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师尧还是以为梁殷此次前来只为了所谓的公主所一事,实际上,梁殷并不在意师尧在后宫作什么幺蛾子,只要不把天给捅破了,梁殷对于师尧的提议从来都是举双手赞成,哪里管什么公主所不公主所哦。
梁殷一听师尧的解释,就知道她误会了,当下,也不管什么羞恼不羞恼了,也正了正神色,耳垂的红褪了下去,她的眼眸里重新恢复了清明,“娘娘误会了,妾并非为了公主所而来,只是——”
“只是什么?”
“儿臣可是听说娘娘将安和公主接到了公主所。”梁殷口中说是听说,也是疑问的模样,实际上,却是驽定的陈述句。
这也不奇怪,连安和公主这样的封号都叫上了,那么这个封号是怎么来的,梁殷都是前前后后打听的清清楚楚。
师尧不答,没明白梁殷说的是什么意思。
梁殷见状,继续道,“娘娘别误会,儿臣只是听说了安和公主在定坤宫的时候,皇后娘娘因为疏忽,而没有请教养嬷嬷,儿臣虽是太子妃,但是既然嫁到了皇家,也是皇家的人,自然得为安和公主多做考虑,好在今年安和公主不过虚岁不过十三,性子上还是掰得过来的。”
瞧瞧,瞧瞧,严皇后是作得什么孽哦。
她自以为自己宫中的事儿捂得好好的,绝对不会走漏一点风声,无论是大公主的跋扈还是三公主的受人轻视皆是如此,然而,她料想不到的是,这所谓的捂得好好的,是宫里有头有脸的人都只要的那点腌臜事儿,不仅如此,就连嫁进宫的太子妃梁殷都知道得额清清楚楚。
人家不仅知道呢,而且还操心、担忧皇家的教育问题,说起来,师尧都替严皇后脸红害臊。
不知不觉,又看了严皇后笑话的师尧,此时此刻心情那是颇好,眼眸带笑,望着梁殷道,“眉喜不必担忧,安和公主的生母严更衣亦是对此央求过本宫,本宫既然是答应了严更衣,自然会将这件事办的妥妥帖帖的。”
实际上,小严氏不过是告诉了师尧那个秘密,师尧作为交换承诺将安和公主视为亲女罢了。
师尧向来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既然是亲女,那自然不能比五儿来的差——特意给了安和公主一个人做主的公主所不说,她身边的奴婢更是精挑细选,而最重要的教养嬷嬷更是不能缺。
对此,师尧特意请了曾经在太后身边当过管事姑姑的白嬷嬷充作安和公主的教养嬷嬷,从太后宫里出来的人,也不算埋汰了安和公主,说出去,世人只会道丽昭仪尽心尽力、慈母良善之类的。
然而人,这个世人并不包括梁殷,白嬷嬷充作教养嬷嬷是够了的,但是对于安和公主的其他才能,是完全不够的,如果只有一个白嬷嬷,不知道安和公主会被耽搁多少年。
在梁殷的记忆中,安和公主是一年之后才接触到策论之类的书籍,甚至于没有任何人教导。
没有任何人教导,在几年之后,安和公主都将成长为那个样子,如果说从小在开始,就给安和公主配上名师的话,不知道日后的安和公主又将又何等作为?
所谓国士无双,也应让如此了吧。
“儿臣素来听闻荣贵妃娘娘的永徽公主自小就在国子监读书,安和公主本就启蒙的晚了,不如直接将她送到国子监受当代大儒的教诲如何?”梁殷斟酌着语句,细细地向师尧提议。
国子监?
师尧一愣,她倒是忘了这么个地方。
国子监,一听那就是皇子们读书的地方,但是细数下来,宫中仅有的三个皇子,除了五皇子齐方是个奶娃娃外,其余两个都是没有怎么去过国子监的——二皇子齐端那可是药罐子,贤妃甚至不敢让他踏出建章宫一步,自然也半步也没有去过国子监,三皇子那是太子齐恒,自小就由宣明帝手把手在上书房教导,无论是启蒙还是读书写字,都是宣明帝一把手来教,国子监自然没有什么作用了。
但是,宫中没有皇子去国子监听课,但是这好歹也是大齐朝流传下来的祖宗规矩,不好废除,于是宣明帝大手一挥,这国子监就充作了皇亲国戚、世家子弟读书的地方。
公主可是皇亲国戚?
那是肯定的,只是当朝以来,唯有一位荣贵妃所出的二公主永徽公主自小便在国子监读书罢了。
如今,梁殷提起这个又是什么意思呢?
难不成,真的只是想送一个被耽误了十几年启蒙的公主去读书?这样的感觉就好比殷殷切切的老母亲为了她的儿子一样,梁殷此举啊,真是让师尧有些摸不着头脑。
只是,有了永徽公主这么一个前例在,安和公主想要进国子监,也不是不可以,甚至于不用给宣明帝打招呼,直接将安和打包送进去,给太傅打声招呼便是了。
一个永徽可以去国子监,安和当然也可以。
既然梁殷开了这个口,就算是为了她,师尧也觉得将安和送去国子监不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