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卢照邻看到杨炯公然在圈内发表的那句“吾愧在卢前,耻在王后”时,他的心情是烦躁的:杨炯,你小子做事太莽撞了,你和王勃竞争别把我扯进来呀!
于是,卢照邻极不情愿地跟上评论,表明自己的立场:我喜居王后,耻在骆前。
你们都是大哥,我就当个弟弟呗。
言论一经发布,大批读者纷纷留言:“谦逊是文人最宝贵的品质。老卢,我们挺你!”
然而,还有一些人对此表示不解:“老卢,按年龄算,王勃和杨炯都得喊你一声老哥,前辈后辈暂且不提,你的诗文论质量,论数量,论格调,哪点比不上王、杨?你为何不愿出头呢?”
“哎哎哎,老卢这叫谦虚,你们懂不懂?”
“谦虚?我看就是怕了!”
……
读者们意见不一,相互贬损,卢照邻很无奈,只好继续解释:对不起,我病了!
岁将暮兮欢不再,时已晚兮忧来多。
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秘此凤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各位,我都已经在生与死的边缘痛苦挣扎了,还会那么在意排名吗?
老卢病了?什么病?治不治得好?还能活多久?这一连串的问题引发读者强烈关注,准备深入跟进。
作为当事人,卢照邻却苦笑一声,悄悄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生病的卢照邻,确实丝毫不比王、杨两大才子弱,甚至更胜一筹。
他的家族范阳卢氏在燕赵一带名号很响,吃得很开,相较太原王氏、弘农杨氏完全不虚。
出身“燕地高门”,卢照邻从小就因博闻强记备受赞誉。
十岁那年,他背上小书包、带好日用品,从故乡千里迢迢奔赴扬州求学,拜著名学者曹宪为师,研究《三苍》和《尔雅》。
曹宪在训诂学研究领域造诣很深,是国内顶尖的理论专家。李世民在位那阵,想征他为弘文馆学士,他因年纪大了,不愿离开扬州,李世民只好给他封了个“散朝大夫”的荣誉称号。
但凡读书有难认的字,李世民就写信求教曹宪。曹宪功底深厚,分分钟讲解得明明白白,让李世民大为赞叹。
曹宪很庆幸能在人生末年收了卢照邻这么个神童弟子,经常给他开小灶、敲黑板、划重点,使卢照邻进步神速。
学艺数年,曹宪将本领倾囊相授,卢照邻背好书包,辞别恩师,又拜了王义方大师学习经史。
再得名师传授技能,卢照邻的知识储备早已让同龄的一大批青少年望尘莫及。
多年以后,卢照邻回忆起幼年这段求学经历,仍然不吝言语于自己举世无双的才华:
既而屠龙适就,刻鹄初成,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纸则鸾回凤惊。通李膺而窃价,造张华而假名。郭林宗闻而心服,王夷甫见而神倾。
这段话出现了四个人物:李膺,东汉末年文坛领袖;张华,西晋著名政治家;郭林宗,东汉著名学者,太学领袖;王夷甫,西晋玄学领袖。
从卢照邻的文章中可以看出,这些牛人在学艺初成的他眼中,都是不值一提的。
二
随着名号愈发响亮,卢照邻是时候踏入仕途,博取功名了。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卢照邻科举及第,被分配到邓王李元裕府中担任典签。
作为李治的亲叔叔,李元裕不是个玩物丧志的闲散王爷,他性情儒雅,酷爱文学,还比较善谈。
刚进邓王府没几天,卢照邻就充分表现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批阅文件神速,撰写文书飞快,且文笔优美,内容充实。
和他相比,邓王府原本的秘书班子简直可以引退辞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