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悠悠故乡情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 第四章 繁忙农事(第1页)

第四章 繁忙农事(第1页)

平日里,

安静祥和的小村庄,

一旦到了夏收和秋收的大忙季节,就变得异常繁忙喧闹,

喊叫声、吆喝声、哈哈大笑声、

牲口的嘶鸣声、

庄户人的劳作声,

还有马车、架子车吱扭吱扭的转动声,形成了农村收割大忙季节的特殊

音符。

大人娃娃们一个个陶醉其中,

既有面对丰收的喜悦,

更有忙忙碌碌的辛苦付出。

我的人生之路从此开启,

我对农村生活的尝试体验,

也由此起步。

拾麦穗

小时候,我对生产队集体劳动的体验,是从每年夏天拾麦穗开始的。七八岁的小娃娃力所能及地做点事、干点活,在陕西关中农村非常普遍。

20世纪50年代,陕西关中平原有些干旱缺水,但有那么几年,也是风调雨顺的。光景好的时候,一望无际的庄稼地里,大片大片的麦子长得格外欢实。小满一过,麦田里的麦穗日渐饱满成熟,也就十几天的工夫,麦子噌噌噌地长高了,变黄了,转眼间就到了搭镰收割的季节。

这时候的麦田里,小麦秆粗穗大,颗粒饱满,一派丰收景象。成熟了的小麦随着一阵阵炙热的夏风,不停地左右摇曳,一浪高过一浪,就像平静的湖面上被大风刮起的一层层涟漪。

进入“三夏”大忙季节,村子里就呈现出一派难得一见的繁忙景象。大人们顶着炎炎烈日,挥汗如雨、不遗余力地抢收小麦,学校也会给学生娃娃们放几天忙假,让他们跟着大人一起参加夏粮收割。七八岁的学生娃娃干不了收割小麦的活,生产队就把娃娃们组织起来,到麦地里拾麦穗。

为了提高学生娃娃们拾麦穗的热情,生产队采取当天拾麦、当天过秤的办法,一个忙假下来,勤快的娃娃能赚十几块钱,一个学期的学费就有了。学生娃娃们常常为此兴奋不已。

那时候农村缺吃少穿,庄户人就像敬畏天地、敬畏神灵那样敬畏土地、敬畏粮食,爱惜粮食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耳濡目染,娃娃们从小就明白了“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意思。

粮食是庄户人的命根子,村民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到了夏粮收割季节,自然一穗一粒不容遗落、不容糟蹋。

生产队组织拾麦穗,通常要组织两次:第一次是在大人们下镰收割小麦的时候。在关中农村,女人们干活细发,麦子割得干净,只是出活慢。男人们干活粗糙,可速度快。男人大都是割“跑镰”,左手抓住麦子,右手握着镰刀,把割下来的麦秆托靠在左腿和左脚上,噌噌噌地一步一步往前割,半天工夫就能放倒一大片。也就一个多星期,生产队大片大片的麦子就全部杀倒了。跑镰割起来痛快,可也粗糙,免不了把许多麦穗遗落在地里头。

这些遗落的麦穗就靠学生姓姓们了。麦收最紧张的那几天,大人们顶着炎炎烈日在前面拼命地割麦子,娃娃们戴着草帽,提着襻笼,小心翼翼地跟在大人后面拾漏,把被大人们不经意间遗落在地里的麦穗拾回来。

到了地里头,娃娃们一个个眼观六路,仔细寻找,把因为粗心大意被大人们遗落在地里头的麦穗拾得干干净净,一穗不剩。

学生娃娃是爹娘的心头肉,当爹娘的谁不心疼顶着烈日拾麦穗的学生娃娃们?早晨和傍晚还算凉爽,到了中午,烈日炎炎,热浪滚滚,稚气未脱的学生娃娃们一个个热得满头大汗,满脸通红。如果碰见了正在参加收割麦子的娘,当娘的就会十分心疼地把娃娃叫到跟前,拿下搭在自己肩膀上的毛巾,给满头大汗的娃娃擦擦汗。有些母亲,会趁着其他人不注意,悄悄地从地里面割一把麦子,塞进自己娃娃的襻笼里。

割麦子费刀刃,割上半个时辰就得磨一次刀片,大人们从木架镰上把刀片卸下来,放在磨刀石上反复磨,磨利了再装上去继续割。每当大人们坐在地头磨刀片的时候,娃娃们也会趁机放松放松自己,坐在离大人们不远的地方歇歇脚,喘口气。

有时候出于好奇,学生娃娃们也会从大人们手里接过镰刀,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尝试一下割麦子的感觉。久而久之,学生娃娃们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割麦子。

第二次拾麦穗安排在从麦地里往南场拉小麦的时候。这时候,富喜爷、智才叔、喜才叔、文杰爸、俊才爸、彦芳叔、应虎叔、江虎叔、克武叔等一帮子车把式赶着马车,在其他人的配合下,把已经割倒、散放在地里的麦捆整整齐齐地码在车上,垒得高高的再拉回南场。在装车过程中,也会遗落许多麦穗。这时候,提着襻笼、头戴草帽的娃娃们就会跟在大马车后面,争先恐后地把遗落在马车周围的麦穗捡回来。

前后两次拾麦穗,基本上都能把遗落在地里头的麦穗拾回来,捡干净。

拾麦穗热是热,累是累,但让学生娃娃们高兴的是夏粮收割结束后,生产队给参加拾麦穗的娃娃们兑现现金。那一天,学生娃娃们排着队,一个个都能从生产队会计银生手里领到少则七八元,多则十几元的现金。手里拿着自己忙假期间赚来的辛苦钱,娃娃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算黄算割

芒种前后,有两个感觉特别明显。一是热,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二是乏,想睡觉,晚上头一挨枕头,就能睡到天亮。

一觉醒来,窗外的天色已经大亮,杜鹃鸟“算黄算割,算黄算割”一声紧挨一声地叫上了。爹推了推我说:“赶紧起来,已经是大娃娃了,上午跟我到西面割麦去。”我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磨磨蹭蹭地穿上衣服来到院子,爹正在房檐台上噌噌噌磨刀片。磨好刀片,装在一把木架镰上,爹顺手递给我说:“给你一把短把镰,你胳膊上劲小,用短把镰能使上劲。”我接过来一看,果然镰把比爹手里的木镰要短一点。

爹在前头快步走,我在后头大步跟。杜鹃鸟又飞临村子上空“算黄算割,算黄算割”地叫,叫声清晰、宏亮。

我问爹:“这种鸟怎么会说话,吐字如此真切?”爹说:“我听你爷过去说过,这种鸟不是一般的鸟,它是由人变的,所以会说话。”

人能变鸟?我大惑不解。

爹边走边说,过去咱北山有个老汉,一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活循规蹈矩,从不耽误农时,每年都是踩着点下种,锄草、施肥、收割,样样不含糊,可每年打到手的小麦总是不如别人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