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杰荣欧阳修《踏莎行》云:“离愁渐远渐无穷。”日暮时分,楼上伊人怅眺情郎渐渐朦胧在远方的山影里,心中的离愁别恨也愈加厚重起来。越远,越浓烈。
很难相信,曾经模糊的画面逐渐清晰,甚至是被遗忘的边边角角。时间越远,越深入我心。这种似曾相识、欲捉却无从捉住的感觉就是乡愁吧。我出生在苏北小城,从未长期旅居异地,而我的家乡,就在不远处,不到半小时车程。未离乡,何来愁?抑或,乡愁本与是否离乡无关,而只是一段记忆,一段刻骨铭心的生命历程。像一颗种在生命里的种子,终有一天会萌发,占据整个心灵。
我相信后者。
故乡,总是和美好联系在一起。门前清澈的小河,屋边葱翠的杨树,头顶永远湛蓝的天空。还有初春绿油油的田野,仲夏闪烁的繁星,金秋沁人的稻香……这美好的一切,早已不仅仅只是现实的地理景象,已成为心中故乡的永恒。故乡,已经被定格为美好,从过去,到现在,乃至将来。故乡的日子,总是甜蜜安静的,时间凝固,一切自然。我若能够回到彼时彼乡,无异于误入桃花源的武陵人。
最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雨。故乡的雨,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是有灵气的。现在生活在城市,雨中都夹杂着水泥味,是冷冰冰的,毫无生命的。小时,每当看到西南方的天空变得黑青,我就会像迎接仪式一样,搬一条板凳,坐在门前,斜倚木门,等候雨的降临。我时常想,究竟是哪一滴雨最先到达地面,最先拥入大地的怀抱。当第一滴雨落下,整个世界都安静了,远方的归巢的鸟无声地飞翔着,大概它们也十分着急回家吧。
雨声分好几种,打到树叶上的略显沉闷,但后劲很足,我听到时就会想到雨滴从树叶上滑下,划出曼妙的曲线。打在水塘里的十分清脆,音色就像激起的泡泡。落在瓦上的则是短促而生硬。雨,是有生命的;雨声,是有灵气的;雨天,是安静的。我听雨时,感受到的是灵魂的宁静,仿佛听到故乡的呼吸,感觉自己的生命和故乡紧紧联系在一起。像在森林中迷失的孩童,拥入母亲怀抱的惬意坦然。老子说,大音希声。故乡的雨声,就是如此,一切的爱抚,一切的眷恋,一切的深情,都在沙沙的雨声里。
沙沙的雨声,是故乡给我最好的回忆,也是我心中最美好的事物。
我是幸运的,我还有故乡可以追忆,还有故乡的雨可以回味。在我彷徨无助时,我能栖居其中。后来的孩子,几乎没有故乡的概念,望见的都是水泥,还有呆板的喷泉。我的心中不禁涌上悲悯,无家的人啊。
我猛然想起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荡》,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真正的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找到家,成为有家的人。
钱选将家乡的美好回忆幻化为天国的俯瞰,成就了剔透玲珑的浮玉山,钱选本人也于其中陶冶性情,坐绝乾坤气独清。他就像浮玉山上的明玉,永远依偎在故乡旁。我愿化成雨,故乡的雨,陪伴故乡,陪伴故去时空的自己。乡愁的颜色,大约是雨的颜色。乡愁的声音,是连绵的雨声,静静堕人泪。
我心中,有一段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