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排一班,夏远归队后,一班的战士们可都是非常兴奋,期待着夏远能够在第三次战斗中,再创佳话。
胡班长回来之后,叫着全班的人过来开会,他道:“现在的情况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敌人将要对上甘岭地区发动袭击,敌人穿过上甘岭,就意味着打开了通往我军大后方的大门,我们的大后方将面临着失守!我们只有顶着敌人的炮火,打退敌人的进攻!”
“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了国家,即将过上好日子了,特码的美帝主义贼心不死,妄图把战火烧到鸭绿江,烧到东北,想想我们这一路走来,美军炸毁了多少朝鲜人民的家园,多少妻儿失去了他们的丈夫,多少孩子失去了他们的父母,想想我们路过的村子,那孩子坐在父母的尸体前哭泣,背后是被美军飞机炸毁的村子废墟的画面,再想一想我们刚刚经历的抗战和解放战争,想想小日本在我们的土地上所作所为,想想我们的家人是怎么遭到小日本的迫害,想想你们是为了什么参军!”
“为了吃饱,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国家建立起来,好日子来了!”
“但如果我们输了,美军打到了鸭绿江,我们的国家又将陷入战乱,那孩子坐在父母尸体前哭泣,背后是被美军飞机炸毁的村子废墟的画面将会再次在我们的国家上演!”
“我们还要让这一幕在我们的国家里上演吗!”
战士们想到了曾经饱经战火的家乡,想到了那座城的万万同胞,想起了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挑起的婴儿,想到种种在自己曾经最热爱的土地上发生的事情,他们流着泪,带着哭腔喊道:“班长,我绝对不能让这一幕在我的家乡上演!我绝对不能!我们要守住阵地,赶走洋鬼子!我们要保卫好我们的国家!我们绝不能再让我们的国家遭遇到一丁点伤害!”
“哪怕是死,我也要把洋鬼子顶回去!”
他们用尽全身的力量喊着那激励人心的话,正是因为自己曾经淋过雨,所以才想为他人撑起一把伞。
坐在地上的夏远同样泪流满面,曾经的志愿军战士们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用自己的血肉,将拥有飞机大炮,拥有坦克火箭,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海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核武器的美军给打败。
胡班长擦掉脸上的泪水,高喊道:“所以,哪怕我们是死了,也要将敌人顶回去!哪怕是死,也绝对不能够让阵地丢失!哪怕是死,也要战死在我们的阵地上!”
他面露凶光,喊道:“就是死了,也要用我们的尸体,拖住敌人前进的脚步!”
头顶的炮火还在轰鸣,敌人的飞机还在嘶吼。
但这并没有吓倒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曾经被压迫过,这一刻终于站了起来,又怎甘心再次被压迫。
压力有多大,反弹力就有多大。
这些压力终究会变成无穷的斗志,狠狠地还击给敌人!
。。。。。。
235团团部,在电话挂断之后,团长召集全团会议,商量针对上甘岭地区的防守问题进行细致的商讨。
师部、军部同样没有闲着,这个时候,每个人心里都清楚,美军的动作越发频繁意味着什么。
敌人的战争计划很有可能已经在准备中、或者马上到了进行中。
在如此关头,15军收到志司的急电:“告诉15军的同志,不但准备工作要仔细,还要准备付出巨大的代价。五圣山是我们的屏障,一定要稳稳守住,军部会全力支持你们!”
针对敌人即将对五圣山发动的勐烈进攻,15军在全军开展了‘一人舍命,十人难挡’的硬骨头活动,一线指战员们提出,过去讲誓与阵地共存亡,现在讲卷不让阵地丢失半分。阵地要存,人也要存!
同时针对45师呈递上来的‘添油战术’,军部也做出相应肯定和高度评价。
“受限于上甘岭地区,我军无法开战大规模反击作战,敌人企图在上甘岭取得辉光战果,那我军便积极应战!寸土不让!寸土必争!”
从八号到十二号,短短四天时间,军至师,师至团,团至连,连至班,积极开展硬骨头活动。志愿军指战员们把坚守五圣山叫做‘保卫和平的大门’,提出‘五圣山后连北平,人人争取立大功’,誓言‘不书英雄榜,便涂烈士碑’,决心‘巩固钢铁阵地,打出英雄部队’,坚决粉碎敌人攻势!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要打响了,第15军指挥所里摆满了一大卷一大卷从前沿阵地上送来的信。在这些信里,守卫上甘岭的指战员们一致向上级报告准备情况,表示战斗决心。
他们汇报了按照上级的作战计划准确周密的进行战斗准备的情况,喊出“要攻,上级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要守,只要我们活着,阵地绝不会让给敌人!”
不在上甘岭驻守的指战员们纷纷写信到军部主动请缨作战,提出调往前线作战的战斗请愿,纷纷争着抢着要做上甘岭战线预备队,随时奔赴一线战场,随时投入战斗!
在这一时期,第十五军全军上下斗志昂扬,士气高涨,人人能以参加上甘岭作战为荣!
下属指战员请缨杀敌的铮铮誓言,给了十五军指挥员莫大的鼓舞,他们决定无论如何都指挥好这一仗。志司更是发来指示:“顽强防御,主动出击,反复争夺,寸土必争!守住阵地就是保卫祖国,守住阵地就是保卫世界和平!”
第三兵团副司令、副政委和参谋长也一再要求:“上甘岭这一仗,必须打好!”“第45师准备打美军两个师,非把美七师打垮不可!”
拥有如此昂扬的斗志,我军何愁不能够胜利!
全军上下众志成城,誓要与美军斗争到底!
就在这样昂扬的斗志下。
10月13日。
崭新的一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