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读过哪些童话 > 登高望远举重若轻(第1页)

登高望远举重若轻(第1页)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我们都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见证者、参与者,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装着新中国的历史。以一己之力,用不到20万字的篇幅,完成对新中国70年历史的表述,可谓“极简”;相形之下,所应具备的视野和高度、理智和情感、功力和视角,不免让人兴叹:要写好新中国70年历史,难度可想而知。

《新中国极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年9月版)的作者迎难而上,独辟蹊径。他打破传统述史的既定模式,采用年度纪事的写作策略,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写起,逐年一一道来,一幅幅的历史场景,让人身临其境。与此同时,作者颇费心思,为每一个年度找出相应的主题词,用它来串起这一年的大事小情。

这些主题词,像一个个的脚印,连起来就成了我们观察和认知新中国成立70年的一条个性独特的路径。由此可见,作者的观察和写作的角度,真可谓匠心独运。

述史的关键处,在于态度。用什么样的价值评价体系来讲述历史,至关重要。新中国7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70年,是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不断提升的70年,是充满艰辛坎坷而又满怀自信、不懈奋斗的70年。这是本书的基本态度。饶有兴味的是,本书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把这样的态度深藏在了书中的字里行间。作者力避空泛肤廓的议论和评断,让细节和故事走上前台,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去印证和说明新中国建设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必然。这充分显示了作者在历史叙事上的理性和耐心、对读者的信任和尊重,更体现出了作者强烈的写作自信和思想自信。同时,我们从书中提供的大量社会历史信息,包括对信息的挑选和处理,又分明感受到了作者所持立场、态度的坚定支撑。

历史自带温差,好的述史一定要有体温。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中国极简史》是一部有温度的情感之书。怎样看待新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曲折坎坷、光荣梦想,要有一把情感的尺子。这里要有设身处地的理解,要有溢于言表的认同,也要有不容置疑的态度。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新中国一步步走来的历程,在作者内心里呈现为静水流深的情感涌动。顺着作者的笔触,我们读出了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自然也读出了作者潜藏于心的巨大情感认同。

情感的温度还体现在细节处。作者写到1950年时,提炼出的主题词是“告别”。在这一年度里,新社会与旧社会的诸多“告别”,被娓娓道来。临到篇尾,作者笔锋一转,这样写道:“当然,这也是一场艰难的告别,告别故土的志愿军官兵,许多人再也没有回来,其中就有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他在跨过鸭绿江一个多月后便牺牲了,没有活到1951年。”在写到1953年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这年召开的全国妇女大会上,毛泽东见到了用身体堵枪眼的黄继光烈士的母亲邓芳芝。一位是父亲,一位是母亲;一位是领袖,一位是农村老大娘,他们都在朝鲜战场上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他们承受着共同的悲伤,也拥有共同的骄傲。”没有文学性的渲染,只有平静如水的表述。但是,当我们读到这样的文字时,内心泛起的一定是情感的涟漪。《新中国极简史》用笔极为简省,惜墨如金却好读耐读,正在于书中所葆有的内在的情感温度。

读《新中国极简史》,少不了要去一探究竟的,是作者对新中国70年中的一些重要社会现象、重大历史事件乃至重点生活时段的表述。每每掩卷,我们不能不由衷感佩作者掌控尺度和把握分寸的站位高度。

作者陈晋,长期从事党史国史和领袖人物研究。他出版的《毛泽东的文化性格》《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速读新时代》等著作,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由他担任总撰稿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新中国》《筑梦路上》等,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

作者深厚的政治素养和学术功底,宏阔的视野和精到的笔力,登高望远的情怀和举重若轻的姿态,铸就了《新中国极简史》的不同凡响、独树一帜。

一部书能够在难度、角度、态度、温度和高度上让人耳目一新,这样的书不可不读。

写于2019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