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做自己的心理治疗师 > 第五章 病症也是智慧的显现(第2页)

第五章 病症也是智慧的显现(第2页)

人们常常碍于面子或者为了迎合某种好的标准而违心地做一些事情,人际交往中这种“假好人”现象非常普遍。

当好人很好。但这个“好”不是由外人说了算,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才是最终的判断和答案。

当我们为了避免某种舆论压力而充当好人时,心里会产生烦躁、压抑、无奈、委屈、愤怒等,这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是为了讨好别人,为了迎合大众标准,并非发自内心。我们很多时候是在做“假好人”。我们常常压抑自己的真意,常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不情愿,这种状态不仅让我们心烦,还会让我们遭遇疾病。然而,很多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地表达自己有难度,甚至认为会为自己带来阻碍。

是的,因为我们是社会人,需要获取社会群体的认同,所以我们有一种担心,担心一旦自己的作为不符合主流的社会观,就有可能遭受群体的排斥。这里的担心是一种外求的担心,即出于求得认同的担心。这种对认同的外求让我们不敢真实,让我们戴上面具,左右摇摆于各种喜好评判当中,从而丧失力量。

莎士比亚说:“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真实”是一种力量,而且是非常强大的力量。当我们与自己内在的“真实”连接时,就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之源泉,并且可以处于全然自由的状态中。

我们戴着面具很长时间,使得自己也陷入面具里面,常常也分不清到底什么是自己的“真实”状态。

真实,我想应该是每一刻、每一步持有无拘无束、无期待、无恐惧的内在状态。我们之所以痛苦烦恼,之所以病倒,是因为我们内在有束缚、有期待、有恐惧,我们活得不够真实。

活出真实是一个不断解放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是不断与自己内在连接的过程。

一直以来我是一个不太会“拒绝”别人的人。我总是担心我的拒绝会给别人带来失望或者伤害,于是我常常做出违心的事情。

逛商场买东西,如果同伴说这件衣服好看并且强烈推荐,那么尽管我自己不怎么喜欢,也会购买。我担心如果我不采纳对方的意见,她会伤心、失望。我的衣柜里有好多这种情形下买回家却没穿过的衣服,尽管我曾经努力试图把它们穿出去,但我就是不喜欢,一旦穿上我会感到浑身不自在。

朋友、熟人向我借钱,如果是我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我会借给他,尽管有时心里不是十分愿意,但这种“不愿意”的痛苦比“拒绝”的痛苦好受一些;如果超出了我的范围或者正好手里没钱,尽管无钱可借是我真实的状态,但我仍然非常痛苦,因为我会觉得人家肯定不容易,肯定是万不得已才开口借钱的,我帮不到他会非常内疚。

工作中,同事以及下属做出的成果在我看来可能还有些不足,但我还是会说服自己:“他们已经尽力了,已经用心做过了,如此尽心尽力做的成果被人否定是打击。”于是尽管感觉还有不足,但让他们返工的情况很少,很多时候我会自己动手对其进行完善。

上述例子在工作和生活中我经常遇到。我有很多违心的时候,也因此而产生了很多的焦虑、愤怒及担心。

然而,忽然有一天我发现,其实所有我担心的只是我按自己的方式在“担心”而已,我在用自己的模式看待、解释和处理我所面对的外在事物。不愿意被人拒绝、恐惧被人拒绝是我内在的模式,而我却把此模式当作生活中的普遍真理,为了不让他人承受此模式的伤痛,而让自己承受着不情愿。

这些经历曾经让我病倒,也常常让我心里产生郁闷。现在,我已看到了自己的模式、自己的恐惧。

记得有一次,我实在无能为力而非常痛苦地拒绝了某位朋友,事情过了好几天,我心里一直放不下,于是忍不住打电话过去想再次解释一下自己的无能为力,也想顺便安慰一下朋友,然而还未等我开口,朋友却高高兴兴地,一副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的样子讲述起其他事情。哦,是的,所有那些被拒绝的伤痛只发生于我的内在,是我自己在折磨自己。

就在此刻我忽然觉得,戴着角色面具并不是痛苦的根源,而掉落在自己的模式里才是痛苦的根源。是的,那个面具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以自己的认知及思考精心制作了这幅面具,戴面具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好受些,让自己在熟悉的模式里熟悉地痛下去。

病症是当头棒喝,拉我们回到当下有个事业有成的朋友在长时间的拼搏之后终于病倒了。

那天,他病倒在会议上,医生马上赶到现场并且建议他立即住院。朋友不肯,如此又拖延了三天,最后再次倒在办公室,并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

他在医院昏迷了三天,他醒来后充满焦虑地问守在床边的妻子及助手:现在几点了?产品发布会开没开?给A客户的方案是否还需要修改……

当他的问题一一都得到肯定答案后,他有点懵了:原来没有我,太阳照样升,工作照常做!

此后,他慢了下来,下放了好多权限,他的确感受到自己并非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并非是不可或缺的。他越来越多地融入真实的生活中,享受当下,享受与儿女嬉闹的幸福、与妻子细语回味的甜美以及清晨的细风、午后的小雨、夕阳的壮丽……努力奋斗可以是生命活力的展现,同样也可以是恐惧担忧的代名词。

如今,我们的心越来越多地不在当下,越来越多地忽视当下每一刻的发生,这样的结果让我们常常活在对未来的恐惧中。

日本大地震过后没几天,我听到电梯里两个女子的谈话:甲女:咱得赶紧买车啊!

乙女:为什么要买车呢?又堵车又限号,油价还那么高。

甲女:买了车可以更快地逃难呀!

乙女:……

甲女:如果地震了或者发生什么灾难,可以开车跑呀,一家人正好能坐下,还可以装吃的用的……甲女在自己成功逃难的想象中陶醉着。

甲女的购车动机让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她内在的恐惧,让我们看到她是如何活在对未来的担忧中。

我们总是像她一样,如此容易地脱离当下,如此容易地用对未来的担忧和过去的伤痛来填充当下。实际上,那个“担忧”并不在当下,那个“伤痛”更不在当下,而是我们把它们带入当下的。

我们内在的智慧时常会指引我们活在当下,它往往会运用病痛来提醒我们,通过病症把我们的意识强制性地拉回到身体上,拉回到当下。

身体是我们与自己连接的最近的路,身上的病痛往往是拉我们回到当下的智慧。它让我们从身体开始,从病症开始,看向我们自己的内在。

当下此刻,一切都在,一切都好,我们的病痛正在努力地把不在当下的我们带入当下。

病症给我们带来提升和成长

生命真的带有智慧,它总是完美地安排我们需要学习的命题。当我们尚不明白其意义时,所有这些命题也足够引发我们自我毁灭和摧残的力量。

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人生轨迹,常常有惊叹和不可思议:同样的事情,当我处在愤怒反抗以及不用心的情况下,它就是障碍,就是毁灭和摧残的力量;而当我放下了愤怒反抗并用心去经历和探索的时候,我收获的则是提升和成长。

我对我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充满感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