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抗清夏完淳 > 第218章 五爷来了不纳粮(第3页)

第218章 五爷来了不纳粮(第3页)

相比虎帅李来亨在茅麓山凭借三万余军民坚持十多年,他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百万人口不少了!

当年满洲崛起时才多少人!

所谓寇可往吾亦可往,只要不犯战略错误,他完全能够在荆襄地区打造一片新天地,从而将满清拉下马。

当队伍翻越鲍家山一半休息时,王五问赵福源他若想以荆襄立足抗清,当采用何种方式治理百姓,也就是说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让地方安定下来,进而为明军提供支持。

赵福源的回答很官方,无非宽民赋税,予民休养。

王五听后没说什么,这些他都知道,只是想看看这个长年在基层工作的小吏有什么别的独到见解。

见王五神情并无满意之色,赵福源担心被“贼将”冷落再把他一刀杀了,迟疑了下说了句:“将军若想据荆襄以图将来,小人以为使百姓不纳粮便可。”

闻言,王五眉头一挑,问赵福源此言何解。

赵福源解释如今天下人心大多在清,纵使明军眼下有死灰复燃迹象,但终究架不过双方实力悬殊太大,因此明军只能尽一切力量争取人心。

人心是什么东西呢?

无非就是利益的衡量。

所以明军想要在荆襄这片饱经战火的地方发展,除了安抚本地百姓不成为流民,或为避灾祸远迁,就得出台一个“大杀器”——不收税,不纳粮。

百姓趋利,荆襄地区又有大量肥沃土地可供耕种,如此不仅能让本地百姓安于此处,也能吸引大量外地百姓前来。

只需三年五载,荆襄地区的人口就能恢复到明朝鼎盛时期,甚至还要超过。

有了人,就有兵员,有钱粮。

口号跟当年“闯王来了不纳粮”没什么两样,也的确是个好政策。

问题在于王五要不收税、不收粮,他拿什么养活明军,拿什么维持地方治理体系,又拿什么和清廷对抗。

“百姓有粮有牲畜却无盐铁,这些东西将军却有”

赵福源倒也不是头脑一热就给出了个馊主意,其指出百姓的粮食再多他也换不成其它生活用品,如每天要吃的盐,如耕作需要的农具,还有身上穿的衣,逢年过节的糖、醋、酱油、灯油等各式生活用品。

因此只要明军将这些资源控制住,使几乎已经停顿的商业在荆襄地区重新活跃起来,一来可以通过垄断的资源从百姓那里换来粮食,二来也可以通过商税获得资金,甚至完全可以自行铸钱解决初期发展的钱荒。

只要让百姓真正感受到荆襄地区远比清军控制区实惠,何愁百姓不积极支持明军呢。

“这只是小人的愚见,小人以为眼下形势清强明弱,故而将军若想据此地与大清长期对抗,根本无须想那么长远,只眼前利益便可。”

赵福源还算老实,暗指这种手段只能行一时,不能行一世。

但能行一时,就能让明军彻底收获荆襄地区人心,并争取更多清占区百姓的支持。

不以义为号召,而以利来诱之。

反清复明的口号喊的再响,也不及缸里还有没有下顿粮更动人心。

闯王来了不纳粮能让天下百姓喜迎李自成,自然也能让天下百姓喜迎王耀武。

“你先去吃点东西吧。”

王五没有当场对赵福源的提议给出是好是坏的评价,但在其走后却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单以荆襄地区现有人口来讲,收点农税其实也没多少,的确可以用不纳粮这个大杀器炸一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管后面怎么弄,起码这一百多万百姓能成为明军的铁杆“粉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