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最后的握手概括主要内容 > 刘化图传奇(第1页)

刘化图传奇(第1页)

z7文成县二源乡政府大楼边上的次垟,有一位高个子,稍稍佝偻的老农,步态龙钟,很不起眼。殊不知,他是一位曾经南征北战的革命军人,是一位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英雄。他,今年87岁,有一个极普通的名字,叫刘化图。2009年3月16日,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9岁。人虽然走了,但,他的战斗业绩,与山河同在!他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我们前进!

一、沿门乞讨———为红军送饭

1935年4月的一个傍晚,苍茫的暮色悄悄地笼罩文成南田(时属青田县)高山平原。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穿件满是补丁的土布蓝衫儿,拖着用麻筋吊着的破草鞋,肩上放着一个鼓鼓的小布袋,哼着无名曲儿,正向初阳(现为二源)次垟家走去……这时,有两个穿便衣的人,恰从十源的留天岗走下来,迎了上去。高个子用半懂不懂的福建话问:“你叫刘化图吧!”

蓬头垢面的少年愣了一下:“怎么?你晓得我的名字?”他向后退了几步。

高个子上前拍拍他的肩膀:“晓得晓得。化图啊,我们都是穷人出身,我几个人也是为穷人闹翻身的,你愿不愿意帮我们做件好事?”

“什么好事?”刘化图反问。

两位陌生人看看路边不宜谈话,便请化图一起拐入偏僻的山坪大树后,坐了下来,说:“我们几个人,住在白岩前地方,离这儿有30里路。你知道吗?”

“这些路我都走烂了。”化图自豪地说。

“哦,那最好!你白天去讨些饭菜、米,两天送一次。落暗光景送来。白岩前对面不是有条角山岭吗?”

小化图点点头。

陌生人瞧瞧周围没有旁人,就附着他的耳朵咕了几句。

刘化图想:自己是个没有父母的讨饭孤儿。这几个人为穷人干事,一定有什么难处,所以叫我送饭。他乐意地接过竹竿,轻轻地说:“不过———米饭讨来有时多有时少,你们不一定够吃。”

中等个子搭腔:“没关系,你能送多少算多少。若不够,我先给你五十个铜板,请你去买些米凑上。怎么样?”

就这样,他拄着一根竹竿,风里来,雨里去,走东村,串西乡,沿门乞讨。待隔日下午便朝角山岭方向送去……走到角山岭头的一个山坪,他看看四周没有其他人,便从竹杆心里抽出卷着的小红旗,向前面摇几摇,不一会儿,一个常戴着箬笠,背着木椽或竹儿的人上来接过去。

角山岭当时属瑞安县的五十都(现文成玉壶)管辖,对面白岩前,属青田县北山区。此地是标标本本的浙南山地,一眼重重叠叠的崇山峻岭,满目郁郁葱葱的古林,羊肠小道,人迹罕至。

原来,这两位穿青色便衣的陌生人,原属红军挺进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他们从福建经泰顺转到青田。1935年4月18日、19日,他们经现青田县境西南,隐蔽白岩前山洞。

在南田地下党的秘密物色下,红军与小化图联系,帮助隐蔽。

机灵的刘化图就这样冒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剿共”风险,跋山涉水,为红军整整送了五个月的饭,给他们渡过了难关。

在接送的过程中,刘化图时常听到中国共产党是穷人的党,红军是为穷人干革命的军队,知道国民党反动派一定会消灭的,还懂得怎样保守秘密,掩护革命同志。

一天早晨,刘化图外出讨饭,忽被六七个穿棕色衣服的人抓走,拉到十源田垟屋受刑:跪下,手脚反捆在竹竿,殴打、泼水,将刀放在颈上威胁,但他总是摇摇头:“我不知道!”后来他又被拉到青田北山区的白岩前的一个叫牛鼻头的山岗“枪毙”,他心生一计,一个抵一个,他决定跳崖,把一个牵着他绳索的国民党兵也带了下去。

结果,国民党兵只打了一个趔趄,放松了绳索,他跳了下去,幸被松树托了一下。国民党兵补打了一枪,没有中弹。他倒地昏迷不醒。

第二天早上,他被白岩前的红军秘密救活。

二、巧拆房墙———智救壮丁

1936年6月,刘化图仅仅16岁,三阳乡的乡长看他孤儿势单,就提前“上签”,拉他当壮丁。“未到18岁,就抽我当壮丁?”为了拒征,火气十足的刘化图,曾把姨公———第十保副保长家的一席酒筵,翻了个精光。乡丁立即五花大绑地捆他到篁庄(三阳乡政府驻地),关了一个星期土牢,便押往青田县府。第三天,全县100余壮丁,在国民党兵一个排的押送下,向金华方向出发。

每个壮丁,都挑上一担50斤盐。为了防止“逃兵”,所有的壮丁吃了早饭,就得把裤带解下,拴住自己两臂,晚饭后再解下。上路时,一手提着裤腰,一手扶着扁担,没有棒柱给你歇力。左肩挑痛了,就换到右肩。在路上,也不让停下休息,仅仅是午饭时放松半个小时。每人在担头挂着一个茶缸儿,接小便用。大便时,一个兵子弹上膛守着。就这样,从丽水挑到金华,再往杭州……烈日当头,个个壮丁喘着粗气,遇上大树,大家都恨不得坐在树荫下歇凉。未等到大家躺下,贼兵的竹棒就像毒蛇般敲来,壮丁就像牲畜一样,被赶向作战前线……

半月中,有的趁机逃跑,被活活打死五个,有六人被昏死路上,其中有中痧的、累坏的……

刘化图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10天过去了,他们到达安徽滁县附近的一个农村。一夜,50多人关在一个有围墙的土平房里。

大家吃了一瓢饭菜连汤的晚餐。刘化图机警地到房后转一圈,独个儿把土房外的菜园墙推了一个大缺口,又把十几把稻草放在石头上……天暗了,国民党兵把空壅桶抬到土房,给大家解手。然后就把壮丁关进,上了大锁。他们像奴隶一样被羁管着。

刘化图年纪最小,主意却最多。他主动排好铺位,留着半米宽的过道。他又把后墙壅桶边的壮丁调出去,自己躺下来。

壮丁们一贴地就呼噜呼噜地睡着了。

尽管鼾声如雷,酸臭的汗味令人呕吐,而刘化图却睁着眼,瞪着黑洞洞的土房。

他想,如果这样下去,大家会被打死、累死、渴死,大家连命也没了;就是到了前线,也是死;横竖是死,还不如逃命……他越想越睡不去。干脆悄悄地爬起来,往门缝瞧瞧。今夜是下弦月,哨兵不时端着步枪来回走动。然后,他便朝后墙走去。他轻轻地把壅桶铁箍脱出来,用脚踩扁,拿它把土墙的泥一点一点撬下来。有时大块的泥掉下发出“啪”的响声,把一个壮丁惊醒,他马上躺下假睡;待他翻了个身,又打鼾,刘化图又蹑手蹑脚地走向门缝,监视巡兵的动静。等到巡兵远去,他又悄悄回到洞边,继续把泥中的岩卵扳下来。这时,洞越挖越大,他更注意前面哨兵的影子。当挖到刚好可钻出一个人时,他便先摇醒洞边的,指指洞口,轻轻耳语:“快逃!”于是,逃出一个,推醒一个;逃出一个,再推醒一个……当哨兵将要走来,他也屏住气不摇;当没有响声,他又开始推。

约莫一个小时,50多个同伴全部逃出。

他最后钻出洞,飞也似的跨过菜园,越过缺口,在陌生的大路上,直奔远方……

三、红场献武———斯大林跷起大拇指自滁县农村逃出后,刘化图重操旧业,便扮乞丐,以免国民党兵追捕。后在上海川沙海门纺织厂做工三个月,在一个共产党员的鼓励下,参加新四军。先从上海坐兵舰到青岛,又乘船直达辽宁大连,再坐火车到达长春。

1938年,正是抗战初期,中共中央决定派一个团往苏联莫斯科学习军事技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