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曾在什刹海附近的平安里客居了半年。人到中年,总爱追忆,这次来京学习,我特意抽个周末到那片熟悉的街路转了转。故地重游,重拾记忆中的那段美好时光,心头别有一番滋味。
当年有些破旧逼仄的护国寺街,现在经过拓宽整治,街路、店铺变得敞亮精致,成了一条有档次、有品位的美食街了。正赶上晚饭时间,不少特色小吃店门外都已经排起了长队,许多年轻人或步行或骑自行车,来来往往,都市紧张的生活节奏在此时此地难得地慢了下来。他们在给这条街带来时尚和青春气息的同时,也尽情品味着胡同里的悠闲,四处寻找着自己喜欢的美食。
拐过护国寺街,走在曾经熟悉的平安大道上,眼前是擦肩而过的一个个陌生人形成的人流。宽宽的马路、滚滚的车流、璀璨的华灯,独在异乡为异客,一种只有在大都市里才会有的繁华喧嚣映衬下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3月的北京空气质量出奇地好,夜幕下能清楚地看到月亮。有月亮陪伴的我是幸运的,但我不能久留,便向平安里地铁站走去。
地铁就是方便,来时着急打车竟花了六十元,回去坐地铁五块钱就搞定了。车厢里,尽管人挨着人,甚至可以感觉到彼此的体温和气味,但并不会抵消彼此的陌生。热热闹闹的地铁,上上下下的人流,心里的感觉却是孤寂的,于是人们都纷纷掏出了手机。十个人中大约有七个人在低头看手机,还有两个人在打盹,剩下的一个人在观望……
想必看手机的大多在聊微信吧,微信里有好友,有各种关系或因缘结成的群。此时,我的感触是一句话:孤冷的地铁温暖的群。
地铁里的人流是熙攘的,坐地铁的人是孤寂的,而微信群里却是相对温暖的、热闹的。在冷冰冰的地铁里,人们自然爱到微信群里“抱团取暖”。
可不是吗,刚刚一位生活在京城里已退休了的老领导,请来京的好友们吃饭,外地的几位朋友有的虽初次谋面,可聊得甚兴、投缘。老领导倡议,既然这般有缘,干脆建一个“面对面群”吧!众友们都为这个创意大加赞赏,很快组群!
在一个超大的城市里,人们平时奔波忙碌,亲朋好友想相聚在一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微信似乎能拉近彼此的感情和距离,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它倒像是搭建起了一个新的感情的桥梁纽带,无形中给茫茫人海中的你带来一种温暖和难得的慰藉。
人们曾经唱衰“低头族”,诟病手机剥夺了我们过多的时间。
其实,手机占用你多少时间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但不可否认,微信确实用另一种方式,拉近了越来越感疏离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试想想,当今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新生代们,还能体会到邻居、左邻右舍、串门、远亲不如近邻等等,这些词汇的内涵吗?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真该感谢微信,至少我们可以在微信群里天天“见到”想见的人,可以互相“串门”,可以彼此聊聊天、说说心里话,还可以显摆显摆、晒晒自己的幸福生活,有很多以前不可以的如今“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