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中层领导39个管理细节 > 上 篇中层新定义(第2页)

上 篇中层新定义(第2页)

·第一件事:负责实施高层管理者制定的总体策略,与上层有直接的汇报关系。

对应能力:极强的理解能力。

·第二件事:能够宏观把握部门的发展方向,并推动部门发展。

对应能力:优秀的管理能力。

·第三件事:制定计划、安排执行。

对应能力:出色的计划能力。

·第四件事:与平级有效沟通,并维持良好的关系。

对应能力:较强的社交能力。

·第五件事:把公司的战略分解为具体可执行的战术,明确地传达给自己的下属。

对应能力:极强的沟通能力。

·第六件事:维护团队的团结,解决团队成员间的不睦。

对应能力:团队的协调能力。

·第七件事:不断提升自己主管团队的能力的意愿,并且能够带动他人和自己一起进步。

对应能力:需要有自我驱动的能力。

·第八件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分解问题、解决问题。

对应能力:超强的总结能力。

分析和认识这八件事以及对应的八种能力,我们不难发现:中层与基层最大的不同在于,基层需要战术上强大的执行者,而中层则更需要战略上精通的开路人。

从成为中层的那一刻起,你就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从前不同了。从前的你,只需要做好一颗棋子就足够了。但是现在,你的视野要跳出棋盘上条条框框的限制,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

需要注意,这里提到的“中层要站得更高一点”,指的是视野高,而不是姿态高。中层,尤其是新中层,一定要意识到这两者的区别。在现实工作中,有些新中层上位之后,高视野没有体现出多少,高姿态倒是显而易见了。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工作的展开,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其实也是格局有限、视野低下的一种体现。

中层的战略思维,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价值观”的树立。

一个基层员工可以通过“做事情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同样的事情,别人一天完成了一件,你一天完成了五件,你的价值自然就比别人高。但是,作为一个中层,做得多不见得价值就高,唯有创造更多的“效益”,才能体现出更高的价值。

一个基层员工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这句话从他们的立场来看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很多不理想的结果,并不是执行出了问题,而是战略出了问题。在这个时候,员工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是一种事实。

然而,对于中层来说,这句话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你能够在岗位上创造出效益,不用你去争辩,功劳苦劳全都是你的。没有效益,你将一无是处。这就是“中层”岗位带给你荣耀和利益的同时所展现出来的“残酷性”。很多老中层会经常感慨说:“没有效益,连呼吸都是错的。”前辈诚不我欺。

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战略是高层需要考虑的事,和中层关系不大。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知道,战略目标需要解答三个问题:

第一,战略目标聚焦在什么业务上?

第二,需要什么资源支撑业务和实现目标?

第三,企业的结构是否与业务和目标相适应?

通过这三个问题,高层管理者能够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吗?答案是,不一定。要让答案变成肯定,还需要有中层和基层强有力的执行力作为保障,尤其是中层。

有句话你可能也听过:“赢在战略,成在管理。”中层是管理的中坚力量,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所以,中层必须具备战略思维,和高层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围绕战略目标来开展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最终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

从基层到中层,是一个人由战术价值到战略价值的提升过程。认识到了这一点,才算是抓住了“中层”二字的精髓。如果中层没有战略思维的能力,就没办法承上启下,就会导致整体的执行力出现问题。毕竟,战术的勤奋永远不能弥补战略的懒惰。唯有在战略上有所认识、有所突破,才能让执行变得更精准、更有效。

自我驱动力,决定着中层的高度

每个人都需要向上的驱动力,每个企业都希望能够通过种种方式驱动员工不断向前。对于企业来说,驱动基层员工可以通过规章制度、奖惩措施等方式;但对于中层及以上的管理者,为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企业往往会放松硬性的要求。这个时候,中层的自我驱动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钟诚在公司干了五年,能力突出、业绩领先,深受领导赏识。

领导有心提拔他,给他安排到了一个中层管理的岗位上。在领导看来,像钟诚这样既聪明又肯干的年轻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将来一定能成大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