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墨菲定律有科学依据吗 > 第二章 为人处世 人际交往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第2页)

第二章 为人处世 人际交往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第2页)

这个实验规模虽小,却很巧妙地证明了人际互惠原则在

人们的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采用尽量相同的方式回报别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当我们收到恩惠、礼物和邀请后,我们感到自己有义务将来予以回报。因为对恩惠的接收往往与偿还的义务紧紧联系在一起。有道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富勒说过:“人类始终把一条黄金法则当成行为的准则。这项法则是: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可以欺负别人,但是根据黄金法则,最后你自己会尝到恶果。”这项法则不仅适用于你的行为,你所有的思想,最后也会回到你自己身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互惠互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有这样一则故事:

这一天晚上,大雪纷飞,走在大街上,一股股刺骨的寒风吹来,让人不禁打了个寒战。有一对年迈的夫妇来到路边一家简陋的旅店投宿,不幸的是,这间小旅店早就客满了。

“又是客满?这已是我们寻找的第8家旅馆了,这鬼天气,到处客满,我们怎么办呢?”这对老夫妻望着店外阴冷的夜色发愁。

看着这对发愁的老夫妇,店里的小伙计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便建议道:“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今晚就睡在我的床铺上吧,我自己打婵后在店堂打个地铺。”

老年夫妻非常感激,第二天要按照房价付客房费,被小伙计坚决拒绝了。临走时,老年夫妻开玩笑似的说:“你对待客人的态度和经营旅店的才能真够得上当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

“那敢情好!起码收入多些。”小伙计顺口应和道,哈哈一笑。

不料想两年后的一天,小伙计收到一封寄自纽约的挂号信。信中附有一张来回纽约的双程飞机票,信里邀请他去拜访当年睡他床铺的老夫妻。

小伙计来到繁华的大都市纽约,老年夫妻把他引到第五大街和三十四街交汇处,指着一幢摩天大楼说:“这是一座专门为你兴建的五星级宾馆,现在我们正式邀请你来当总经理。”

年轻的小伙计因为一次举手之劳的助人行为,美梦成真。这就是著名的奥斯多利亚大饭店总经理乔治-波非特和他的恩人威廉先生一家的真实故事。

这件事虽然有偶然性,但也有它的必然性。一个与人为善、为他人着想的人,人家也就会用同样的善意去为他着想,给他提供机遇。

事实上,我们总想从别人那里获取更多的东西,自己却吝啬哪怕一点点的付出。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我们更关注被爱和受尊重的感受,却往往忽视了爱与尊重他人的前提。其实,你只有主动去关照、帮助一下别人,你眼前的世界也许就会因此而改变。

-位哲人说:“一个不肯助人的人,他必然会在有生之年遭遇到大困难,并且大大伤害到其他人。”是的,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是不可能脱离周围这个世界的。你的衣食住行,你的工作娱乐,无不与别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的一言一行,你的一举一动,无不对别人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与人“相互支撑”是社会生活的法则,从而学会助人,乐于助人。如果你撑一把伞给我,我撑一把伞给你,那我们就能共同撑起一个完整而和谐的世界。

以貌取人,结果常会谬以干里

以貌取人,即根据外貌来判断他人的品质和才能。这是人类最原始、最直观判断一个人的方法。这样的方法是不是科学呢。答案是,它只属于日常经验范畴,谈不上科学。所以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以貌取人,结果常会谬以千里。大圣

人孔子在这方面可谓教训深刻。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弟子名叫宰予,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外貌英俊,风度翩翩,说起话来娓娓动听,头头是道。最初,孔子对他印象很好,也挺喜欢他,以为他将来一定有出息。可是后来宰予逐渐暴露了恶习,他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学习,却常常躺在床上睡觉。为此,孔子曾说他是“朽木不可雕”。

有一次,宰予问孔子说:“父母死了以后,当儿子的要服丧三年,这个时间未免太长了吧?”孔子听了很生气,他说:“有德行的君子为父母服丧,吃饭不香,听音乐也不觉得快乐,这是从天子到百姓天下通行的礼仪,你却认为时间太长,不应该,真是个不仁不义的人,我和你实在难以讲什么道理啊……”此人后来官居临淄大夫,参与田常作乱,被灭了九族。此事对孔子打击很大,从此看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不再偏听偏信了。

孔子的另一名学生叫子羽,也是鲁国人。因为他的相貌实在长得难看,开始的时候孔子认为,这样的人一定很愚笨,根本不可能成才,所以就不大喜欢他,甚至不愿意好好教他。子羽没办法,只好退学。可是,他没有放弃学业,虽然离开了孔子,但他通过刻苦自学,成了很有名气的学者。子羽的

品德也很好,举止有礼,办事公正,所以声誉很高。他在江南游学时,拜他为师的人达30G多人,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子曾以言语来看宰予,以相貌来看子羽。宰予以善辞令著称,列言语科之首,因此孔子很喜欢他,认为他今后定有出息。后来,孔子发现善于辞令的宰予是不仁不义的人,然而其貌不扬的子羽却是一个品德良好、举止有礼、办事公正、声誉很高的学者。因为言辞和相貌都是表面的东西,不是人的本质,言辞的利钝、相貌的美丑与人的本质好坏也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孔子不无感慨地说:“我凭言谈看人,看错了宰予;凭长相看人,看错了子羽。如此看来,实在不能凭外表来看一个人的优劣。”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印度文学泰斗泰戈尔也说过:“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以相貌取人、判断人,没有丝毫的科学根据。事实上其貌不扬的人有不少有才学的人,而相貌出众的人也有不少平庸之辈。晋代学者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深有感触地说:看一个人的外表,是无法识察其本质的,凭一个人的相貌是不可衡量其能力的。有的人其貌不扬,甚至丑陋,但却是千古奇才;有的人虽有堂堂仪表,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倘以貌取人,就会造成取者非才或才者非取的后果。至今为止,任何人都没有找到才能与相貌之间有必然联系的事例。所以如果一味地坚持以貌取人,可能会失去真正的人才。

人才是最可宝贵的资源,莫以相貌论人才。相貌不是什么职场通行证。人际交往方面也是如此,永远不要以貌取人,否则,你总有一天会受到严惩,孤独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貌代表不了一个人的一切,它最多只能说明这个人的外表是美多一点,还是丑多一点。所以,一个人究竟值不值得交往,要靠你同他的交往实践而定,而不能光凭他的相貌。以貌取人很可能交上坏朋友,丢掉好朋友。

任何人和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既可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着坏的趋势转化,所以人们在对待人和事物的时候,不能够仅仅盯住眼前的这么一点点表象,因为它只反映了这个人或者这件事目前的状态。人们要懂得美丽的白天鹅是从丑小鸭变来的,美丽的蝴蝶是从丑陋的蛹变来的,不要以貌取人,应该将目光放得长远些,对人和事从本质上进行分析、判断,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做出正确的、符合自己利益的决策,否则就要犯急功近利的错误。

量轮效应:别戴有色眼镜看世界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例如,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像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呢,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线在云层中折射出的彩色光圈而已。

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是仅仅抓住并根据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是很片面的。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以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去判断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那就难免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众弟子一起周游列国。途经一个小国,又逢常年干旱,遍地饥荒,几乎没有任何食物可以充饥。大家都饿得头昏眼花,于是,颜回让众人休息,他亲自去附近的另一个小国买回了食物,并且忍着饥饿给大家做饭。

不一会儿,米饭的香味就四散飘岀,孔子闻到饭香,就缓步走向厨房,看看饭是否已经好了。不料,当孔子走到厨房门口时,只见颜回掀起锅的盖子,便伸手抓起一团饭来,匆匆塞入口中。看到这一幕,孔子心生不悦,颜回是自己最钟爱的弟子,竟然偷吃饭!

饭做好后,颜回双手捧着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端给孔子时,孔子正端坐在大堂里,沉着脸生闷气。

孔子看到颜回手中的米饭说道:“因为天地的恩德,我们才能生存,这饭不应该先敬我,而要先敬天地才是。”颜回说:“不,这些饭无法敬天地,我已经吃过了。”孔子心生不快,生气地说:“你既知道,为什么还自行先吃,”颜回笑了笑:“我刚才掀幵锅盖想看饭煮熟了没有,正巧顶上大梁有老鼠窜过,落下一片不知是尘土还是老鼠屎的东西,正好掉在锅里,我怕坏了整锅饭,赶忙一把抓起,又舍不得浪费那团饭粒,就顺手塞进嘴里。”

听到此处,孔子恍然大悟。原来有时连亲眼所见的事情也未必就是真实的,真实,只靠臆测就可能造成误会。于是他欣慰地接过颜回捧给自己的饭。

事后孔子教育弟子们说:“平时,我最信任的就是颜回,可是今天见到他抓饭,我还是会怀疑他,可见我们的内心是难以稳定和确定的,你们要牢记这件事,不要随意用自己的看法去度量别人,要了解一个人,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认识一个人,切忌以自己主观想象作为衡量别人的标准,主观意识太强,经常会造成识人的错误与偏差。有时候,这种错误也会发生在领导者身上,只凭着主观意识去识别或任命一个人,而不加以客观、公正地审核,这是领导者的大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