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桢一手虚抬,吩咐道:“赐坐。”
“外臣多谢齐国陛下赐座。”
曹阶道了声谢,于下首坐下。
打量了一眼曹阶,韩桢问道:“使节是汉儿?”
这个问题,并未让曹阶觉得尴尬,坦然自若道:“正是。”
西夏立国之初,其实没多少汉儿。
经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常年动乱,西夏境内仅有一百八十五户汉儿,不足千人。
自张元叛宋降夏,被授予中书令,高官厚禄相待后,不断有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投奔西夏。
加上这些年从西北边境掳掠的汉族百姓,使得西夏境内汉人数量暴增。
而汉人对西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一点在朝堂上格外明显。
到了李乾顺这一代,西夏朝廷中汉人官员越来越多,在数量上压倒了党项贵族。
文官几乎全部都由汉人担任。
这一现象,引得党项贵族不满,但却没有办法。
历代西夏皇帝心里都清楚,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要依靠汉人。
韩桢又问:“夏国境内的汉儿过得可还好?”
曹阶心头一惊,惊疑不定的看着韩桢。
这句话,着实把他吓到了。
不过见韩桢面带笑意,让曹阶一时看不出端倪,只得压下心中惊骇,答道:“尚可。”
“那就好。”
韩桢微微一笑,不再深聊,换了个话题:“夏国使节此番觐见,所谓何事?”
曹阶站起身,神色肃然道:“齐国乃中原大国,我国陛下瞻仰华风,愿纳贡称臣,奉齐国皇帝陛下为主。”
说罢,他从袖兜中取出国书,恭敬的双手呈上。
老九上前几步,接过国书,转交给韩桢。
翻开国书,第一段就差点让韩桢没憋住。
“臣乾顺言:今月初八日,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曹阶赍牒奉宣,立盟上表,名系藩臣。自今已后,凡于岁时朝贺、贡进表章、使人往复等事,一切永依臣事宋旧例……以上所叙数事,臣誓固此诚,传嗣不变,苟或有渝,天地鉴察,神明殛之,祸及子孙,不克享国。”
这封降表国书翻译翻译就是,宋国被您灭了,现在您是我大哥,一切照旧。
怎么说呢,在称臣这方面,西夏确实熟练,拥有丰富的经验。
调侃归调侃,但从利益上出发,西夏称臣有百利而无一害。
西夏国土太小,人口只有百来万,不对大国称臣,根本无法立足。
合上国书,韩桢似笑非笑道:“贵国皇帝年长朕许多,称臣于齐夏两国而言都不妥,况且齐国不比伪宋富裕,没有那么多岁赐。”
齐国皇帝竟然拒绝了!
曹阶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一声不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