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汇总 > 第八节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第1页)

第八节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第1页)

概述】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一组以骨骼肌的间质性炎症改变和肌纤维变性为特点的综合征。如病变局限于肌肉称为多发性肌炎,如病变同时累及皮肤称皮肌炎(DM)。

【临床表现】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发性肌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较多。病情逐渐加重,数周或数月达高峰。病前可有低热或上感史。

2.首发症状为四肢近端无力,常从骨盆带肌开始逐渐累及肩胛带肌,表现为上楼、起蹲困难、双臂上举或梳头困难等。颈肌无力表现抬头困难,部分患者咽喉肌无力,出现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呼吸肌受累可有胸闷及呼吸困难,少数患者心肌受累,眼外肌一般不受累。

3.少数患者合并皮疹、肌痛或关节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4.DM发病率儿童与成人相仿,成年女性多见。肌无力表现与PM相似,皮炎在肌炎之前或与肌炎同时出现。与肌炎相比,皮炎病变较重,眼睑、眼周淡紫色皮疹以及关节伸面红色皮疹是PM的临床特征。典型改变是双侧颊部和鼻梁呈蝶型分布的淡紫色皮疹(heliotrperash),上睑部和眼周最常见,早期为紫红色充血性皮疹,以后逐渐转为棕褐色,后期出现脱屑,色素沉着和硬结。

5.约1/3的PM或DM患者并发SLE、RA、干燥综合征、风湿热、硬皮病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者称多发性肌炎重叠综合征。10%~15%的患者患肺癌等恶性肿瘤。对40岁以上发生肌炎,尤其皮肌炎应高度警惕潜在的恶性肿瘤可能性,应定期随访,以便及早发现肿瘤原发灶。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数可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清CK、LDH、GOT和GPT等肌酶活性显著增高,增高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但水平正常不能排除诊断,免疫球蛋白及抗肌球蛋白的抗体增高。

2.24h尿肌酸。24h尿肌酸增加是肌炎活动的一个指标。部分患者出现肌红蛋白尿,提示肌肉急性坏死。

3.肌电图。可见自发性纤颤电位和正相锐波,大量短时的低波幅多相运动单位电位,表现肌原性损害为主。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4.肌肉活检。可见肌纤维变性、坏死,细胞核内移,空泡形成,肌纤维大小不等,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PM病损呈斑块分布,一次肌肉活检有时不能发现异常。

【诊断常规】

(一)诊断要点

根据典型的四肢近端肌无力和肌萎缩表现,伴肌痛、触痛、无感觉障碍,血清CK活性显著增高,肌电图肌原性损害和肌活检为炎性细胞改变可确诊。

(二)鉴别诊断

该病应注意与包涵体肌炎、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重症肌无力相鉴别。

【治疗常规】

1.皮质类固醇激素。是PM和DM患者的首选药物。常用泼尼松起始剂量每日60mg,隔日顿服,必要时可补钾和给予制酸剂。随病情好转药物剂量可逐渐减少至维持量,通常为每日10~20mg,但患者可能需要维持用药达2~3年,减量过快可导致复发。急性或重症患者首选甲泼尼龙500~1000mg冲击疗法,2h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d,然后减量或改为口服维持。需注意用药必须足量,初始剂量要大,减量不宜过快。

2.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无效可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Azathioprine)1.5~2mg/(kg·d)口服,单独或与泼尼松每日15~25mg合用。皮质类胆固醇抵抗患者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可能有效,每周7.5mg,分3次服用。用药期间应注意白细胞减少。

3.免疫球蛋白。可试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0.4mg/(kg·d),连用5d,每月1次。

4.中药治疗。雷公藤糖浆或昆明海棠片,每日3~4次。服药期间应注意肝肾功能损害。

5.血浆交换治疗。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无效者可用此疗法。

6.放疗或淋巴结照射。难治性PM可试用放疗或淋巴结照射,抑制T细胞免疫活性。

7.支持疗法。适当休息。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适当活动和理疗等。重症卧床患者可给予肢体被动活动,以防关节挛缩及失用性肌萎缩。恢复期患者尤应加强康复治疗和对症治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