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中层领导管理实战术 > chater03 一个中层的自我修养(第4页)

chater03 一个中层的自我修养(第4页)

处理这个问题时,不能因为分工有问题就转变了目标,而是要通过改变分工,来更好地达成目标。

·第五个坐标:数据

有些中层不重视数据,无论是行业的发展数据、公司的营收数据还是下属的出勤数据,在他们眼里都只是一堆冰冷的数字,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数据中隐藏着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中层想要提高自己的全局意识,一定要在数据中发现问题,提高自己对数据的敏感性,从数据的变化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知道,如今是数字的时代,如果不能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将难以看到发展的大趋势,永远是井底之蛙。

中层的两种“作秀思维”

中层是一个团队的领头羊,自身的工作能力、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甚至喜好,都会对团队成员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作为中层管理者,一定要勇当下级学习的标杆。

我们受到的传统教育强调内敛、中庸,提倡默默付出、做好事不留名,所以有许多中层管理者都属于埋头苦干的类型,他们能力虽强却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不得不说,这也是走入了一个误区。中层需要发挥影响力,通过自己的表现,带动整个团队的氛围。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词形容的话,在必要的时刻,还是得学会“作秀”。

提到“作秀”,立刻会有人想到,为了某种目的有意制造出来假的、美好的表现。的确,这种“作秀”是我们排斥和鄙视的,因为它不够真实,太过功利。我们这里说的“作秀”,其实是想强调一种思维模式,即在需要的时刻,秀出自我,利用自身的言行来感染团队。

但是,即便是正向的“作秀”,也不是随意的,而是要起到正向的作用。那么,“作秀”有哪两种呢?

·标杆效应——为了带动团队而“作秀”

“二战”时期的巴顿将军,就是一个特别善于“作秀”

的人。

有一次,巴顿将军带领他的部分急行军前进。当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一辆汽车不巧陷入了泥潭里。于是,大家纷纷下车,开始埋头推车。但是,车子太重了,大家推了半天也没有推出来。这时候,其他战友纷纷前来帮忙,最后总算把车子推出泥潭。

车子出了泥潭后,大家都松了一口。这时候,一个人抹了一把脸上的泥,露出了真容。大家定睛一看,这不是别人,正是巴顿将军。

巴顿将军的这个故事流传开之后,有人指责他:“你是在作秀!”对此,巴顿回应说:“推一次车是作秀,可在我的军人生涯中,像这样的场景发生过无数次,就算我每一次都是在作秀,也比你这个在战争中躲在后方、战后却站出来说一些混蛋话的家伙强多了!”

巴顿将军道出了一个真理:作为领导,不要怕“抛头露脸、冲在前面”,你这样做一次,别人可能会说你是“作秀”,但如果你能把这个“秀”一直做下去,那么这就是你的本色,你的行动一定会感染到其他人

所以,中层不要害怕自己成为榜样,不要害怕自己“鹤立鸡群”,你的下属也不希望自己跟了一个看起来很无力、很平庸的领导,有能力就要大胆地秀出来。

无独有偶。苏联同样有一位喜欢“作秀”的将军,他叫崔可夫。1919年4月,崔可夫带领步兵第40团抗击高尔察克部队,就当苏军要取得胜利的时候,敌人的援兵突然到了。

苏军战士之前没有做好与敌人的援军作战的准备。所以,在他们看到敌人的援兵之后,惊慌失措,战局发生了惊天逆转,甚至有些士兵还试图逃离战场。

这个时候,崔可夫并没有按照军令枪决那些企图逃离战场的士兵,因为他知道,战场的突发情况已经超出了普通士兵的认识,他们有此行为也是意料之中的。为了稳住军心,崔可夫翻身上马,举起枪对着那些逃兵们高喊:“你们跟着我一起上!”

说完,这位苏联红军的勇将策马冲在了最前面。那些准备逃跑的士兵们见自己的主帅冲了上去,马上停住了逃跑的脚步,跟着崔可夫一起冲向了敌人。其他士兵见此,更是军心大振,发动了猛烈的冲锋,敌人瞬间被打败了。

崔可夫的事迹,告诉中层另一个道理——越是关键的时刻,越是危机的时刻,作为领导者,一定要以身作则冲在前面,且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你的态度。你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就能用最低的成本去改变当前的局面。

中层是要有存在感的,一个没有存在感、不会制造影响力的中层,很难带动自己的团队。在这里,我们强调的“作秀”,指的是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去带动整个团队。以身作则是方法,带动团队是目的。

·独行侠效应——只顾展现自己而“作秀”

有的中层领导恰恰相反,他们也很喜欢“作秀”,但是却只顾展现自己,没有起到带动团队的作用。这种“作秀”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我们把这类中层称为“独行侠”。

所谓独行侠,就是将所有的问题都自己一肩挑,既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也从来不会主动帮助别人。他们可能是孤胆英雄,但肯定无法成为武林的盟主。

孤行侠们的“作秀”与标杆中层的“作秀”有本质的区别。

标杆中层只在关键时间、困难时刻挺身而出,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信任自己的下属,不会过多地抢下属的风头。然而,独行侠中层却时时刻刻都在显示自己的力量,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优秀去反衬别人的平庸,这样的人注定无法成为一个好的中层。

曾经,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任命一个叫中尾的人担任研发部的部长,负责研发一种家用电器中使用的小型马达。

中尾得到命令之后,开始没日没夜地工作起来,他认为只要自己完成了松下交代的任务,就一定能在集团公司里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有一次,松下正好路过中尾的实验室,发现中尾自己正在辛勤地工作,而他的下属们则处于无人管的状态,工作状态都很差。于是,松下对中尾说:“我信任你,将你安排到如此重要的岗位上,不是希望你可以靠一人之力完成所有的工作,而是希望你能够培养出十个、一百个像你这样的人。身为研究员,你非常出色,但是身为研发部的部长,你根本不称职。”

经过松下的提点,中尾这才幡然醒悟。于是,他开始在工作中担起带动者的角色,带领着一帮年轻的研发人员朝着一个方向不断努力。平时,他不显山不露水,只有到了关键时刻才会挺身而出,帮助年轻人解决问题。在松下公司的年轻人心目中,中尾就是他们的偶像,是他们的榜样,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下一个中尾”。

松下公司的年轻研发人员得到了锻炼,中尾也有了更多的帮手。后来,松下公司不仅研发出了开放型的三相诱导型电动机,还挤垮了日本最大的电动机生产厂家——百川电机。

百川的老总遇到了松下幸之助,说:“我们公司是专门做电机的,你们才做了三年,就把我们打垮了,而且你们的电机比我们的要先进不少,你从哪里找来了这么厉害的专家?”

松下幸之助说:“我们没有在外面找专家,我们的专家全部都是内部培养出来的,我们只要有了一个像中尾这样的顶级专家,就能把所有的员工都培养成专家!你可以找到几十个优秀的专家为你做事,但我却有几百个像专家一样优秀的员工为我做事!”

从松下这番话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一个善于带动团队的中层,一个能够成为员工偶像的中层,对于团队的贡献要比一个能力很强但孤军奋战的中层大得多。

至此,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有些中层感觉自己太累太辛苦,凡事都得亲力亲为,下属完全靠不住……实际上,问题就出在他们自己身上——忽视了中层的带动作用,轻视了下属的潜力。团队的能力弱,归根结底是中层没有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员工。这句话,值得每一位中层管理者牢记于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