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大郎大郎是什么歌 > 第66章 婚事(第1页)

第66章 婚事(第1页)

当武植还在为整顿整顿龙卫右厢军而发愁时,却不知道一件关系自己终身大事的事情已经在京师的李府之内缓缓进行着。

自从武植向自己的老师苏轼袒露自己与李清照两情相悦,希望老师帮忙提亲,苏轼便将此事牢记于心。今儿个终于盼到了沐休之日,苏轼便携同自己的弟弟苏辙,前往了李格非家中。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见苏轼前来,顿时倍感惊讶,随即便高兴躬身行礼说道:“不知老恩师大驾光临,弟子有所疏忽怠慢,恩师快快请进。”随即把苏轼及苏辙二人引入客厅。

于客厅之内,李格非凝视着眼前恩师那容光焕发、意气昂扬之态,心底不禁泛起阵阵涟漪,暗自叹道:世间之事果真如浮云变幻,难以揣测。

忆往昔,恩师苏轼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仿若阴霾笼罩。彼时,自己亦曾暗自思忖,苏轼恐再难返京。

然命运弄人,谁能料到局势陡然反转,峰回路转之间,苏轼不仅顺利回京,更蒙官家恩宠,受命出任国子监祭酒之要职,且于机缘巧合之下,纳得一位出类拔萃的徒儿武植。真可谓否极泰来,时移世易,叫人唏嘘不已。

“不知恩师及苏师伯前来寒舍,所为何事?”李格非躬身对着两人问道。只因他深知自己的老师和苏轼乃是朝廷命官,无事定然不会登门造访,故而才开口询问。

听到李格非的这番话,苏轼的脸色瞬间变得尴尬起来。

一旁的苏辙面上笑容可掬,缓缓开口说道:“李师侄,今日你师父前来,所为何事,实不相瞒,乃是为了说媒而来。”

李格非闻听苏辙之言,神色不由一愣,随即问道:“我家中唯有李清照这一个女儿,难道说的是她?”

旁边的苏轼这时已然开口说道:“徒儿啊,实不相瞒,正如刚刚你苏辙师伯所说,此次为师前来,乃是受人之托向你来说媒的。你家清照才貌双全,声名远扬,那求亲之人亦是品貌俱佳、且才情不凡。他久闻清照之名,心生爱慕,特托为师前来牵线。为师思来想去,觉得此门亲事倒也般配,你意下如何?”

李格非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恩师,小女虽已到适婚之龄,可她心思灵动,于诗词一道颇有造诣,寻常之人恐难入她法眼。不知这求亲之人究竟是谁,有何出众之处?”

苏轼捻须而笑,缓缓说道:“此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于琴棋书画亦是样样精通,且平日为人谦逊有礼,温文尔雅。在那文坛之中,亦是颇有名气,声誉颇佳。

为师暗自思忖,他若与清照结为夫妇,二人定能在诗词之道上相互切磋琢磨,彼此砥砺前行,于那诗词文章的造诣上携手迈向更高境界,如此一来,亦可在这世间成就一段传颂四方的佳话。”

李格非闻罢恩师之言,内心不禁泛起好奇涟漪。他心中明了,自家老师苏轼于文坛地位举足轻重,声名赫赫,能得老师赞誉且视作佳婿人选的年轻人,必是有其独特非凡之处。

思索及此,他赶忙开口问道:“老师,您尚未告知学生,这求亲之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听闻李格非此言,苏轼下意识扭头看向身旁的弟弟苏辙,面露些许踌躇之色。这名字于他而言,着实似有千钧之重,难以轻易出口。毕竟此般情境,乃是为自家弟子向另一位弟子之女说媒,这般微妙且稍显尴尬之事,纵使洒脱如苏轼,一时间也颇感为难,那嘴唇微张又合,终是没能发出声响。

旁边的苏辙看到哥哥的窘态,无奈地轻叹一声,转而轻声对李格非说道:“格非啊,实不相瞒,此次求亲之人,正是你的师弟武植。”“什么?武植?”李格非听了,双眼瞬间瞪大,脸上满是震惊与不可思议。

武植既为自己师弟,李格非对其自是知晓一二。此子才华横溢,虽年仅二十许,却已在朝堂之上崭露头角,官居五品之位。其品行与才情深得官家赏识,常伴君侧,参与朝政要事。观其态势,日后之仕途定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无可限量。

可一想到武植身为自己的师弟,若真与女儿结为连理,李格非心中便莫名泛起一阵难以言说的别扭。

苏轼敏锐地捕捉到他的纠结与为难,当下开口宽慰道:“格非啊,切莫这般愁眉不展、忧心忡忡。你且想想,那武植如今也不过二十岁出头的年纪,恰与你家清照年岁相仿,仿若天造地设的一双璧人。待他们成婚之后,咱们各论各的便是,无需过多拘泥。况且,你或许尚不知情,你家清照与武植实则早就相识,二人暗生情愫,已然两情相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