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郑成功抗清 > 第225章 留辫不留头(第1页)

第225章 留辫不留头(第1页)

谷城知县丁志远是康熙三年同进士出身,名次不高加之家里无权无势,便被吏部派到下等县的谷城任职。

丁为人性格较懦弱,寒窗苦读根本不通人情世故,甚至于连麦子和秧苗都分不清,这种近乎书呆子似的官员哪里有什么做事本领。

要不是朝廷规定三甲同进士也要分配“工作”,吏部那帮人才不会理会丁这个书呆子,最后也给挑了个最差的地方把丁志远给打发。

丁志远知道谷城不是好地方,架不住自己没后台,也只能捏着鼻子上任。

谷城六房那帮精如猴子的小吏在知县老爷上任半个月后,就把这位县尊的底细给吃透。

结果自然就是丁志远这个知县被六房小吏直接架空,空担一个知县之名,却无知县之实。

不过丁志远对此状况竟然出奇满意。

一来谷城经多年战乱民生凋敝,全县在册丁口不过八千多人,算上山里隐户也不过一万多人,这个人口规模放在江浙地区,也就大一些的镇子而矣。加之谷城周边都是群山,道路难行商业也不发达,市镇更少,这就注定他这县尊根本没什么油水可捞。

二来自个也实在是没能力整治六房那帮人,与其天天和下面人斗心眼,不如当个甩手掌柜快活。

索性将知县大印交由户房的王先生代为保管,成天带着老仆骑着毛驴游山玩水。

美其名曰修身养性。

去的最多的就是武当山。

丁志远信奉道教,对蜿蜒八百里,长江环抱、翠峰耸立、云雾缭绕,犹如仙境的武当山自是无比痴迷。

若非还担着谷城知县名头,又不想二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化为乌有,多半丁志远就拜入武当山成为道门一员了。

这日丁志远结束为期一个月的武当山之行,辞别道长后同老仆一起回返谷城。

虽说当了甩手掌柜,一年内有大半时间不在谷城,但定期也是要回去的。

诸如省里和府里下发的一些文件,丁志远总要看看的,以便及时掌握朝廷大政方针。

另外也得了解一下最近战局动向。

上回他来武当山时听说朝廷大军在荆州吃了败仗,损失很大。

但究竟多大损失,不管是省里还是府里,亦或朝廷给各地下发的塘报都是提及甚少,偶尔提到也是遮遮掩掩,一两句粗略带过。

搞的丁志远这个知县一头雾水。

好在荆州在南边长江畔,离襄阳甚远,谷城这里更是位置奇偏,纵是西山贼死灰复燃,以朝廷实力剿灭也不是难事。

因此丁志远倒也不担心战火会烧到谷城。

返程途中,沿途早已没有人烟的村落让丁志远不由再次唏嘘,心道这地方想要恢复到前明时模样,估计得百年不止。

反正在他任上,是甭指望改变谷城如今凋敝民生。

老仆是丁志远从老家带来的,沉默寡言,但对丁家十分忠心,跟着少爷来谷城后也依如从前般照顾少爷的生活起居。

这年头主仆二人出行在外是有些危险的,好在这片地区并没有打家劫舍的土匪,途中还设有一个通往武当山的驿站,站内有驿兵,安全方面有保障。

就这样慢悠悠的走了几天,主仆二人终是回到谷城。

望着眼前连城墙也没有的县城,以及远远就能一眼看到的夫子庙,丁知县是连连摇头。

城不像城,衙不像衙,他这知县做的真就是没什么滋味可言。

刚来时有想过把城墙修起来,把衙门盖起来,让自己像个真正的官。

可不管是修城墙还是盖衙门都得有银子,就谷城现在的“财政状况”连衙门都盖不起来,更何况修城墙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