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txt > 第506章 优渥条件(第1页)

第506章 优渥条件(第1页)

周培公在进明军大帐之前,早在心里反复推敲过措辞,希望在御前表现得不卑不亢。

如果天子大怒,他就搬出“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古话;如果天子斥责自己为叛臣或者汉奸,他就唾面自干。

总而言之,除了说正事,其他话题绝不顶嘴,更不能表现出狂妄和不讲礼数。

因为对方不是普通的明军将领,而是正统的大明皇帝。在御前无礼传出去对仕途没有帮助,反倒败坏自己在读书人里的名声。

很多老一辈读书人还是很在乎君臣大义的,武将和大明皇帝怎么打都没关系,读书人在朱由榔面前撒野肯定不行,那非得被文人骂一辈子不可。

所以面对朱由榔的讥讽,周培公丝毫没有表现出生气的意思:“陛下明鉴,学生还未入仕途,愧不敢自称忠臣二字。”

朱由榔道:“嗯,你未取过大明功名,未食过大明俸禄,向朕执臣子礼就算你有心了。有什么事直接说吧,最好不是太无聊的话。”

“陛下宽宏仁德,学生铭感五内。”

周培公庆幸安全过关,对天子的脾气亦有了初步认识。

他接着道:“陛下,正所谓刀兵不祥,兵凶战危,不可不慎。刚过完年,陛下何忍士卒血流成河,何忍百姓生灵涂炭呢?湖广提督董学礼听闻陛下仁德,特命学生来前来求见陛下,希望两军化干戈为玉帛。”

“哦?”朱由榔奇道:“董学礼也听说过朕的仁德之名?如何化干戈为玉帛,朕愿闻其详。”

“陛下百战百胜,威震西南广东,英武仁德之名早已传遍天下,湖广的文官武将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周培公先拍一个马屁,接着又道:“然而此时春耕未毕,两军大战难免耽误百姓农时。董学礼提督建议陛下不妨暂时收兵,命一偏师先取均州、光化、保康、郧西、上津等县。待下月春耕过后再来襄阳,如此便两不耽误了。”

此话一出,在场明军众将都笑了。

自古征战,确实有配合农时推迟出兵日期的说法,不过明军来都来了,肯定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大战将至才用春耕问题来劝人退兵,简直天真得愚蠢。

朱由榔笑道:“年前我军在兴安、郧阳、谷城连战连捷,缴获贵军粮草数万石,大小运粮兵船五十余艘,这些董军门是知道的。如今我军粮草充足,转运畅通,哪会耽误百姓农时呢?贵军若粮草不济,不妨弃械投降,朕可以给你们‘投诚’待遇,也算化干戈为玉帛了。”

周培公被众将讥笑却面不改色,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

等在场众将笑完,他接着又道:“陛下明鉴,我军在襄阳城内仍有精兵三万,战船百余艘,粮草十万石。战未必败,败亦可走,断无弃械投降之理。若陛下率军暂退五十里,下月初三,董提督愿将襄、樊两城拱手相让。如此,两军不动刀兵,不发一矢,岂非两全其美?”

不用死人就能拿下襄樊两城,确实是一个有趣的交易。

不过,朱由榔认为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他充满怀疑地问道:“如果董军门真的不想打,为何不在今夜退走呢?都是不战而退,对他来说有什么区别吗?”

周培公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立即回答道:“陛下明鉴,如果我军今晚撤兵,那就是临阵溃逃;如果陛下先退兵五十里,再派一支偏师攻打其他县城,那么董军门就是先胜一场,再主动撤兵。两者相差万里之遥,不可不察。”

“嗯,是个好理由。”

朱由榔对这个答案非常满意,很符合前线主帅的心理。

不过,一笔买卖光有好理由还不够,最主要看双方会不会如实履约。

他饶有兴趣地看着周培公,很想知道董学礼怎么确保自己会信守诺言,而不是空口说白话:“董军门如何保证自己会遵守承诺呢?朕怎知这是不是他的缓兵之计?襄阳残破,我军十日可取之。若朕错失良机,一个月后贵方有大军来援,朕岂非要被天下人笑掉大牙?”

周培公道:“若陛下愿等一个月,董提督愿每日送来三千石粮草,作为贵军开销之用。一个月后,襄阳城内再无存粮,我军想守也守不下去,必然不会毁约。

陛下若还不放心,可遣数队精兵前往钟祥、潜江、沔阳诸城监视,每日派回一人回报,即可知我军有无援兵援粮。董提督愿以贵宾待之,绝不阻碍为难。如此,可见证我军绝无缓兵待援的打算。”

“嗯……有点意思。”

朱由榔听完操作细节,发现该方案不是完全没有可行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