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若是留在京城的话,这变数可就大了去了。
首先,太子就会面临强大的威胁,师尧看了眼太子妃梁殷,却见她听到了荣贵妃的要求之后面色并无变化,很明显,这是她们商量后的结果,或者说是梁杨两家商量后的结果。
这又是为什么?
梁家贵女梁殷嫁给了太子齐恒,就相当于宣明帝将整个梁家都绑定在了太子的身上,若是日后太子即位,梁家便是后族,自然是百年荣华,这是再稳妥不过的局面了——为什么梁家会愿意和杨家联手就算拜托她这个小姓之女都得让大皇子齐泽留在京城?
就算是大皇子齐泽是德妃的亲子,梁家也不可能孤注一掷啊?
毕竟,拥护大皇子齐泽上位,太过冒险。
一旦大皇子常驻京城,那朝中的势力,恐怕又要重新洗牌了,好不容易风平浪静的朝堂,恐怕有得腥风血雨了。
不过,这可能就是宣明帝想要看到的。
师尧不知想到了什么,唇角一弯。
荣贵妃像是知道了师尧心里的顾虑,安抚道,“丽婕妤不必担心,只说是留在京城,是大皇子还是大公子就只能量力而行了。”
皇子是宣明帝的儿子,公子是武王的儿子。
师尧险些被荣贵妃弄糊涂了,她怎么会忘了大皇子齐泽早就被过继给了武王,轮规矩,宣明帝百年之后,就算太子没有即位,就是轮到贤妃那个病歪歪的二皇子齐钰,也不可能排到如今的武王之子齐泽啊!
如此一来,梁、杨两家到底是打的什么主意,却又扑朔迷离了······
心里这么想着,面上师尧却松了股气,对荣贵妃道,“既然是如此,妾就明白了,妾人微言轻或许办不到让大皇子留在京城,却还是能让大公子待在京都的。”
过继了的皇子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能重新回到宗族玉简?若无意外,齐泽要永远当一辈子的武王之子。
留一个大公子在京城,师尧还是有把握的。
只是不知道,荣贵妃会给个什么报酬了,想来并不会让师尧失望的。
既然商定了各种关键,明日计划的细节却还没有落实,眼见着天色不早,荣贵妃和师尧便也没有浪费时间在那细声交谈,偶尔太子妃梁殷插上几句关键的话,德妃却是至始至终没有言语,就像是一个木头人一样,坐在那,赏景品茗,就像是眼前她们所说的事和她丝毫不相干一样。
怎么会不相干?
一个是仇敌,一个是爱子,都是德妃这几年午夜梦回之际心之所念之人,前者恨不得食其血肉,后者却让她泪流满面。
然而,德妃却没有半点发言权。
梁家自从梁殷嫁给了太子成为了太子妃之后,便将宫中的所有势力都交给了梁殷,而且梁家也一改当初对德妃冷淡的态度,举全族之力全力支持梁殷,可以说,如今梁殷的态度便是梁家的态度,正如荣贵妃的态度便是杨家的态度一样。
德妃,至始至终没有得到过梁家的支持。
可怜当初还天真的一颗真心托付给了宣明帝的身上,若不是荣贵妃暗中保护,德妃如今能不能活下来还是两说。
等一切布置都交代好了,这天色也已经暗下来了,师尧看了眼西斜的太阳,估摸着,这个时候宣明帝可能已经到了长乐宫了,心下便有些着急,随即站了起来,口中说着告辞,“三位,妾宫中还有要事,就先行告辞了。”
“且慢,婕妤娘娘。”一个下午下来没说几句话的太子妃梁殷却叫停了她。
师尧停下脚步,回首。
“娘娘,若是想更进一步,你那扇屏风明日就别拿出来了。”明晚中秋佳节,每个妃嫔都准备了贺礼,然而,梁殷却蹦出了这么一句话,也不知是警告还是提醒。
“妾省得了。”师尧福身回礼。
走的时候还听见身后有人在说,“殷儿,你失言了。”
是荣贵妃的声音。
——————————
长乐宫离咸福宫的距离不算远,也不算近,走了大半的路,师尧入了夜才回到长乐宫,到了正殿,果不其然,宣明帝早已等在了殿内。
一身藏青色广袖常服,背对着门口,双手背在身后,站在窗边,透过窗沿望着天边越渐圆满的明月,夜风带着丝丝凉意撩起了他的长发,黑的就像是师尧在上书房伴驾时磨的浓墨。
由于是背对着,师尧根本看不清他的脸,不过眼觑着一旁皇帝贴身太监常盛的脸色,就知道,此事宣明帝的心情并不算好。
由于师尧的受宠再加上为人不骄不躁,对常盛这个大总管平日里也多有尊重,是以,往常伴驾的时候,常盛也对她多有提醒。
有好几次宣明帝被朝中的世家气焰气的心肝疼的时候,也是常盛给的提点,以免师尧闯到了火枪口,倒实实在在的让她躲过了好几次无妄之灾。
然而这一次,常盛脸上没有半点波动,面无表情就是最好的表情,没有提醒就是最好的提醒。
这说明宣明帝此时此刻已经是盛怒,或者是呆在他身边多年的太监常盛都不能摸清楚的脾性,又或者是常盛根本不敢提醒师尧。
最后一种情况也不难理解,当初常盛肯给师尧好脸色看,无非是因为她得宠而已,否则凭借师尧一个小姓之女,又不是世家女又没有高位份,常盛怎么可能和师尧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