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人类永恒的话题 > 新 华 巷(第1页)

新 华 巷(第1页)

但凡叫巷子的,都是古色古香、人口密集的弄堂,会让人想到江南,想到水乡。

汉中南郑县城周家坪有一条叫作新华巷的南北路,南联南郑大道,北接西大街和井水巷。我就寄居靠近南段的一户民宅的二楼。早晨,我由南往北去县政府大楼上班。夜晚,我再由北往南回到自己的租住屋。中午只是偶尔回来。

早晨七点半,天开始亮了,打开屋门和院门,向北,往单位去,地势渐高,有爬坡之感,是在提醒我,对待每一天的工作都得有“爬坡过坎、负重奋进”的精神吗?一路上,大小不等的汽车庄重地停放着,把这个巷子逼仄得留下狭窄的过道。路两边有大妈大爷或站或坐,或在路面上,或在三轮车上,呈列着湿漉漉的蔬菜,想来刚从地里采摘上市的。有的菜农把藕分成三等,粗,次粗,细碎;有的带着鸡蛋、鸭蛋和鹅蛋;有的带着山药,每袋四斤,装得好好的;他们默默地坐在摊位后面,有的在嚼着自带的饼,津津地嚼着。除了这些老农会夺去你的眼球,还有的就是他们身后一些早餐店,早餐店是巷子早晨的主角,店门口往往是热气腾腾,人影攒动,有热面皮,有浆水面,有菜豆腐,有锅贴,有核桃馍,有花生粥……有的店有招牌,有的没有招牌。

吃得朴素点,三五元就能很饱。

日中时分,新华巷里阳光满地,走在这样的时空,顿觉神清气爽。这时你会发现菜农渐渐散去,剩下零星几个坚守的老人,面前还有几把青菜、大蒜和大葱待售。果贩的三轮车上路了,城固的橘子,洛川的苹果,本地的野生核桃,还有现炒现卖的葵花籽和南瓜子。有次还遇见一个卖搓衣板的人,有红色槐木的,有香樟木的,拿了几块在手里掂量抚摸,真想买上一块,挂在宿舍做工艺品观瞻,可以遥想母亲为我洗衣的情景。

入夜,我大都夜半回去,倒不是工作很忙,而是回去也是孑孓一人,在单位可以上网看看,可以大楼转转,听听民乐园传来的音响,想象交际舞的优雅和广场舞的欢腾,让自己内心在闹市里安谧。

实在倦了,还是得回宿舍。每次回去,都会在新华书城的拐弯处遇见老王面食摊。常见的不是老王,却是他的妻子。寒冬里,他们会增加一把擎天伞,侧向西面倒放着,可以帮食客挡住北风。吃过一回,聊了几句,深感夜出摆摊的艰难,很想照顾他的生意,但对他们用塑料袋子垫放在盘子装面食,还有太过咸辣的口感实在不得喜欢。每天走过,也就目视一番。

这里的新华书城,想来是巷子的名称来历吧?这个猜想,与巷子里理发店老板的儿子相同。据说这个书城是县城最大的书店,历史久远,它的存在对这个巷子具有地标性建筑的意义。

夜里的巷子,安静了很多。这时候,有两家网吧还开着,网吧附近的几家小超市也有店家在硬撑着,等着再做一个买卖。除此就是还有几家不挂牌子的商家,里面传出噼噼啪啪的声响。轻轻地推门一瞅,原来是麻将馆,四五张桌子十来个男女老少,在烟雾缭绕中坐享搓麻将的愉悦。

冬日里的小巷,会有一根根碗口粗的白皮管从玻璃窗上伸出窗外,冒着袅袅白烟,那是家里生了炉子取暖呢!在一次理发时听说,年底有个五十来岁的妇女,因为使用烟煤取暖中毒,永远离开了新华巷。

巷子本是古名,新华却是新号。如此古今融合的称谓所在,注定会见证历史、人物、时事的更迭。我可以记录这里的风情,却记不下这里进出的人群。

新华巷,南北不过五百米,以上文字是我百来天的观察记录,留作以后的回想。

每天走着新华巷,却像是走了一个世纪。

二〇一八年三月九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