆率领五十万朝廷军围困的那场恶仗。当时,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从南向北进攻燕军,背面还有朱权的七万大军接到了朱允炆的圣旨,奉命南下配合李景隆夹击北平城。朱棣率领三万燕军,北上迎击朱权的七万大军,姚广孝则留守北平城,辅佐朱高炽带领一万燕军抵御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

朱棣原本认为,朱权也不满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肯定不会真的跟自己为敌,他的那七万大军顶多也是出工不出力。等自己三万大军北上,朱权多半就会装模做样的稍触即溃,缩回大宁城,不会真的跟自己作战,到时自己就能快速回援北平。可是,等朱棣真的跟朱权的军队一接触,才发现自己失算了,他们虽然也是出工不出力,但也没有跟自己想的那样稍触即溃、立刻缩回大宁城,而是缠住了自己,不让自己回援北平,他们其实是在观望。

就这样,北平城仅以一万燕军,在姚广孝和朱高炽的率领下,竟然硬生生的抵御住了李景隆五十万大军整整一个半月的轮番围攻,燕军这样超强的战斗力,让朱权以及他手下的七万大军极为震惊,他们从此战看出了燕军能够击败朝廷军的苗头,态度也从之前的观望,渐渐倾向于支持朱棣。这也才有了后来朱棣单枪匹马进入大宁城,挟持了朱权,裹挟了他的七万大军加入了自己的谋反行列。也就是说,朱权以及他手下的七万大军之所以能够被朱棣裹挟,真正的原因就是因为姚广孝、朱高炽打的这场北京保卫战让他们看到了藩王真的有可能掀翻朝廷的可能。所谓的被朱棣单枪匹马所挟持裹挟,不过是朱权为了不在青史上留下一个谋反的骂名,故意配合朱棣演的一场戏而已。

摆平了朱权后,朱棣带领十万大军迅速南下,与北平守军内外夹击,很快就打败了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令其损失惨重。姚广孝除了在北平保卫战表现突出外,在后来的战争过程中,也常常能够在最关键时刻给与朱棣重要且正确的建议。比如,朱棣南下时,曾在济南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当时济南诚久攻不下,朱棣打仗也上了头,不破济南誓不罢休,姚广孝及时制止朱棣,劝他暂且休兵,等重新休整后再图攻城。姚广孝的这个建议,避免了燕军的更大伤亡,还有一次,朱棣在东昌遭遇一场战败,他手下大将张玉也战死。朱棣顿时有了退回北平休整后再战的打算。

这时,又是姚广孝及时站出来,告诉朱棣,现在我们难过敌人也不好受,双方拼的就是意志力。我们的军心尚且还有一战之力,可是一旦撤军,军心可就彻底散了,一旦敌人追击,后果恐将不堪设想。最终在姚广孝的建议下,朱棣下令再战,终于取得了此战最后的胜利,

取得靖难之役胜利后,朱棣如愿坐上了龙椅,他论功行赏,想要让姚广孝还俗,为他加官进爵,给予极高的地位。但是却被姚广孝婉拒,他依旧住在寺庙里当他的大和尚。

可能对姚广孝来说,他一心促成朱棣谋反夺位,只不过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或是享受这种能够在天下翻云覆雨的过程,而并不是为了什么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尽管姚广孝并没有接受朱棣的加官进爵,但是在朱棣每次北伐的时候,他还是会用心辅佐朱高炽监国理政,也会尽心尽力的帮助朱棣教导他的好太孙朱瞻基,姚广孝一直活了八十五岁才因病去世,他死后驻地亲自为他题写了墓碑铭文,一生身披袈裟却兴起杀戮。

几年后,朱棣驾崩,继位的朱高炽又给死去数年的姚广孝以配享太庙的至高荣誉。他也是明初,为朱元璋、朱棣两代大明皇帝配享太庙的十六位大臣中唯一的一个文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