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墨菲定律讲的是什么 > 第七章 日常生活 生活的秘密往往不在意料之中(第1页)

第七章 日常生活 生活的秘密往往不在意料之中(第1页)

越是熟悉的事物I,越会出现差错

墨菲定律认为,越是熟悉的地方越容易出错,越是明显的重要的地方越容易被忽视。究其原因:人们往往对新异的刺激比较敏感,而对单向的、重复的刺激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导致越是熟悉的,越是看不见,越会出现差错。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只会沿着那条“熟悉”的路“回家”。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地,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返回。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做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去收获猎物了。

“熟悉”,-个看似让人亲近的词语,在此却是危机重重。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同样的,人也是如此,越是熟悉的事物,就越会忽略问题。人们在完成一件事情时,会面对熟悉的与陌生的两种情形,对于陌生的情形在此不必多说,那么在自己熟悉时,如果不能时刻自我警醒,很容易造成盲目乐观,如果再不及时加以克制的话,很容易以失败而告终0

此外,一个人的自信心过高就是一种自负的表现。自负是拥有过多的虚假自信心,是心理上的自我欺骗行为,其表现主要是:自命不凡、骄傲自大、不轻易认错、总爱寻找借口、不敢对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i经常不服管教,只相信自己是天才而不再努力,从而导致问题接连而至,结果失败就在所难免。仅就这一方面来讲,当你在做自己熟悉或擅长的事情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错误。这也最终验证了墨菲法则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坚实的事实根据的。

许多时候,让人容易跌倒的,不是陌生的地方,而是自己熟悉的路上。一个人若是对一件事情太熟悉,他习惯按照惯有的思维去解决,以为自己十拿九稳,但是却不知道其实事情的各种状况已经悄悄发生改变,这个时候,就会摔倒在熟悉的事物上。

张亮每天都会骑自行车去上班,他十分熟悉这条路,每天都要来回走两遍,每个月要走22天。哪里是上坡,哪里是下坡,哪里有棵树,哪里长了一丛草,他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甚至开玩笑地说,这条路我闭着眼睛都能走回家。

可是,有一天,他还是栽在了这条路上,从车上摔了下来,把腿摔断了。不知道是什么人使坏,还是过路的运送石头的车落下的,一块石头横放在路中间。

“那么大一块石头,难道你没看见吗?”张亮在不停地抱怨的时候,他的妻子打断他的话问道。

“我每天都这样骑车,从来没出什么意外,谁想到那里突然岀现一块石头?再说,那段路我每次都加速,车速太快刹车也来不及了。”

“你怎么骑这么快呢?你不该骑得太快!”妻子说。

“是的,我确实不该骑这么快的,但是这条路我太熟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总有一种熟悉的生活方式或工作流程。因为熟悉,因此面对它们时放松了应有的警惕。熟悉像一剂慢性的麻醉药,会让人不知不觉中神经松弛,甚至麻木。或许,这就为错误或灾难的发生埋下了种子。所以,墨菲定律提醒人们,别摔倒在自己熟悉的路上,其实就是要保持足够的冷静和清醒,以免自己陷入盲目的相信和单一的依靠之中。唯有如此,我们才会走得坦荡顺利。

抄近路是两点之间最长的距离

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吗?

这是大家公认的几何定理。然而墨菲定律认为,有些时候未必如此。例如,你开车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正常走大路。但你看到别人喜欢抄近路、走小路,省了不少时间,于是你也跟着走小路、抄近道,结果反而会迷路,绕来绕去走许多冤枉路。

有一次,几个朋友去爬山。下山准备离去时,忽然发现-条羊肠小道,像是山民常走的捷径。大家十分高兴,决定沿此路赶在日落前到达山下,远远望见山下的大门,分明就是捷径。正当大家都在庆幸自己远见卓识时,眼前出现了断崖,而那捷径在此一拐,通向远方。大家一筹莫展,只得先向山村方向走,中途再踏上另一条小道……曲曲弯弯地,浪费了许多力气才到达目的地。

生活就是这样,自以为聪明而选择的“捷径”往往是自己千方百计逃避的“弯路”。这真是可笑啊。

人总是想走捷径,即使吃亏都很难彻底改变。这是人类的惰性和自作聪明使然。特别是当今社会,一切都追求速度和效益,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想快速达到目的。

很多人在追求财富和理想的过程中也总想抄近路、挣快钱,结果误入歧途。例如,现在不少人想一夜暴富,迷恋买彩票或是赌博。结果非但没有被幸运眷顾,反而深陷各种贷款的漩涡中,结果利滚利,窟窿越来越大,逼得自己走投无路,甚至有人选择了自杀。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毫无疑问,因为贪欲使然,为了一夜暴富,很多人会想着去走捷径,毕竟省时省力的事情,谁不愿意做呢,然而事实却是,捷径是走不通的,人们常常会为此付岀高昂的代价。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捷径可以很快速、很轻松,这样的“捷径”会不断诱惑着人们,使人失去了正确的判断能力、思维能力,一旦心智被蒙蔽,受骗上当、蹉跳岁月就难免了。这世上本没有捷径,偷懒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捷径,与此同时,这些捷径也都变成了一个个的坑。

《新唐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唐代的武周时期,有个名叫卢藏用的人,虽然他考上进士,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安排官职。他对此事心有不甘,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办法,试图用隐居的方式吸引皇帝的注意。

当皇帝在长安居住时,他就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隐居;当皇帝移驾洛阳时,他就跟着跑到洛阳附近的嵩山上隐居。

这个方法果然奏效,当朝女皇武则天得知本朝居然有个进士在隐居,马上派人去请他出山,并且封了卢藏用一个左拾遗的职务。

左拾遗虽然只是一个八品的官,但却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位。因为其职位的原因,常常需要在皇帝身边工作,容易升官。果然,卢藏用此后仕途顺利,几年就做到了吏部侍郎。

卢藏用动用歪脑筋,通过走捷径,如愿以偿做了官,而且还步步高升,但与此同时,他也把自己的人格缺陷暴露出来了。做吏部侍郎时,面对各路权贵通过拉“关系”、走“后门”、处心积虑地谋取官职和权力的行为,卢藏用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出卖自己的良心。史书中指责他说“越想诡佞,专事权贵,奢靡淫纵”。

再后来,唐玄宗以卢藏用曾是太平公主的男宠为由,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广东,晚节甚至都不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味地想着走捷径,盲目冒进,最终这条捷径只会让我们越走越远。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吃太快容易噎着”O走人生捷径的人,最后都走了弯路。

你排的队永远是最慢的

生活中,排队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不论是买东西、吃饭、乘车oooooo似乎干什么都需要排队,但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排队的时候左右纠结,当你选择了看上去似乎最快的队,结果往往你加入的是一个慢如蜗牛的队。

大多数情况下,你认为自己运气不佳。其实,不是你真的运气不佳,只不过是你总对倒霉的事情印象深刻而已。

根据心理学家的观点,这种现象可以用“普遍受害者理论”来解释。当你所在的队伍走得很快时,你的注意力多半集中在前方的目标上,自然也不会对排队留下太多印象。而如果你不巧排在了一支慢队伍中,你就没法抑制“怎么这么慢”这个念头了。若心急又找不到什么事情来打发时间,这个念头就不断地被强化。结果就是,你觉得自己总是最倒霉的那个。

其实,排队的选择也是一个数学问题。有数学家用概率解释了这一思维:如果面前有3支队伍,那么你所在的队只有13的机会是最快的,意味着你有23的机会排不到最快

的队。所以,不只是你一个人觉得别的队伍更快一些。

关于“排队”这个问题,在20世纪初期的哥本哈根电信交换局就面临过类似的问题:如何确定电话总机的接线数目,以保证用户的平均等待时间最短?那时的电话都是通过人工接通的。那时有一个数学家厄朗,后来创立了一门学科,叫作“排队理论”,即把所有人排成一条蛇形队列,每位顾客依次去下一个有空的结账口。

然而这样的方法在超市实现似乎并不合适,虽然做到了公平性原则,但是对于顾客们总体的等待时间增长了,并且望不到头的长龙,似乎更容易激起顾客的焦虑心理。且蛇形排列方法也需要增加超市的空间成本,不易于推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