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梨花巷的尹家,顾殊刚进来,一个坐在院门台阶上的孩子扭头看向他。
尹家夫妇这儿子才刚两岁,稍嫌瘦小,头上扎着小揪揪,平日便极乖巧,肯听大人的话,也不出门玩耍,成天在这小院里困着。
“为何不进屋?”
“里头来了客,娘让我在这儿。”
顾殊朝堂屋望去,隐约看见有人在里面。
“给!”
顾殊也不急着进去,从袖中掏出一个纸包,里头是他在乌衣巷,为孩子买的芽糖。
不出意外,小家伙眼睛一亮,伸手接了纸包,“谢过舅舅!”
孩子是真高兴,抱着纸包,在院子跑了一圈,又坐回台阶上,拿出一块芽糖,小心地舔了一口。
这孩子虽叫他“舅舅”,与顾殊论不上血亲。他爹娘是徐国公指定,陪着顾殊过来……历练的。
冷不丁地,顾殊想起了卫湘君口中的他那位……“同乡”。
威骑将军如今风头无两,谁不知人家是国主近臣。
可他们这些梁国细作,包括孩子,只能隐姓埋名、藏在暗处。一大帮人拼着命搜罗到的线报,却被别人信手拿去。
徐氏的子孙,似乎一出生,命就被安排好。
能得到徐国公青眼的,被捧在手中,不用费心费力,万事都有人帮着周全。
惹了徐国公厌烦的,便再谈不上什么前程。
顾殊这个外孙,凭着书念得还不错,才让徐国公多看一眼。可他的角色,也只是日后的大梁朝堂上,为下一任家主披荆斩棘的手下。
可笑的在于,这下一任家主似乎乐不思蜀了。
“我听着是小舅子的声儿。”
尹胜从里头伸出头,“咱们老叔从乡下过来了!”
顾殊走进堂屋,瞧见了一位坐在尹胜边上喝茶的长衫客。
那位与顾殊对视一眼,略点了一下头,算是招呼过了。
顾殊认得他。
这个名叫黄元寿的中年人是徐国公跟前最受信任的幕僚之一,平日几乎不离左右。上回徐国公来衡阳,便是由他陪同。
难道徐国公又亲自到了?
自己到底是主子,顾殊虽有疑惑,并没有去问,矜持地微微颔首,算是回礼。
“顾九爷越发一表人才!”
黄元寿冷不丁夸了顾殊一句。
按理顾殊并不算在徐家孙子们的大排行里,可徐国公却把他列了进去,也算是一种重视。只是很少有人按这排行称呼他,黄元寿算是个例外。
“黄先生过奖!”
顾殊不卑不亢地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