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彦刚才说的什么数字信号处理、编程,完全在他的知识盲区里面,他不明白,周彦为什么会知道这些。
“我比较喜欢研究一些新的东西,特别是在我们拍电影的时候,需要用到很多新的技术。技术的不断革新,一直都是影视行业的发展趋势。”
“所以你才会去研究新世纪音乐。”
“算是吧,新世纪也不算是什么新的东西,只不过在传统音乐之外,这是一种还算不错的尝试。”周彦喝了口茶,又看似不经心地问道,“上音那边已经有计划了么?”
刘林点点头,“嗯,已经有计划了,事实上,计划已经快要落地了。”
“已经快要落地了?”周彦有些诧异,上音那边的动作这么快?
“是的,他们作曲系明年要开设一个新的专业,叫‘音乐音响导演’,我已经看到了他们这个新专业的简介。培养的内容很多,我记不住太多,因为有很多东西我也不太懂,只记得有什么电学、电声学、数字音频技术等。”
周彦扬了扬眉,不得不说,上音的理念还是挺新的,而且胆魄很足。
音乐音响导演这个专业,可以说是紧跟着时代的发展。
但是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正如周彦刚才所说,此类专业面临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也未必就没有解决的办法,只不过周敢肯定,就凭上音如今的条件,他们是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
事实上,上音此举,不过是摸石头过河而已。
等到专业真正开设起来,他们就会发现,他们这样的传统音乐学院根本不具备培养音乐音响导演的条件。
“或许上音的领导们,有自己的考虑吧。”
刘林摇摇头,“我本来以为上音的这个方向还不错,但是听你今天这么一分析,我发现了,上音那边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不论是实际操作上,还是心理上。你说的一些东西我不太懂,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上音的那些人也不太懂。其实我原本也动过念头,或许可以在我们作曲系弄个类似专业,不过现在是完全没有想法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彦笑道,“其实啊,我认为,想要培养相关人才,未必要开设相关专业。我们作曲系几个专业,如果有学生对录音、音响感兴趣,可以来我们工作室学习。本系的学生,乐理肯定没问题,编曲制作也可以在学校学习,而现代技术方面则可以去工作室学习,我们工作室的设备一直在更新,技术也一直在更新,这方面肯定要比学校要强一点。”
刘林眼睛一亮,“你这倒是一个方法,你们工作室的技术,确实能弥补我们学校的不足,关键是不用另外开设新专业,代价要小很多。不过,学校该以什么形式跟你们工作室合作呢?”
“这个简单,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即可。”
“校企合作?”刘林对这个模式并不太熟悉。
校企合作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早在二十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发展,德国跟美国就出现了校企合作模式。
德国是着名的“双元制”,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训。
而美国则是辛辛那提大学提出了“合作教育”概念,具体实施方式跟德国双元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在中国,校企合作的概念才刚刚出现,而且都出现在技工院校,刘林不了解也正常。
周彦解释道,“可以让一部分有意愿的学生,进入到我们工作室工作,他们在学校学习音乐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室一边接触相关技术,一边进行实操。”
喜欢1990:从鲍家街开始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1990:从鲍家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