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墨菲定律效应 > 第一章 自我认知 在自我认知上犯糊涂就会麻烦不断(第2页)

第一章 自我认知 在自我认知上犯糊涂就会麻烦不断(第2页)

行我素。

有一天,报社接到一位热心读者打来的电话,说新闻线索,请报社派记者前去釆访,但是办公室除了张然在,其他记者都出去了,报社领导只有派张然独自前往采访。没多久,他就回来了,领导问他采访的情况怎么样,他却说:“路上太堵了,北京这交通真是个大问题,等我赶到时事情都快结束了,而且还有很多新闻单位的记者正在采访,我觉得如果继续采访也没什么重要新闻价值,所以就回来了。”

领导一听,气得坐不住了,站起来生气地说:“北京的交通是很堵,但是你不知道想别的办法吗?那为什么别的记者能赶到呢?”

张然急得红着脸争辩道:“路上交通真的是很堵嘛,您要是去的话,也一样不能及时赶到,再说我对那个地方又不是特别熟悉,身上还背着这么多的采访器材……”

领导心里更有气了,拍着桌子大声说道:“既然这样,那你另谋高就好了,我不想看到公司员工不但不能给公司提供结果,反过来还有满嘴的借口和理由,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接到任务后,不管任务有多么艰巨,都能够想方设法完成,并且能提供结果的人。”就这样,张然失去了令许多人羡慕不已的好工作。

很轻易地原谅自己,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是人趋利避害的一种天性。在人们的认知中,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惩罚,为了避免惩罚就会先把责任推一边去,或者干脆不承认。但这种长期的自我宽恕,很容易成为自我放纵,进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上例中的张然就是一个例子。

人们总是习惯性转嫁自己的过错,抱怨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严于律人又宽容待己,但最终结果却是自己受罪。要知道,只有勇敢承认错误,才能获得巨大进步。人无完人,犯了错不要怕,知错、认错、争取下次不犯错才是我们应有的处事策略。

古人云:“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可不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意思就是说,对待自己要严苛,对待别人要宽容。对自己过于放纵宽恕,只能让自己徒增麻烦和烦恼,让自己越来越不招人喜欢。

自我宽恕定律告诫我们:对待自己要严苛,对待别人要宽容。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不要任性放纵自己,不要让借口滋长自己的惰性。多看到自己的缺点,真实接受并改正,这才是人长足进步的保证。

无所不知后,就学不到什么了

承认自己是无知的,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虚荣心,不愿承认自己无知。恰恰是这些虚荣心成为你前进道路中最大的障碍,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多么有本事,如何如何有知识,那么你只能遭到别人的唾弃。相反,如果你能承认自己无知,反而容易引起别人的共鸣,从而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一再重复无知的谎言,只能让你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出丑,最终受到伤害的只能是自己。所以,墨菲定律提醒我们,做人就是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充分获得他人的帮助和建立健康的心态,学习他人的长处和提高自己。

在一所有名的大学,有一位学生问教授:“教授,我什么时候才能取得学位?”教授回答他:“在你觉得无所不知的时候,学校给你学士学位;在你认为自己只是略有所知的时候,学校授予你硕士学位;如果有一天你觉得自己和别人-样一无所知时,你将会拿到博士学位。”

知识的道路是无止境的。当你认为自己什么都懂的时候,或许你只知道了一个大概;但当你认为你只懂一点点的时候,或许你就幵始入门了;而当你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或许你已经懂得了很多,只是你从这些知识中发现了很多未知的领域。

骄傲会让你停滞不前,只有谦虚才会让自己有长进。我们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当作新生的婴儿,虚心地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倾空自己的杯子,抱着一种求知似渴的学习态度。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与大家分享:

有一位学者在拜访一位大师时,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而当大师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他总是不断地插话,表示自己已明白这些问题,最后大师不得不终止谈话而开始给这个人倒茶。虽然杯中已倒满了茶水,但大师并没有停下来,直到这个人告诉大师杯子已满时,大师才停下来,并告诉这个人说:“如果你带的杯子不是空的,你又怎么能品尝到我倒给你的茶?即使能尝到也已非原来的味道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以原有的不实用的旧观念和思想,阻碍自己学习。要保持空无以求全的学习态度,才不至于使别人真正实用的知识被你的思想所扭曲,才能够学到真正的实用的知识。所以,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必须定期给自己的内心清空。这是一种对

工作、学习、生活、生命的放空,低头、吐故纳新。放得越空,拥有越多。如果你不愿意放弃,就无法重塑,倒掉心中盛满的,才能让心灵甚至整个生命重生。此空为彼满,放弃是为了更深一层的拥有。要有空杯心态,这样会拥有得更多。

墨菲定律认为,如果将自己放小,那么世界就会变大。

当心中装满了自己,就不会有别人的地方,世界当然就会很小。而将自己放小,所有的人和事都能容下,世界自然就会变大。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倒空”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自我。

从前,有-个人素以博学多识而著称,很多奇物古玩,

据说只要他看一眼就能知道是什么东西,并且旁征博引,说得头头是道,大家都很佩服他,他也颇为自得。有一次,他得了一个形状像马的古物,造得十分精致,颈毛与尾巴俱全,只是背部有个洞。文人不知道这究竟是干什么用的,他就猜想:“古代有犀牛形状的酒杯,也有大象形状的酒杯,这个东西大概是马形酒杯吧?”于是在一次设宴款待贵客的时候,他也拿出来盛酒。没想到客人是真正的行家,惊讶地说:“这是尿壶呀,怎么可以用来做酒杯呢?”文人听了这话,脸噌地一下红到了耳朵根,羞愧得恨不能立刻在地上挖个洞钻进去。

生活中,有些人自视自己聪明过人总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懂得多、见识也广,以至于在很多时候总是表现出要比其他的人高人一等的姿态。事实上,骄傲的真正原因并非是因为饱学,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了解,他们可能有-点点本事,总以为自己天下第一,这一难以克服的缺点,使得他们虽然在某些方面较之其他的人要优秀,实际却难以获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甚至还可能导致人生惨败。

事实证明,适时把自己“归零”“清空”,可以戒骄戒躁。丰收的稻子总是弯腰向着大地,浅薄的稗子才会高傲地望着天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了一切。有大智慧的人都会时刻提醒自己说:“我还是一个一无所知的人,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只有如此,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远。

犯错之前,人们总对自己充壽自信

自信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它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是每个人行为的内在动力。我们都把自信看作一个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但是过于自信就成了

自负。心理学认为,人们总是会对自己过于自信,认为自己可以掌控周围的一切。墨菲定律明确地指出:“在犯错误之前,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认知偏差,即不管在什么时候,人们都会认为自己所拥有知识的精确度要比实际上所具有的精确性更高。

过度自信往往会导致人们的控制错觉,让人认为自己对于事情的结果有控制力,但实际上他们通常并非真的有这种控制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被这种盲目自信的错觉所控制,最后招致失败。

过度自信的人总是对自己的决定具有独断性,坚持己见,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实际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当客观环境发生变化,也不肯更改自己的目的和计划,盲目行动,一概拒绝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是缺乏自觉性和意志薄弱的表现。-个人一旦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就会高估成功的机会,忽视了思考过程中所隐含的危险。一个人做出感觉过于良好的决定,通常会一头撞入自毁之门。

在生活中,有很多过度自信的例子,比如,在与人聊天或阅读书籍时,我们会对和自己信念一致的观点,格外注意。然而对于和自己观点相左的建议,往往是排斥的。再如找工

作,一些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择业方面有着种种优势,觉得自己学习好、政治条件好、学校有名、专业又很吃香,因此过于自信,挑来挑去,在面试中流露出一种非我莫属的自大感,结果反而容易招致面试官反感。最终往往是自己的优势,用人单位并不需要,而用人单位需要的经验,这些职场新人又不具备,到头来低不成高不就,屡屡在择业中受挫。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度自信和盲目乐观的心态。普利策奖获得者约瑟夫-哈里南早就告诉过我们,99%的人过度自信,这是我们犯错误的根本原因。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控的,如若错误地认为自己可以操控一切,自信也就成了自负。所以请认清自己,不要做龟兔赛跑中的那只盲目自信的兔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