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还曾希望做个谏官。
他在《龊龊》诗中说:“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
做个谏官,这是唐宋两代一些忧国忧民的庶族地主阶级文人的一个共同愿望。
因为谏官的地位虽不高,却有言事进谏的机会。
这一点,和如今撰写稿子,投稿给秘书监的一些学子们,又有一些相通。
陈平安也就愿意在韩愈的身上多做一些笔墨。
韩愈并非柳宗元这般出身于名门世族,而是庶族阶级,进士及第之后,任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后又被贬阳山县令,遇赦,调江陵法曹参军。
历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可以说,他算得上是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很多年,也就见到了藩镇割据对于国家的影响,对于百姓们安定生活的影响。
故此,韩愈反对藩镇割据的言行是明显的,最突出的表现是他积极主张讨伐淮蔡,并且亲自参加了这次战役,淮蔡平定之后,韩愈还奉命写了《平淮西碑》,此碑行文鲜明地表达了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同时,韩愈也是一位关心社会现实、反对佛老的官吏。
在唐代,反对佛教虽不始于韩愈,但兼辟佛老,则以韩愈为最。
他历数自古帝王长寿者不曾奉佛,而奉佛者大都短命。
只不过,他这般行为,等于冒“天子”之大不韪,在当时真是敢发狂言。
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情况下,而能独立不惧,是很难能的。
最终也因此而被贬。
直到唐穆宗即位之后,才被复用。
可惜,这时候的大唐已经是日薄西山,永贞革新失败之后,直接断送了大唐王朝最后一点中兴的希望。
陈平安一边写,一边摇头。
若是他穿越到了这个时代,遇上了德宗、顺宗这样的帝王,估计也就老老实实当一个富家翁。
若是直接掉在了他们的面前,估计也就只能是装模作样,把自己先打造成一个仙人,找机会,能溜就溜吧。
幸好。
他直接掉在了李世民的面前。
算得上是八辈子的福气了。
李世民看完了陈平安所写的大唐第十一位帝王的史册。
对李诵的描写不多。
毕竟,这位当年登基为帝,当年就被宦官给逼迫退位让贤了。
而大部分的笔墨,都在描写永贞革新,以及刘禹锡、柳宗元、韩愈三人的身上。
韩愈的笔墨是最多的,还是贯穿了三位皇帝。
只不过,看起来,这位三朝元老也没能扶起已经快要倒塌的大唐。
永贞革新在废旧革新,罢宫市五坊使、取消进奉、打击贪官、打击宦官、抑制藩镇等。
其所作所为确实是有着中兴之象。
可惜,王叔文这些人还是没能斗得过宦官。
或者说,李诵的实权已经没了。
在藩镇割据之下。
李诵也就没了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