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料青山见我应如全诗 > 留恋那课堂(第1页)

留恋那课堂(第1页)

月2日上午9点,我坐在长春前往北京的飞机上。此时,我的吉林省第五届中青年作家班的同学们,正在课堂上听张清华教授讲最后一课。

这次培训学习的时间是七天。七天的文学狂欢,我享受到第六天。那晚,忽然接到在京住院的亲人病情加重的电话,我必须请假前去。此时的我,身在飞机上,却无比渴望我的灵魂,飞回课堂替我听课。

回想这几日时光,我和所有同学一样,怀揣着一颗追逐梦想的心,来到这神圣的文学殿堂。鲁敏等八位老师的精彩授课,如同附有神奇魔力的金钥匙,把我带进了瑰丽奇幻的文学王国。我被深深吸引,尽情遨游,流连忘返。无须谁来动员了,我的听课注意力高度集中,我的记录能力重回巅峰,心底深处一直有个声音在督促我:要尽全力,要尽全力,留存住这最美的时光。

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认为重要的文字,一定要用钢笔书写。墨水从笔尖滑落纸面的过程,更能体现出我对文字的亲近和敬畏。这种人与笔的亲密交融,也更能契合甚至催生文思如泉涌的理想写作状态,在我的心目中,它才配得上与文学对话。而现在大量使用的中性笔用起来的感觉是,它同样会助你完成书写,但产生不出更多兴奋的情感火花。

于是,我提前备好了那支珍藏二十多年的英雄牌钢笔,用它来完成记录课堂上老师们的经典语录、文学秘籍、灵感火花的使命。

开课的第二天晚上,我回长春家中取衣物,特地在同光路一家熟悉的文具店,买了一瓶老板牌蓝黑墨水。这样,我心爱的钢笔就不担心自己会缺水断粮,可以尽情地流淌、奉献了!

课堂上,我会偶尔观察一下我的左邻右舍,他们听课、记录都十分认真。我左边同桌李米的笔记,如她喜爱的儿童文学里的人物,每个字都各具形态,组合在一起却毫不违和,淳朴稚嫩浑然天成。我右边的于佳琪同学,在用一个大三星笔记本电脑做记录,他灵活地敲击键盘,发出极轻的“哒哒”声,不停地接收文学密电码。再瞟一眼其他同学,要么抬头听,要么低头记,专注虔诚的态度,令我感动。

为了方便同学们做笔记,文学院特地给每人发了一个黄皮笔记本,同学们对它爱不释手。这个笔记本除了封皮留下几个必需的文字外,再无其他,内页里是匀细纯白的纸张。这样的留白,意味悠长,又蕴含了文学院老师们怎样的期许啊!不少女同学,手捧着它坐在秋千上,依在大树下,站在长廊里,与那本子合影留念,她们以这样的方式向文学致敬,向文学院致敬……听课中,我也偶有走神:这样的听课还能有几次?还能有几次与有缘人同学、同桌,尽享文学饕餮盛宴?这样的时间和空间还能再现吗?人生苦短,对于步入社会的我们,无论俗世烟火有多么绚烂,热爱文学必能让我们获得心灵的清欢。我们一手事业家庭,一手诗意远方,在喧嚣红尘中,与志趣相投的挚友相约前行。我们直面生活的磨砺,这得益于文学缓解了我们所有的疼痛。若现实是一堵粗糙干裂的墙壁,文学就是墙壁下长出的嫩芽,虽然柔嫩,却可以攀爬整座墙壁,开出或细碎或繁硕的花朵,招展在晴空下。我们的生活,因此温暖如初。

只有在一起听过课,才算同学;只有坐在你身旁的,才叫同桌。那一刻,我人在飞机上,心系课堂里。我尽可能地回忆着,想还原同学们在一起听课的场景,借神来之笔,挥毫泼墨,绘一幅友谊长存。

等亲人病情稳定后,我马上拜托、发动同学们帮忙梳理,于哲同学担起了主笔,众同学配合,画面一点一点晕染开来,由点到面,六十八学子雅集座次图终于绘完,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

每一个瞬间过去,都不会重来,一如昙花。但是文学能将我们在一起的点滴化成永恒,点石成金!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相信,我亲爱的同学们,和我一样,一定会铭心刻骨:那年金秋,净月湖畔,一礼拜,一课堂,一群人,余生中最好的日子,我们曾在一起听课,清欢似花!

好想再一次一起听课,哪怕在梦里,也足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