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边扳船的是个后生装成的小老头儿,绾着白毛巾,点着两撮胡子,穿着黑开襟袄,跟着节奏,在后边一起一伏,做出各种划船动作。月秀看着看着就感到奇怪了,问腊梅:“这扳船的为什么是个小老头儿呢?配个后生不好吗?”腊梅自以为是地说:“这还不清楚嘛,过去的婚姻不自由,姑娘哪能做得了主,父母说让嫁谁就嫁谁。”月秀听了,觉得她的话说得不完全对,但又找不到理由反驳,就不吭声了。
一直到了中午时分,两人都有些累了,但直到这时,月秀也一直没见四乡的秧歌队,也就是石畔村的秧歌队。
“不知道石畔村的秧歌队来了没?”月秀终于忍不住问。
“是不是想见那个后生了?”腊梅开玩笑地说。
“呸,我是看我姑父来了没。”月秀遮掩道。
“我听东坡说,他们今天一定会来的。”腊梅说。
“东坡?就是区政府的东坡吗?”月秀问。
这一问,倒把腊梅闹了个大红脸,她一时不说话了,害羞地低下了头。
中午过后,完全没了雪的影子,街道上也干净起来了。昨晚的那场雪仿佛小孩子的恶作剧一般,做了个鬼脸就不见影儿了。月秀与腊梅两人此时都有点儿累,就停住了脚步,腊梅买了两根冰糖葫芦来吃。正吃着,忽然就听到了踩高跷的鼓点声: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
腊梅听见了,高兴地说:“高跷队过来了,一定是石畔村的。”
于是两人就跑到了街边去等。果然,一会儿石畔村的秧歌队过来了,伞头正是月秀的姑父薛志刚。秧歌队一过来,后边就跟了一大群人。
月秀与腊梅被挤到了一旁。这支打着四乡旗号的秧歌队有三十多个人,清一色都是石畔村的。薛志刚走在最前边,化了装,脖子里挂个哨,是总指挥。其他的人也许是踩在高跷上的缘故,个个显得高大威武。
他们所扮的角色都是戏里的人物,有小生相公、白脸奸贼等等。在队伍的最后有个丑媒婆,脸上点着个大痦子,拿着旱烟锅,只有“她”
没有踩高跷,而是一边走,一边做出各种扭捏的姿势,手中挥舞着长烟袋,烟袋上挂着个纸蝴蝶,不时逗弄着那些相公小姐,做扑蝶状。
“看,那是保林,那是保安,那个是荣堂;那个媒婆子是军保,可妖哩,平素在村里走路屁股都一扭一扭的,大家叫他假女子哩。”
这时,东坡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一时见到了腊梅与月秀,便连忙给她俩介绍秧歌队的情况。
三人正说着话呢,突然一个武生模样的人踩着高跷咚咚地从他们身旁走过,看到他们了,便用长长的袖子拂了下月秀,叫了一声:“月秀。”衣袖拂到了月秀脸上,月秀一时还没弄清是咋回事,正纳闷是谁这么胆大哩。这时倒是腊梅先认清了人,她惊讶地叫出了声:“成成。”东坡这时也看到了成成,便对他招了招手。
这时,月秀也看到了这个小伙,浓眉大眼,正跟她对望着,两双眼睛聚到一起了。忽而,他把头一偏,把脸转到一旁去了。接着,他从身上掏呀掏,掏出一个毛茸茸的球来,一把向他们这个方向丢了过来。月秀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接,但没接到。这个毛茸茸的球,一下子滚到了地上,乱蹦乱跳着钻进了人群,一时惹得一些看热闹的碎娃娃纷纷乱抢。月秀还在犹豫着到底要不要抢,倒是腊梅快速地钻进人群将这个毛茸茸的球从一个小娃娃手里夺了过来,一把塞给了月秀:“这是成成给你的。”
这个球是一个“毛蛋”,是用羊尿泡做成的。做这种“毛蛋”要先将羊尿泡吹圆了,再揉成小拳头大的圆形,然后在羊尿泡上缠一些废旧棉线。这两年,月秀有时在安定街上能看见一群年轻人在拍玩这个东西,但她从来没玩过。
“拿好,这是成成给你的。”腊梅说,“他刚才还叫你了。”
“哪个成成啊?”月秀下意识地问。
其实这个钱成成,月秀当然是认得的,并且和他很熟,只是近两年两人来往得比较少了。
“钱成成啊,你个笨蛋。你的未婚夫啊。快走,快看去。”腊梅一边说着,一边拉着月秀就要走。
“你们去吧,我到学校那儿去一下,还要安排讲课哩。”东坡说着,告别了两个人就先从人群中挤着走了。
月秀被腊梅拉着,被动地跟着她跑了几步,一时站住了脚,说:“我不去。”
“嘿,还害羞哩,这十里八乡谁不知道你们是一对儿,将来还要在一个炕头睡哩。”腊梅说。
月秀听完这话就更害羞了,低了头,不吭声。
“快点儿吧,一会儿赶不上队伍了。”说着腊梅就又拉月秀走。
但跑得几步,都不跑了,因为街道上人太多。秧歌队伍一过去,后边马上就跟了许多人,就像奔涌的波浪一样,前一拨刚过去,后一拨又涌来。而她俩就像是河里的小石子,一会儿被卷到这儿,一会儿又被冲到那儿,不一会儿,便硬生生被众人挤到了一边。
“可惜了。”腊梅咂着嘴望着远去的高跷队说,“可惜了,看不成石畔村的高跷了,也没看到钱成成的表演。”
月秀说:“我才不稀罕看他哩。”
腊梅说道:“咋着了,你俩闹别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