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读过多少书就敢说世道就是这样的 > 第三辑 印 记(第1页)

第三辑 印 记(第1页)

《红岩》的出版和意义

各位校长、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66年前的今天,1949年11月27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下午4点,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反动势力开始了对关押在重庆歌乐山白公馆和渣滓洞的革命者的集体大屠杀。我们今天在人大附中,召开长篇小说《红岩》阅读教学现场会,有着特殊的意义。

《红岩》(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12月版)是一部影响过几代人成长,而且必将产生持续影响的红色经典。我很有幸,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红岩》诞生的地方——中国青年出版社,从此沐浴在包括《红岩》在内的“三红一创”(《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的文学光芒之中。在中青社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感受到《红岩》的分量。这几年,《红岩》的每一次重印、再版,都是我在最后签字,但我从未感觉到下笔的轻松。因为《红岩》是一部心血之作。它写出的是烈士们的心血,吐露的是作者们的心血,倾注的是老一辈编辑家们的心血。《红岩》就是这样的一部奇书、大书。

在这里,我从工作的角度,向大家介绍《红岩》的成书经过;同时,我结合个人的阅读情况,向大家汇报我对《红岩》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红岩》的成书过程

在说《红岩》成书过程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红岩”的寓意:到底什么是“红岩”。

对“红岩”的一般理解是:“红岩”的出处,是源于重庆的红岩村(也叫红岩嘴)。它曾经是党中央代表团的住址、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所在地。毛主席重庆谈判时,就住在这里。这里是黑暗中屹立的灯塔,有如“红岩”。另一种解释是何建明、厉华先生在《忠诚与背叛》一书中提出的,他们认为歌乐山渣滓洞有一片灰色的山崖,被敌人用汽油焚烧过,用枪弹洗劫过。烈士的鲜血染红了灰崖,灰崖象征着烈士的铮铮铁骨,它是烈士的化身,所以叫“红岩”。而我们结合《红岩》这部小说,可以这样理解:“红岩”

是实指,也是比拟,更是坚贞不屈的共产党人精神、意志和人格的象征。

一、《红岩》的成书过程,有两条线索可循。

1。作者的线索:从“三人组合”到“两人组合”

《红岩》最初有一个“三人组合”,这三人分别是:罗广斌,1924年生。他受著名作家马识途影响,走上革命之路。1948年9月被捕时,他是刚满两个月的中共候补党员。他先被关押在渣滓洞,后改押在白公馆。他意志坚定,决不为自保而出狱。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时,他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18人脱险。出狱后,按烈士们生前的嘱托,罗广斌向组织写出2万多字的报告《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特别是整理出了烈士们提出的8条建议。“狱中八条”其中包括:防止领导成员腐化;注意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等。这是在有那么多中共重庆地下党员被捕之后,烈士们在狱中反思、总结出的含泪带血的建议。这对我们今天仍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刘德彬,大屠杀时从渣滓洞逃出。他是江竹筠的战友,他对江姐非常了解。两人在同一地方、同一时间被捕。在《红岩》的初稿《锢禁的世界》中,《江竹筠》的章节是由刘德彬执笔的。成书后的《红岩》仍保留了刘的部分文字。

杨益言,原名杨祖之。1948年被敌人错抓入狱,1949年4月由家人花钱保释出狱。新中国刚成立,他发表《我从集中营出来》一文。刘德彬与杨益言之兄杨本泉为中学同学,刘德彬介绍杨益言同罗广斌认识。三人后来均为重庆共青团干部。1952年,杨益言经刘德彬等人介绍入党。

1950年,“三人组合”首次联名发表了《圣洁的血花——献给97个永生的共产党员》一文。他们针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出于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需要,陆续在工厂、农村、机关、部队、学校做了几百场报告,活跃在重庆、成都、内江、泸州等地,并写出了《在烈火中永生》这部纪实作品。与此同时,1956年秋,三人开始了《锢禁的世界》(后改名《禁锢的世界》)的写作,并在《重庆日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这部书稿的部分章节。1958年,刘德彬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失去了创作权利。

随后,《禁锢的世界》的创作,由罗广斌、杨益言二人完成。

2。出版社的线索: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俗称“二编室”)

为了落实共青团中央关于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着力抓好描写英雄人物的传记故事和传记小说的出版工作,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学编辑室在1956年成立传记文学组,开始广泛组稿。

来稿中,他们发现能够直接成书的作品很少,有的部分可取,有的篇幅不够,于是决定仿照鲁迅、郭沫若、茅盾、邹韬奋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出版丛书和丛刊的形式,出版丛刊(以书代刊)。

这份取名为《红旗飘飘》的丛刊,专门发表领袖传记、英烈事迹和革命回忆录,于1957年5月出版第一辑。1958年2月,《红旗飘飘》第六辑发表了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联合署名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得到永生——记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死难的烈士们》。1959年,中青社出版单行本《在烈火中永生》。该书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充、拓展,成为《红岩》小说的雏形。

1958年,《禁锢的世界》被中青社列入向建党40周年献礼的图书选题计划。从此,编者与作者之间你来我往,磋商不断,笔谈不止。1961年3月,书名正式确定为《红岩》。1961年年末,《红岩》作为献给党成立40周年的生日礼物,正式出版发行。

从1950年罗、刘、杨三人合写《圣洁的血花》涉及“红岩”题材,到《红岩》正式出版,长达12年之久。其中包括几百场的报告,上千万字的原始素材,300万字的稿件,5次重起炉灶、返工修改,出版社数次派人去重庆协调改善创作条件、交换书稿意见,作者们4次进京改稿、定稿等。真可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二、从漫长的成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红岩》的出版,至少有这样两个明显特征。

1。两个飞跃

第一个飞跃,是由故事到小说、由真实记录到艺术创造的飞跃。

《红岩》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原型,但又不同于原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