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真的没有将孙延龄放在眼中,吴三桂竟在孙延龄尚未明确表态支持自己当皇帝前,就给广西各州府颁发印信,派原平西藩下参领傅奇栋为广西巡抚,佐领李迎春为布政使,同马雄一起归降的柳州知府程可则为按察使。
得知马雄降了吴三桂,吴三桂绕过自己直接封授广西官吏,孙延龄自是大怒,可他也不敢公然反对吴三桂称帝,只得捏着鼻子打算接受吴三桂给自己改封的安南王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煌言对吴三桂称帝极为心寒,但在收到王五托罗子木带给他的密信后沉默许久,对吴三桂称帝一事保持沉默。
王五在信中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劝张尚书以大局为重,指眼下灭清才是复明人士的当务之急,也是首要之责。
其它事情,相较灭清都是其次。
孙延龄原以为张煌言这个前明孤忠会反对吴三桂称帝,也会劝说自己出兵与吴三桂为敌,不想张尚书对此事竟然不表任何态度。
摸不着张尚书究竟怎么想的孙延龄眼见马雄要引吴应期大军入广西,只得赶紧派人前往吴军表示愿意臣服昭武皇帝。
得知孙延龄臣服后,鉴于北伐需要大量兵力,孙延龄和马雄麾下又都是原定南王孔有德的藩军精锐,因此吴三桂授意侄子吴应期要马雄、孙延龄各自出兵前来武昌参与北伐。
马雄接到吴三桂旨意后判断吴军大举北伐后,清廷肯定撑不住,自己若不从中出力将来怕是没有好下场,于是爽快答应吴应期,愿意出骑兵5000赶往武昌参加北伐。
然而孙延龄却担心吴三桂这是借机削他的兵权,吞并他的部属,以“部众不从”为由婉言拒绝出兵北上。
此事让吴三桂大为恼火,怀疑孙延龄这人靠不住,万一马雄手里的精兵被抽走,此人肯定会在广西作乱。
无奈之下,只得让马雄继续留镇柳州监视孙延龄。
东南方面,代表吴三桂调和耿、郑两家矛盾的钱点一开始“工作”还比较顺利,因耿精忠指着吴军帮他搞定江西,所以答应郑军可以借道潮州讨伐广州。
毕竟和江西相比,潮州地区实在不算什么。
郑经这边本来就是想得到潮州地区,既然耿家同意他“借道”,那也没必要真和耿家闹翻。
岂料就在事情快要解决时,吴三桂于武昌称帝消息传来。
最先知道此事的是郑经麾下大将刘国轩,此人当面对钱点怒道:“吾家在海外二三十年称奉明号,若吴王真心兴明讨虏,吾家自是全力支持,愿结盟好。然吴王今日自立不肯归正奉明,吾家岂能与他再结盟好!”
郑经在得知吴三桂称帝后也立时派人对钱点说道:“大元帅若弃帝号仍奉大明,吾可再进军镇江、上南京!若大元帅不肯,便是吾郑家之敌国!”
钱点也没想到吴三桂会在武昌自立为帝,见郑家态度坚决,自知无法解决,只得灰溜溜离开福建。
钱点走后,郑经指使刘国轩马上备战,若耿家支持吴三桂称帝,则郑军立即攻打耿军。
耿继茂、耿精忠父子对于吴三桂称帝一事态度竟是截然不同。
耿继茂意只要吴三桂将江浙让给耿家,他们就承认吴三桂这个天子,毕竟没有吴军相助,光凭耿家一己之力很难克取江浙。
耿精忠却是不愿意臣服吴三桂,因为他心中本就有一个天子梦。
但耿军实力又远不是吴军对手,公开反对吴三桂称帝对耿军来说肯定十分不利。
思来想去,耿精忠打算对吴三桂称帝一事保持沉默,即不支持,也不反对。
然而一件事情的发生让耿精忠不得不低下他那高贵的头颅。
耿军在金华吃了败仗,被清军斩杀七千余,总兵阎标以下172员校佐被清军擒杀。
此战虽不致于让耿军伤筋动骨,却让耿军在浙江取得的大好优势有翻盘危险。
无奈之下,耿精忠只得派人前往武昌为其父接受吴三桂册封的安东王爵。
广东方面,尚可喜的次子尚之孝虽取得潮州大捷,但其藩下总兵苗文秀、副将吴启镇、游击李有才等相继叛变,使得广东形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加剧恶化。
尤其吴应期统军南下兵锋指向肇庆后,广州形势越发紧张。
吴应期想逼尚可喜投降,如果尚不降就挥师直取广州,联合杨遇明、祖泽清等围攻广州城。
如此危局下,尚可喜心中焦急如焚,病情继续加重,自感无力抵御,又不甘心臣服吴三桂,遂决心以死报清。
命人在府中后楼准备薪柴,如果广州被叛军攻破,他就选择自焚殉节。
在这节骨眼上,险些死在长江的尚之信终是在数十满洲兵冒死护卫下回到广州。
尽管深深厌恶长子,可在次子之孝统兵在外情况下,尚可喜还是将守卫广州城的重任交给了长子。
燕京是在十月底收到吴三桂称帝消息的。
当时在内阁辅臣值房的一众满清高官俱是被这一消息惊的目瞪口呆。
虽说人人都知道吴三桂将来必定自立,但称帝如此迅速,且武昌重镇被吴军轻易占领,还是让一众满清高官义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