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薇去找赵久福寻求答案,后者却没比她多知道多少“内幕”。
不过,赵久福“不经意”地透露了些许内宫如今的情况,止薇才知道,原来她出宫这一个月以来,宫里头的大权竟落到了太后手里,很可能还被安王妃分去了大半。
止薇在慈宁宫里见过这位守寡却不甘寂寞的安王妃,还为她和太后说过一段书,她可没忘记那天说完书后自己在海棠花口中打听来的重要情报,更不会忘记皇帝陛下知道后的震怒。
止薇自认不算什么绝顶聪明人,也没有皇后、贤妃这些世家女子熟读书卷,肚子里那点墨水也仅限于入宫前学的那点基础和入宫后零零碎碎自己看的几本书罢了。
但她可以不自夸地说,她在宫里待了八年有余,比现在这批后妃入宫的时间都要长得多,看得人情冷暖、人心叵测也更多一点。
从旧主康太妃口中,止薇知道,太后不是那种甘心在后宫养老的女人,而是那种可以为了一个既定目标蛰伏十数年之久、心性坚韧的女人。
这位皇帝的生母、大齐最高贵的女人,如果跟她的儿子不是一条心,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止薇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攀爬到了权力的最顶峰,却还要汲汲营营,只为了将上山的路重走一遍。如果不是闲得慌,就是脑子可能有毛病。
要是寻常人家碰到这种事情,顶多也就背地里骂一声母亲偏心,要是对方做得过分了,还能去打官司讲理。
可皇家的事情哪有道理可讲,输赢胜败就在生死之间,只有赢家才有权力“知道”并“告知”真相。
如果止薇没猜错的话,太后应该是想让小安王做皇帝的储君。
但,皇帝已经有了两个公主、一个皇子,宫里头的大肚子孕妇还有两个,显然生育能力属于正常范畴。按照这个速度生下去,二十年内应该不用愁继承人的问题。
那么,太后会放弃吗?
从现在后宫的动静来看,显然不会。
皇长子虽然有了,可因为早产身体孱弱,能不能活到十岁都不一定,更别提继位了,哪一个头脑清醒的帝王都不会选这么个病秧子做继位之君。
“所以,这才是陛下躲到庄子上的原因吗?”止薇脑子里冷不丁冒出这个想法。
她越想越觉得自己猜得有道理,很可能陛下是看透了太后的布局,心寒于母子离心,不愿意面对现实,或者说,不愿意母子相残,故而远远地躲了出来,讨个清净。
止薇皱着眉头,竟忧心忡忡地自言自语起来:“可是,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啊,万一……”
“万一什么?”赵久福莫名其妙地问。
她吓了一跳,连忙敷衍了过去。
下午在书房伺候时,止薇存了这点心事,就免不了有些心不在焉。
皇帝今天难得没有带折子过来,只是优哉游哉地看了半天书,又拆了几封外头送进来的密信,看完之后脸色就诡异了起来,还来回偷看了止薇好几眼。
止薇一直没有发现,由始至终都在考虑如何委婉得体地提醒陛下。
她当然不觉得自己比皇帝还聪明,想得到皇帝想不到的事,可她坚信“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也不希望哪一天宫里头真乱起来,前朝改天换日,龙椅上换个小娃娃来坐,届时只怕国朝动荡,她们这些底下的奴婢、百姓都要跟着遭殃。
“启禀陛下,奴婢怀疑太后娘娘想干掉您换小安王上位”这种说法是绝对不可能被采纳的,说不定还会被拉出去砍头,罪名是非议皇室。
止薇只能犹豫着提起个话头:“陛下,您还记得被您发配去西北充军的那个罗章吗?”
皇帝嗯了一声,语调和眼尾同时上扬,显然是询问的姿态。
“咳,前儿个奴婢听说,他似是立了什么功,从军奴成了军官,如今也是一方猛将了呢。”
皇帝又嗯了一声,视线落回书页上,漫不经心道:“所以呢?”
止薇硬着头皮说:“奴婢见识短浅,只是听人说了这事,觉得靠军功升官实在容易,所以感慨两句罢了。”
皇帝再次抬头,深深看她两眼。
“你是在暗示,朕该给你兄长升官吗?”
止薇忙辩解自己并无此意,这才在皇帝审度的眼神下,硬着头皮、十分委婉地说起了自己的担忧,还附赠了个标准的跪礼。
“奴婢并不想用恶意揣测他人,更不敢妄议贵人,只是因着陛下从前那些吩咐,不可避免地知道了些不该知道的事情……要是奴婢哪里说得不中听了,还请陛下责罚……不过,奴婢的答案还是跟上次一样的……”
皇帝静静地听着,一直听到最后这一句,才微微动容,蹙着眉头问她:“什么答案?”
止薇诚恳地说:“奴婢是个贪生怕死的人,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还请陛下不要砍奴婢的头,留奴婢再为陛下效命个一年半载。”
然后就可以放奴婢出宫了。她默默在心里补上这么一句。
静默过后,皇帝转过脸去,似乎不大自然地清了清嗓子,才咕哝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