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国内局势处于“文化大革命”的特殊阶段,多年的动荡使得党、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受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工业生产混乱,铁路运输不畅,农业发展也面临诸多阻碍,许多地方的正常秩序无法维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机构的工作受到极大干扰,人民群众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
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着:“乙卯年,‘文革’乱局已久,国之诸事皆受其害,经济颓靡,生产无序,民生多艰,值此困厄之时,整顿工作有序开展,期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重归正轨,再图发展也。”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邓小平同志临危受命,开始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并着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工作,试图扭转混乱局面,让国家的各项事业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
赵整顿,三十五岁,是一名在铁路系统工作多年的基层干部,他出身于一个铁路工人家庭,从小就对铁路有着深厚的感情,看着父辈们为了铁路建设和运输事业默默奉献,他也立志长大后要投身其中,为保障铁路的顺畅运行贡献力量。他性格坚毅,做事认真负责,在铁路系统里口碑很好,平日里对工作中的任何问题都绝不马虎,总是想尽办法去解决,深受同事和上级的信赖。
当整顿工作的指示传达到铁路系统后,赵整顿所在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整个铁路系统当时可谓是乱象丛生,运输效率低下,调度时常混乱,一些路段因为设备维护不及时,故障频发,导致列车晚点甚至停运的情况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物资运输和人员出行。
赵整顿所在的部门负责一段重要铁路干线的运营管理,他深知这段铁路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所以对这次整顿工作格外上心。
起初,单位组织大家学习整顿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赵整顿听得格外认真,他心里明白,这是改变现状、让铁路恢复生机的难得机会。
“同志们,咱们铁路现在的情况大家都清楚,再不整顿,那影响的可不光是咱们自己的工作,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得受拖累啊,咱们可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把这次整顿工作落实好。”赵整顿在部门会议上,神情严肃地对同事们说道。
整顿工作第一步就是要摸清底数,搞清楚到底存在哪些具体问题。赵整顿主动请缨,带领着一个小组,沿着铁路线,一个站点一个站点地去排查,一台设备一台设备地去检查,详细记录下每一处故障隐患、每一个管理上的漏洞。
他们经常是天不亮就出发,沿着铁路线步行,有时候一走就是一整天,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就喝几口随身携带的水壶里的水。
有一次,在检查一个偏远小站的道岔设备时,赵整顿发现道岔的转换装置有些卡顿,这要是不及时处理,很可能会导致列车脱轨的重大事故。
“这可不行啊,这么大的安全隐患,必须马上解决。”赵整顿皱着眉头说道。
可小站的工作人员却无奈地说:“赵干部,我们也知道这有问题,可现在维修零件短缺,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呀。”
赵整顿二话不说,立刻联系了上级部门,说明了情况的紧急性,经过多方协调,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来了所需的零件,他又亲自上手,和小站的维修人员一起,对道岔设备进行了维修调试,直到设备能够正常运转,他才松了一口气。
在排查问题的过程中,赵整顿还发现了不少管理方面的乱象,比如一些工作人员纪律松散,交接班不规范,对工作流程执行不严格等等。
回到单位后,他根据收集到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从加强人员培训、规范工作流程、强化纪律要求等多个方面入手,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然而,方案的推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部分工作人员已经习惯了之前那种松散的工作状态,对新的要求和规范很是抵触。
“赵整顿,咱们这么多年不都是这么干的嘛,现在搞这么多新规矩,太麻烦了,没必要吧。”一位老同事抱怨道。
赵整顿耐心地解释说:“老哥,以前那样确实不行啊,现在咱们铁路要承担那么重要的运输任务,不严格要求,出了事故可就麻烦了,咱们得为国家负责,为坐火车的老百姓负责呀。”
在他的反复劝说和以身作则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同事开始理解并支持整顿工作,按照新的规范认真执行起来。
随着整顿工作在铁路系统逐步深入,运输秩序开始有了明显的好转。列车正点率提高了,物资能够更及时地运往全国各地,旅客们的出行也变得更加顺畅了。
赵整顿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如何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上。他组织技术人员研究优化列车的编组方案,合理安排车次间隔,还建议上级部门加大对铁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入,采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提升铁路的自动化水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