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诗 > 第 53 章(第3页)

第 53 章(第3页)

苏景殊眨眨眼睛,还真不清楚其中辽国皇室是什么情况,“难不成辽帝也和咱们官家一样?”

不会吧?

连无后都赶到一块儿去了,什么缘分啊?

两个人躲在后堂说悄悄话,看到包大人再拍惊堂木将耶律梦龙也押入大牢,动作迅速的收拾东西跑回后院,假装刚才一直在院子里嗑瓜子喝茶。

驿

馆里的辽国使臣由禁军看管,展昭及时带上之前整理出来的名册跟去抓人。

辽国仪仗队当街驱赶百姓的账还没有算,正好全抓进大牢和耶律梦龙作伴。

审案从开始到结束并没有花太长时间,官家坐在上位欲言又止止言又欲,可惜包拯不给他留开口的机会,八王爷也时刻盯着生怕他再语出惊人。

不会说话就别说话,不说话没人拿他当哑巴。

耶律梦龙叫嚣着不认罪,大言不惭说即便要审他也只能回辽国再审,把他送回辽国不太行,给辽帝传信让他重新派遣使臣却是可以。

几位宰辅商量了几句,都觉得通知辽帝对大宋有益无害,于是直接请命拟国书八百里加急送去辽国。

既然要八百里北上给辽帝送国书,那便凑这趟将镇守并州的韩琦韩相公请回来。

自庆历年间新政失败,韩相公徙转各地已有十余年,如今大宋与辽国形势有变,正是请韩相公回朝的大好时机。

宰臣们已经商量好如何应对,皇帝也只好点头答应。

几人皆一夜未眠,若是年轻人还好,可他们都已头发花白,即便有心继续议事身体也撑不住,定下对策后便相继离去。

富弼离开之前又想起什么,特意回身叮嘱皇帝,“官家回宫后安心歇息,国书由臣等来拟。”

皇帝顿了一下,面上带了些尴尬,“有劳众卿家费心。”

仪仗队浩浩荡荡离去,门外的百姓却没有散,开封府的衙役在门外劝了许久,还是有不少人守在外面等第一手消息。

苏景殊和白玉堂假装刚从后院出来,目送各位大佬离开,然后小声嘟囔,“官家刚才的反应不太对啊。”

完蛋,他该不会真的得了看什么都不对劲的后遗症吧?

公孙策劝包拯回去休息,让官差衙役们自去忙活,等周围只剩下他们二个了才低声解释道,“官家求和心切一昧妥协退让,富相公这是怕他重演庆历年间之事。”

苏景殊小小声,“先生,方便说吗?”

白玉堂也好奇的紧,“先生,您坐下说。”

他以前对朝堂之事没有兴趣,就算传到他耳朵里他也不听,朝廷那个鬼样子有什么好关注的,听了只会影响心情。

如今在京城待了那么久,还帮开封府断了足足两个案子,忽然觉得多了解一点也没坏处。

糟心就糟心吧,总比别人谈话时他听都听不懂强。

公孙策还没有说话,两个人就一唱一和的将他拉到凉亭里坐下,桌上的茶水点心所剩无几,一看就知道他们刚才一直在后院儿待着。

“先生您先酝酿一下,我去去就回。”苏景殊端起桌上的盘碟去厨房换新的,不让他们的主讲人吃空盘子。

小少年风一般跑开又风一般回来,看的公孙策哭笑不得。

庆历年间的旧事不是秘密,即便他不说,景哥儿回家问问父兄一样能问出来,没有藏着掖着的必要。

“其实还是庆历年间辽国

趁火打劫要增加岁币之事。”公孙策叹道,“富相公当年两次出使辽国,慷慨陈词据理力争本以让辽国退让,没想到官家却悄悄在国书中改变说辞。若不是富相公赴辽途中他怀疑国书与口信不一致打开查看,然后快马加鞭回到京城让官家重写国书,庆历年间那次冲突就不只是增加岁币那么简单了。”

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互派使节礼尚往来维持了几十年的太平局面,但是大宋在康定二年对西夏的好水川之战中大败,西北战事吃紧,北部边防空虚,辽国便趁机陈兵边境来索要好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