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天汉坊典藏18年价格 > 第三十七章 荣盛惨败(第2页)

第三十七章 荣盛惨败(第2页)

一天早上,郑德轩带着茶楼一个伙计去了一趟河街中码头,看到的情景让他们触目惊心。路过赖四的赖记米行,当日米价的牌子标示出的价格已经翻了两番了,还排着长长的买米队伍,伙计还大声地吆喝着:“米行一律不赊不欠,没钱的不要排队啊。”

尤其在赖记米行大门口,郑德轩远远看到几个面带菜色的茶农正在跟米行伙计大声吵闹。走近之后,他发现茶农拿在手里的大米有点潮湿,郑德轩旁边有几个人议论说,有几家粮行在大米里拌水上潮,以湿代干,虚增重量来坑害百姓。

郑德轩不明白其中的猫儿腻,就问一位老人:“啥叫拌水上潮?”老人说:“有些心黑的粮行掌柜每天晚上叫伙计在大米里喷一层水雾,经过一个夜晚,米粒涨大,重量增加。他们在上面盖上干爽的大米,买米的人只看到上面的米粒,讲好价钱要买时,他们挖的却是下面拌了水的潮湿大米。这种坑人的做法,害苦了买粮食的百姓。你看,这个老乡就是因为买了潮湿大米,正在跟米行伙计吵架哩。”随行的伙计听完老人的话,插言说:“这些昧了良心的商家就只顾自己发财,忘了仁义礼信的儒家传统,忘了商人诚实守信的根本,不怕遭报应吗?”老人见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说出了这样的话,拍着伙计的脑壳说:“这些人的良心早就叫狗吃了。人在做,天在看,老天爷迟早会找他们报应的。”郑德轩与老人告别后,拉着伙计就去找郑德昌。

德昌听完德轩的诉说,气得脸色铁青,破口大骂道:“人心或可昧,而天道不差移啊!”郑德轩很少见老爷大动肝火,就劝说道:“哥,这些粮商们跟县衙官员沆瀣一气,坑害民众,我们也管不了!看来还是得按照您说的办法办了。”德昌说:“德轩,你要记住,我们茶商虽有点钱,可不能为富不仁,宁可穷一人而富万家,也不可富一人而穷万家。你去组织茶坊那些收茶的伙计,按照原来收购毛茶的分组,以低于他们的价格卖米来压低米价。保证茶农能买到米,如果茶农没有银钱买米的,就用明年的鲜茶和毛茶预售来冲抵赊欠款,茶的价格按照明年的价格核算,先把粮食借给他们度过灾荒再说。”德轩担心地说:“要是明年茶减产,茶不够抵,又没银子还,这一借一占,我们亏的银子可就不少了。”德昌说:“我也想过了,明年茶不够抵,那就后年,后年不够那就外后年,只要茶农还有茶,我们就有茶,不愁他还不了,目前是保证他们度过灾荒不饿死。你把这事抓紧办妥后,继续派出背脚子去西乡运粮。只管运,越多越好。”

这期间,天汉茶庄呼吁当地政府放粮赈灾,但没人听。到了十月,郑德昌只好开自家的仓库救济难民。天汉茶庄五万担米平价入市赊借,迅速压低了居高不下的粮食价格。此举虽然遭到了粮行商会的背后咒骂,却得到了茶农和普通百姓的颂扬。得到恩惠的茶农们专门制作了一块“天汉义商”匾额,敲锣打鼓地送到了天汉茶庄。同时,天汉茶庄又派人在路边上摆粥摊,过往难民每人可喝一碗粥,后来是半碗。一时间,难民从四面八方拥来了。

其实,郑德昌的仓库里也没有多少谷子,不到一月就断了货,难民还在不断地拥来。难民听说天汉茶庄空了粮仓、断了炊,开始打砸抢,先是抢河街的米行、财主的粮仓,然后是抢县衙的粮仓。

县城里的难民更是不要命了,无论男女老少,都提着木盆、木桶和布袋,不要命地冲向西关最大的粮仓。县衙为了控制这种混乱的局面,最后不得不下令,全县范围内放粮赈灾。一时间,全县每条路口都摆上了粥摊。这些粥摊都是县衙委派地方乡绅摆的。

粥摊前排起了长龙,长得都让难民感到绝望。为了保存体力,饥肠辘辘的难民除了排队,不得不放弃一切活动。

每个难民每天只能领到一碗稀粥。为了防止难民重领,领到稀粥的难民额头上会被打一个蓝色的记号。由于稀粥每天都有限,有的难民排了好几个粥摊也没有领到稀粥,一些有劳力的茶农,就按照天汉茶庄的信票结伴组成运粮队,翻山越岭从西乡天汉米仓驮回大米、稻谷和杂粮。除了茶农自用之外,郑德昌还协调出一部分余粮,在县城泗王庙码头前再次办起了粥厂,向流民施舍粥饭,帮其苦度灾荒。

直到冬月下了一场暴雪之后,旱情才得到缓解。随后就传来了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先后驾崩的消息。听到此消息,郑德昌突然觉得有一种不祥之感,感到大清国运如此,那千万商家的前途命运又会如何呢?

天汉茶庄的几万两银子已经全部垫空,资金链彻底断裂,经营陷入困境。当常季清把每个分号应该分到的红利台账放到郑德昌面前的时候,郑德昌也彻底傻眼了。一万一千多两的红利,还有茶庄、茶坊伙计的年俸,加起来,短期要筹到白银一万五千两。否则,这个年怎么都难过去。

从来没有失信于人的郑德昌,开始面临失信的危机。

为了筹措银两,郑德昌不顾季清的劝阻,向鑫源钱庄借贷了五千两白银,但一万两的缺口仍让他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悬空的心七上八下,头疼不已。

对郑德昌年底继续兑现各个分号掌柜的红利,季清并不同意,曾几次劝说东家,要求给各位掌柜说清事由,延缓给他们支付,但东家有自己的打算,说不能因为自己的决策,让大家一年的希望破灭,一年的辛苦白费。于是,他们又到兴安的聚源、信合钱庄各借了高利贷五千两,总算把要支付的一万五千两白银凑够。按既定的标准和规定结算给了大家。

在给各位分号掌柜举办的酒宴上,郑德昌听说银九月又用赚的银子提前收购明年的春茶时,心又悬了起来,面对困局,他只能听天由命。

贾学正和银九月听说郑德昌无钱预订来年的春茶,突然得意起来,心里觉得荣盛终于战胜了天汉茶庄,来年所有的茶,只有荣盛才有实力收购,荣盛再次成为茶商霸盘。一时高兴,贾学正便向九月提议:荣盛茶行今年除夕要放焰火庆贺,同时也给有病在身的爹冲喜!

九月赞同,贾学正便亲自回炮铺让爹精心准备。贾家炮铺的“炮打紫阳城”焰火最有名气。燃放时,在码头边的沙洲上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待到夜幕四合后,先是陆续向空中打出梅、兰、竹、菊四种礼花,接着是万花齐放。之后有一段小间歇,漆黑静寂中突然又一声炮响,空中爆出一大片礼花,下落中形成斗大一座四方小城,城门上呈现出“紫阳城”

三个字。这富于变化的焰火,就叫作“炮打紫阳城”。

为了使除夕的焰火热闹,吸引人。贾学正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款有趣的喜剧性的焰火“天地双响”,就是在地面上一声脆响后,一道亮光带着清脆的笛音飞上天空,随之银白的火球在空中绽开,震耳欲聋。一时间,烟花绽开千条菊丝,飘逸而下,令人目不暇接。美好的设想要变成现实,就得配好药方。药方主要是一硝、二磺、三木炭和其他一些辅料,都分开装在配料房桌上的火药盆子里。配料时,根据功能和需要加减药量和比例。要想往天上打,少放磺,多加炭,这叫竖药;要想往横处炸,多放磺,少放炭,这叫横药。对各种药剂量要用戥子称准,按照比例调兑好,再进行燃烧试验,整个过程充满危险。

按照常规,配药在白天,可贾学正给贾国甫的时间有限,为了赶时间,贾国甫第一次破了规矩在晚上来配药。他怕失火,调药的时候,贾国甫让人把调药间的窗户从外面堵上,后来,他把调药间与前面房间的门也堵上了。他取来了炭粉口袋、硝粉口袋、硫黄口袋,按照设计好的方案刚调好药。这时,江边起了一股邪风,硬是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把安全距离之外的灯笼吹偏了,里面的蜡烛把灯笼壁烧着,火星随风就飞了过来,掉进了配好的药盆里……

“轰隆!”一声巨响,贾家炮铺的配药房炸开了,接着是房子的倒塌声。冲击波搅起的尘土铺天盖地,天地混为一体。火海吞噬了贾家后院鞭炮作坊,火光冲天,浓烟和火光迅速淹没了整个炮铺,吞噬了贾国甫儿子孙子六口人命,唯有贾学正住在茶行躲过一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