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水车的历史简介 > 第26章 心愿(第1页)

第26章 心愿(第1页)

x}九生从自己的新居里醒来,是涧水的响声大早惊醒了他。这是河湾去往高寨的山坳,离河湾的新村有四五里路。九生欲醒未醒,人世间的事情在脑子里隐约飘动,像无心出岫的厚云,积在山坳里。

九生想着这涧水,以前似乎从来没有注意过,它原来有这般响亮。在他还小时,村民纷纷涌到这里来砍柴,山头越来越空荡,涧水也就越来越细小。这些年,人们纷纷往山外去定居和谋生,草木也疯狂地长了起来。新村引水的管子伸到了这个山坳里。去往高寨的水泥路经过溪涧时修了一道桥,桥洞下形成了一道瀑布,水声就越发提高了嗓子。

九生听母亲说,父亲自从眼瞎之后耳朵异常灵敏,时常半夜能听到他嘟哝着,溪水又涨了。母亲一个人担着全家的活,白天干农活累,晚上从来没注意过溪水的声音。父亲总是醒得早,母亲看到身边空空的,就去找父亲,总会看到父亲坐在溪水边,掬着溪泉浇自己的眼睛。

母亲说,父亲痛恨那块石子,弄瞎了他的眼睛,听赤脚医生说,泉水能让眼睛明亮,他一直怀着能复明的希望。

父亲失明的那年,九生还在肚子里。父亲一生没有看到过自己的样子。小时候父亲抱着自己,就抚着自己的脸,仔细地朝自己脸蛋上摸,摸,摸,似乎那脸上藏着什么秘密,要让自己的手指揭开真相。母亲有时候知道父亲的心思,就说,别扯痛了孩子,别摸了,跟你长得一个样!

山坳里果树多,是父亲当年一棵一棵种下的,路过的人偷偷摘来吃,父亲不会呵斥。一到冬天,父亲就叫母亲早点把果实摘下来,一半泡到酒里,一半送到屋顶上经霜。酒是送给嘉欣的爷爷,是感激他历年不断地帮忙耕地。九生早早地学会了耕地和插秧,但在家里没有干多少年,就跟着大家出门去了,仍然是嘉欣的爷爷他们,帮着来这里耕地。

九生的第一个妻子,是过年时亲戚做媒的,高寨的一个女孩子。结婚之后,九生没带着她出门,她没有反对,跟着两个老人守着这个山坳里的家。那时候,村里人时兴偷偷生孩子,然后再打证,办喜事。女孩子怀孕后,本以为这山坳里单家独户的,躲着没事。没料那天有个镇里的干部从高寨出来,看到了妻子的大肚子。这干部正为计划生育任务指标发愁,回到镇里就开始调查九生家的情况,发现没有拿证。就叫上镇里一群干部来到山坳里,把妻子拉到镇里引产,引起了大出血走了。

九生的第二个妻子,晶晶的妈妈,这个山东姑娘看到山坳里的土屋,自然提不起劲。那时九生向她保证,只要两人安心挣钱,一定能到山外建起一栋新房子。人倒是留下来了,生了三个孩子,九生感激不尽,更加努力打工挣钱。不料,晶晶的外公从山东来到赣南,看这山沟里的土屋,立即带着女儿走了。九生建房子的决心顿时塌了,打工挣钱也没劲。

河湾的新村,建起越来越多的房子。九生的父亲听说了,说,就算没钱到新村建房子,我们这土屋总得改造一下吧,听说村子里住土屋的越来越少了!九生正从新村打牌回家,输牌的情绪笼着他,正好找到一个出气的地方,就说,你一个瞎子,能看到什么!如果不是你眼瞎拖累了我们,早就建起了房子!

父亲没有吭声。但九生知道,自己的话就是一把刀子,插到了父亲的心上,父亲那一刻肯定无比难受。现在,新房子终于建起来了,但父亲却不在了!晨光从窗子外透了进来,在一团光亮中,九生仿佛看到父亲苍老的脸庞!九生一下惊醒过来,披衣来到山涧边,呆呆地听着溪水流淌。许久,才听到晶晶和两个弟弟说,奶奶,我上学去了!

九生对着山坳里的新居拍了些图片,小桥,瀑水,树林,发给葛芳看。他又发到微信圈里,打了几行字:终于在老家的山坳里建起了新房子,这是父亲的心愿,但父亲没来得及享受乔迁之喜,就在年前离开人世。

经过简单的装修,晶晶一家搬回了自己的新房子。晶晶很开心,终于住上了自己的新房子。嘉欣羡慕地说,这是张书记经常散步的山路!但是,晶晶在新房住了一个晚上,就觉得上学远,得多走一半路,而且买东西特别不方便。

但奶奶却喜欢老家的新房。九生听晶晶说上学不方便,就想搬回保障房里去,但奶奶对晶晶说,那里是河湾,当然住得舒服,热闹,不比我们这山坳里,单家独户的,但我还是觉得老家好,这里柴草不用愁。

九生想了想,也有道理。

九生知道,母亲最忧心的还是保障房烧柴草的问题。每到晶晶去学校了,两个老人就互相扶持,山里山外进进出出。母亲牵着失明的父亲,像一对唱古文的师傅,急急回老家去。母亲勤俭,种菜,种稻子,养鸡,打柴,一忙就是一个白天。午餐,晶晶和两个弟弟在学校有营养餐,倒是不用挂记,于是两个老人就在老家开饭。到了放学的时候母亲才洗脚上岸,赶紧朝保障房走去。这样,保障房倒成了两个老人的客店。米谷粮油,从老家背到新村,倒不难,最难的还是烧草。保障房没处堆放,公共柴棚还没有建起来,母亲便只能烧一点就回老家背一点。

回老家也是父亲的心愿。但父亲却没有实现这个心愿,就匆匆走了。九生想到这里就痛心,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在。自建房装修好,他就举家搬回老家居住,把父亲的遗像挂在厅堂的神案前。再说,那保障房毕竟是政府分配的过渡房,是归政府的。晶晶说的走路辛苦的问题,确实如此,九生又有些犹豫,对新房装修就不太在意了。

晶晶却想让爸爸把房子装修得漂漂亮亮,特别是她提出了一个心愿:家里也要安装一台景观水车。九生当然答应晶晶的条件。但九生跟晶晶也提了对等的条件,就是晶晶必须接受葛芳,叫妈也好,叫姨都行,但不能叫阿姨。晶晶跟嘉欣说,是要水车,还是要妈妈,这果然是她们共同遇到的一个难题。

相对于嘉欣的难题,晶晶的难题太好解决了!

晶晶的妈妈回来了,就住在保障房。葛芳则住在老家的新房子里。晶晶为了读书方便,就留在保障房里居住,妈妈回来,也便于跟孩子们在一起。这样,晶晶有两个家。晶晶答应了爸爸的条件,在安装水车那天,对葛芳叫了一声姨!

葛芳听了,高兴地抱着晶晶亲了下脸蛋。葛芳说,你爸爸是故意跟你开玩笑的,你叫不叫我姨,都会在家里安装一台水车。你看,这水车有流水,有灯光,哗啦啦地转动,多么气派!你爸爸自己喜欢水车,所以这水车并不是专门为你安装的。你想一想,这样会不会觉得吃亏了呢?!

晶晶说,不吃亏!我既有水车,还有两位妈妈了!九生一听,说,你果真把葛芳姨姨当作妈妈?好孩子,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九生笑了起来,却不由得抹了抹眼睛。他对比葛芳说,这回张书记可小瞧了我们的晶晶了,她说晶晶不会接受你的,她没想到我们的晶晶这样懂事!我要去告诉张书记,她不用担心晶晶了!

晚上,张雅来到河湾的保障房走访。九生看到了,高兴地说,晶晶终于肯叫葛芳妈妈了!张雅大吃一惊,问,葛芳拿出了什么东西诱惑晶晶,让她这么快背叛了自己的亲妈?

九生说,是水车。于是说起了晶晶的愿望。张雅听了,叹了口气说,你要感到幸运,这是她们三个孩子在较劲,晶晶才答应的,算起来可怜的嘉欣也出了力!到时,你也给嘉欣做一个景观水车吧!

九生答应了。张雅接着说,听说你当初出去创业办的是五金厂,怎么想到改行做木艺呢?难道早就知道晶晶有这个心愿?

九生说,那里,我也不知道高寨的水车,更不知道晶晶喜欢水车。于是,九生说起了自己改行当的原因。

那一年,九生怀揣着张书记帮他办下的八万元免息贷款,跑到广东打工,跟一个早年的工友合伙办了个小型五金厂。九生在东莞到处跑市场拉业务。有一次,他来到一家木艺厂,试图联系厂里的五金配件业务。在经理办公室,九生看到一座景观水车。九生跟经理聊起了水车,说,现在的景观水车,一半是木头,一半是金属,不像以前的手艺了。

经理说,是吗?你村子里有水车?九生说,当然,那是当年红军兵工厂留下的,那可是一点金属都不用,全是木头接起来的。经理来了兴趣,说,如今村子里还有这样的艺人吗?九生说,当然,我师傅的师傅的师傅,就是造这个水车的人。

经理问,叫什么名字呢?水生说,李星。这时,经理详细地问起村子的名字,德星当年的身世。九生感到奇怪,这个上海人对自己的家乡这么有兴趣,甚至能够提前说出一些地名和人名。

后来他恍然大悟,经理的太祖父就是上海工人阿明,曾经到过梅江边的兵工厂。经理从小听长辈讲兵工厂的故事,太祖父也时常说起一个捉王八的人,提起那份救命之恩。后来,经理的爷爷还到小镇当知青,在小镇还认识了一个叫“马刀婆”的人,时常跑到小镇的河滩边,指着脖子上的刀痕,跟知青讲革命者就义的故事。

张雅说,这个“马刀婆”,就是跟李书文同一批押到河滩就义的苏区干部吧?他们都在刽子手杀累之后幸存一命。九生说,你也知道这个故事?

张雅说,听你师傅李木匠讲起过。

九生说,有了这份情缘,我就打算攀上经理,我正愁打不开市场,想让经理多多关照业务,谁知他却说,干脆不要做五金了,这行当太多人做,不如改行,做园林木艺,做水车,我们合伙一起做,专门生产景观水车。九生以前在木艺场打过工,听从了这个指导。

张雅听了感慨地说,真是山不转水转,转山转水转命运,你现在最开心的是这次改行帮了一个大忙,让晶晶实现了一个愿望,真是世事难料,以后有机会,你要把那个上海工人的后代叫到村子里来,帮你宣传宣传水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