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三十九回的名字是“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这回的主角就是刘姥姥。
关于刘姥姥的隐射,我们在前面已经解释过,不过由于明亡索隐派一直以来都是将她解读为隐射后金的孝庄,所以大部分朋友也一直在强调刘姥姥代表庄妃。
我们无意争论对错,这回再对前文里没有讲到的细节进行一下对比,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先看刘姥姥的出身,原文在刘姥姥出场时说:
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妹两个无人看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
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今者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这里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刘姥姥和女婿家都是以务农为生的,靠两亩薄田度日,因此我们可以判断他们的原型是农民,而庄妃,顺治则一直是游牧民族或者以渔猎为生。
在刘姥姥说想办法解决困难的时候,女婿狗儿说的是:
“有法儿还等到这会子呢。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甲戌双行夹批:骂死。】作官的朋友,【甲戌双行夹批:骂死】做官的朋友,【脂批:骂死世人,可叹可悲!】有什么法子可想的?便有,也只怕他们未必来理我们呢!
这里提到的收税的亲戚,就是说在他们困难的年份能免除一些税收,如果有做官的朋友,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赈济,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这一切都是在说,明末三陕农民遇到的困难,当时气温下降,连年天灾不断,所以他们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到贾府去打秋风。
也就是说他们是因为没了吃的,才去贾府讨生活,这种情况与庄妃,顺治是不符的。
蒙府本此回回前有一首诗,写的是:
只为贫寒不拣行,当家趋入且逢迎。岂知着意无名利,便是三才最上层。
解释一下:
只为贫寒不拣行:是说刘姥姥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放下自尊,四处奔波寻求帮助。
当家趋入且逢迎:为了家庭生计,刘姥姥甚至不惜去权贵家中低头逢迎,寻求救济。
岂知着意无名利:这句是说刘姥姥并不在乎虚名薄利,她的目的很单纯,只是为了家庭生计。
便是三才最上层:尽管处于社会底层,刘姥姥的行为和心态却显示出了高尚的品质,达到了“三才”(天、地、人)中的最高境界。
我们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到批书人对刘姥姥的评价,如果说诗人是在写孝庄带着小顺治进京,显然没有一句是符合的。
这首诗是带有一种悲悯,在说明末西北的农民与军户遇到天灾,无奈之下远离家乡,沦为流民四处奔走乞讨,只为生存下去的现象。
明末的流民左右都没有活路,时间久了,就会有不愿被压迫的人带头杀官抗税,流民听到这种行为,走头无路的他们往往都会铤而走险,加入起事的群体,流寇就是这么来的。
加上前文里解释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内容,作者就是在写流寇开始逐渐壮大,并走出所在的地区,进入明朝廷视线。
这种流寇动乱,会逐级上报到兵部,因此刘姥姥第一次进入贾府,周瑞家的先带着她见到了平儿。
到这一回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再次见到了平儿,我们要看到此前为刘姥姥再次到来所作的铺垫,就是螃蟹诗里的内容,多处提到了宝黛钗吃螃蟹的事。
他们三个吃螃蟹,结果就会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再加上王熙凤们大量的放贷,百姓还不起高利贷,刘姥姥们就会再次来贾府寻找门路。
而刘姥姥进荣国府,不只是打秋风这么简单了,他们还会有人加入贾府,接受招安,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所以这次刘姥姥进贾府,就包含了这些事。
我们看刘姥姥融入贾府的细节:
平儿答应着,一径出了园门,来至家内,只见凤姐儿不在房里。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那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坐在那边屋里,还有张材家的周瑞家的陪着,又有两三个丫头在地下倒口袋里的枣子倭瓜并些野菜。
众人见她进来,都忙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