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反驳道:“官家去大理国,路途遥远,臣是反对的。第一,朝廷不能没有主持大局的人,官家在,朝廷才稳定。”
“第二,长途跋涉,不仅是路途遥远,半路也容易出问题。”
“一旦官家有个三长两短,官家的施政就会半途而废。”
“第三,官家出行,也会有很多人跟随。”
“出行的人太多,一方面浪费国帑,另一方面也扰乱地方百姓。”
吴敏神色肃然,旗帜鲜明道:“综上所述,臣反对官家去大理国。尤其太子的年纪不大,也不适合长途跋涉。”
王宗濋一贯是小透明的。
涉及政务,从不表态,此刻却旗帜鲜明的站出来,开口道:“官家,臣也反对。”
“官家的安全,大于一切。”
“不能说去大理国安全,就降低了戒心,”
“我大宋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前所未有的大事业,大宋能否光复华夏伟业,能够远超强汉盛唐,就在此一举。”
“所有的一切,都系在官家的身上。”
“换做其他的任何人,都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
“唯有官家,才能完成。”
王宗濋洋洋洒洒一番话,掷地有声道:“请官家明见。”
徐处仁附和道:“请官家三思而行。”
就连一直没有表态的陈东,此次也站出来,表态道:“官家,实在是天下未定,一切系于官家一身。”
“太上皇时期,举国沦丧,人心颓废。”
“唯有官家登基,一扫沉疴,鼓舞人心,重塑军魂,肃清吏治,才有了现在的基业。”
“官家不是一个人,而是寄托了无数人的期待。”
陈东拱手道:“请官家明鉴。”
毫无意外,所有人都反对,没有一个人支持。
因为皇帝的安全太重要了。
赵桓笑了笑,并没有什么懊恼,也没有什么急躁的,因为现在谈的不是政务,而是离开的事情。
反对的所有人,都是为了他的安全。
偏偏,赵桓却不这么认为。
皇帝是身系天下安危,可是,赵桓却不愿意一直待在九重深宫,不愿意始终被拘禁着。
赵桓面对所有人的反对,不急不躁的道:“你们的担心,朕也清楚。”
“第一,朕带着太子出行,不会有太多的人,只有少数禁军随行,足以保证朕的安全。”
“此前太上皇微服私访,带去的人也不多,也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所以,不会浪费国帑,也不会扰乱百姓。”
“第二,朕这一趟去大理,就是要长途跋涉,就是要磨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