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大明求生记免费阅读 > 第四十五章 东华门外唱名(第1页)

第四十五章 东华门外唱名(第1页)

放榜日,重演一番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剧目,一张窄窄的榜单承载了十年寒窗太多的辛酸。有的考生恨不得削尖脑袋往里钻,有人看到名落孙山后正仰天长叹,还有的考生得以高中,欣喜若狂地奔走相告。

第一名黎淳,第二名徐琼,第三名陈柄中,章子俊无缘前三甲,排在二甲第十四名,这成绩还是很不错的,不过这不是最终的结果,接下去还有一场考试---殿试,殿试因皇帝亲自主持,故不设考官,仅设读卷官。殿试前一日,由礼部开列大学士及由进士出身之尚书、侍郎、左都御史、内阁学士名单,奏请皇帝钦简大学士二人、部院大臣六人为读卷官。按例,殿试题目由读卷官拟定奏请,有时,皇帝也会亲自拟题。

读卷官是负责阅卷与向皇帝进读试卷的官员,执事官则是各类辅理官的总称。各类官员听从皇帝的命令,各司其职,共同保证殿试各环节的正常举行。

明代的殿试读卷官,由礼部在殿试前几天提前奏请,皇帝亲自任命。殿试后,读卷官阅考生试卷,详定其高下,并选出优秀试卷为皇帝进读,以供皇帝钦定鼎甲排名。

殿试执事官的人选,亦由礼部在殿试前奏请皇帝批准。

本届殿试执事官章子俊应该认识,由新任内阁李贤担任,还有二张熟面孔是受卷官杨守成、刘升在列。

殿试执事官的种类包括提调官、监试官、受卷官、弥封官、掌卷官、巡绰官、印卷官、供给官。各类官员官职不同,职责分明,共同保证殿试各程序的正常运行。

先由鸿胪寺官设置黄案二处,一在殿内东边,一在殿外丹陛上正中,銮仪卫设卤簿法驾于殿前。新贡士穿袍服冠靴于丹陛排立,依其会试名次排位两队,单名在东队,双名在西队。王公百官亦穿朝服分列丹陛内外。

一切安排好后,鸣鞭,鼓乐齐鸣,皇帝升座。接着大学士从殿内黄案上捧出考题,出来交给礼部官员放置在丹陛黄案上,官员和贡士向皇帝行礼毕,礼部散发题纸,贡士跪受后,即到殿内试桌答题。期间,贡士可自带试桌、食品,殿前南院设有茶水,朝廷仅赐宫饼一包。

开考后,贡士须在答卷的前半页写明履历三代及姓名、籍贯、年龄等。接下是写对策全文。对策开头用“臣对臣闻”,结尾用“臣末学新进,罔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臣谨对。”策文不限长短,一般以一千字以上为准。

整个答题过程中,除监试官、巡绰官等考场官员外,其余官员不得留在考场。遇到特殊情况,如下雨或大风天气,考生将移至大殿两侧的廊道答题。

殿试考生与乡试、会试考生一样,所需的试卷纸以及笔、墨、砚均需自备,草卷、正卷各备纸十二张。

考试到中午的时候,由光禄寺造办午餐,午餐规格如下:每桌,茶食五楪,果子五楪,按酒五般,点心一楪,汤二品,饭一分,菜四色,酒五钟。进士每名馒头二个,汤一碗。礼部晚宴并早粥,用鹿一只,猪二口,羊三只,鹅十二只,熝猪肉八十斤。粳米三斗,火熏三腿,鸡蛋一百个,豆腐五十连,煮粥猪肉五斤。油、醋各二瓶,酱六斤盐十斤,细粉五十斤,花椒十两七钱,胡椒五两,香蕈、麻菇各五两,香油六斤,酒九十瓶。

大家要看清哦,参试考生的午餐规格比考官简单,每人馒头两个,汤一碗。那些酒、羊、火腿、鹿肉什么的全是给考官吃的。

此外,设受卷官四人、弥封六人、收掌四人、印卷二人、填榜十二人,均有内阁、翰林院、詹事府、光禄寺、鸿胪寺、礼部等衙门派出。

殿考一直到当日下午结束。《明会典》有载:“诸举人对策毕,诣东角门纳卷而出。”即殿考当日下午答策完毕,诸举人到东角门纳卷,而后由此门而出。

皇帝临轩亲策,是皇帝重视殿试策士的体现,同时对殿试考生起到一种鼓舞与激励的作用。考生不是讲究师承吗?皇帝亲临主考,也就是皇帝才是考生的坐师。加之体现了森严等级性的殿试仪式,皇帝在向考生彰显天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向考生强调了天子的至高地位。

殿试次日,在文华殿内,收掌官从箱内取出试卷,按官阶高低分布于读卷官面前,大约每人三十卷,卷背粘签,上书读卷官姓氏,不书名。读卷官阅后,按五等标识试卷,即:圈、尖、点、直、叉。读卷官注明标识后,在轮阅其他读卷官阅过之卷,称为“转桌”。每个读卷官将所有试卷轮阅完后,即送首席读卷官总核。进行综合评议,个人皆可发言。得圈多的试卷必列前位。

读卷官进殿后,依次跪至御前向皇帝朗读所持试卷。朗读完毕,将试卷交给司礼监官,再由司礼监官将试卷放到御案之上,以便皇帝御览亲批。读满三卷后,皇帝或将此三卷直接选为一甲人选,确定名次,或由皇帝决定再进读几卷。皇帝至养心殿西暖阁,阅读卷官所呈前十名试卷,钦定名次后,召读卷官入殿,拆开弥封,用朱笔填写一甲三名次序,再书二甲七名,随后传前十名引见,称之为“小传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名以后之卷,读卷官到内阁拆开弥封,依阅卷时所排名次于卷面书第二甲、第三甲及第几名字样,最后,按名次填榜,称为“金榜”。自皇帝升殿前,至传胪完毕,每一个步骤都有固定的礼制。传胪的内容,则为宣布殿试考生排名情况,赐各位贡士“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具体为赐一甲进士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榜用黄纸,表里二层,令中书四人写小金榜,另外四人写大金榜。小金榜存于大内,大金榜盖印皇帝之宝,待到传胪日张挂于天安门外。以示天下,“顺天府官用伞盖仪从,送状元归第”。

自宋太祖确立殿试制度,由皇帝本人遴选士子,给予中举士子"天子门生"的荣誉,加上由皇帝唱名赐第,都表达出宋朝立国之初"兴文教"的导向,加强对及第进士的重视和恩宠,自然就能笼络住这些天下精英。这些人是能帮助皇帝治理国家的人才,而不是对江山社稷有威胁的统兵将帅。

唱名的场面很浩大,但并不在东华门,明朝沿用了宋朝的唱名步骤,只是通过东华门传向了大宋的四面八方。因为东华门是大宋皇城的东门,而东华门外就是都城汴梁的最繁华所在,这里就是大宋的中心。

到了明朝这一说法没有改变,唱名东华门成为进士及第的一种荣耀,唱名之日,皇帝坐于殿内龙椅之上,宰执、中书、殿试官等大臣分列于殿内,新进士和其余大臣则在殿外等候。贡院的考试官,也就是科举全程中涉及到的工作人员,如知举官、南省点检试卷、诸科出义考试官等,在此时也和在殿试时一样,须在殿外当值。

此外宗室皇亲、军方重臣都会应召参与唱名仪式,给朝廷把场子支棱起来,表达对新科进士们的认可与肯定。仁宗景佑元年,诏:为放举人,令宗室允宁以下并驸马都尉赴崇政殿只应。皇佑元年,诏:放举人日,曾宣皇亲兵管军臣僚、使相、节度使已下至刺史",这么多大佬齐聚,可见级别之高。

唱名赐第仪式的流程每一个步骤都有相应的规范,中举的新科进士们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

在唱名前几日,准备工作就要展开了,这时候新科进士会根据殿试的名次得到一个小纸条子,也就是"号纸",其功能作用,相当于唱名仪式入场券。

章子俊领到了第八名,这个数字很吉利,也就是说经过殿试后,自己的名次从二甲十四名,上升到了一甲第五名,新进士们要换上公服,带上“三枝九叶顶冠”,就是进士们要穿着襴袍、靴子,举着号纸通过和宁门,而后到达殿外。这个时候就发挥号纸的作用了,没有这个出入证的一律不允许进入。站在朝班之末等候,百官行礼后,由鸿胪寺的官员引领进士就位,跪下听传。之后会分别念到第一甲三名进士及第,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姓名,这三个人都要出班前跪谢恩。

后面的第二甲和第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不用单独出班,只需要一起行三跪九叩礼即可。传胪完成后由礼部的官员高举着“金榜”领路,诸进士出左右掖门,置榜龙亭,复行三叩礼。最后金榜还会在东长安门外张贴三日,然后再交回内阁。

人员就位之后,宰相向皇帝进献三鼎甲的试卷,开始宣读,而后按照五个层次,宣读新科进士名字。读完一个名字,就有殿前的禁军卫士层层通传。

听到有人应答后,禁军会先问这个人的籍贯和父祖姓名,确定本人后,接引至殿下,皇帝身边会有人在此询问其籍贯和父祖姓名,答完之后,就可以进入排好的班次之中,等同一甲的人宣读完毕后,统一去领取敕书,而后拿着敕书谢恩,向皇帝躬身再拜后退去。

在唱名时,不同名次的人,享受的待遇也不一样。作为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是有单独班次,唱完名之后同步会被赐予食物、量体制袍,还有资格向皇帝进谢恩诗。一直到第十名,为第一甲,后面是第二至第五甲。从状元到第二甲唱名完,会有一句"宜赐进士及第";第三甲和第四甲唱名完毕,会有一句"宜赐进士出身";到了最后的第五甲,就只有"宜赐同进士出身"了。

喜欢大明求生记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大明求生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