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中一部分人选择了远离尘嚣的山区作为他们的栖息之地。这些迁徙至山区的汉人,与当地的越人毗邻而居,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山民。他们的生活与山川林莽紧密相连,交织着汉族与越族的文化习俗。
也有一些汉族山民是因避罪而逃入深山的。他们或是为了逃避朝廷的追捕,或是为了摆脱世俗的纷争,选择了隐匿于山林之间。
这些人在山间穿梭,专事抢劫或反抗朝廷,因而被外界称为山贼或山寇。
山贼与山寇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危险,但他们也在这种环境中磨砺出了坚韧与勇敢。他们中的一些人与山越通婚,血脉交融,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联系。有的相互往来,交流物资与信息,共同应对外界的威胁。还有的相互勾结,共同策划劫掠行动,以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
在这些被统治者视为“恶人”的民众中,许多人选择了深山作为他们的避难所。
他们与山越为伍,共同生活、共同战斗,逐渐融为一体。这个统一体既保留了汉族与越族的文化特色,又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山越人,百越族的子孙,历经秦汉更替的战火纷飞,他们选择了远离尘嚣,隐入深山老林之中。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山林,成为了他们避世的乐园,也是他们生活的源泉。
在两汉时期,山越人一直保持着安分守己的生活态度。他们不参与外界的纷争,不卷入世俗的旋涡,只是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山林中的资源丰富多样,从参天大树到潺潺流水,从珍稀草药到野生动物,这一切都足够让他们维持一种自给自足的耕猎生活。
与汉族传统的小农经济不同,山越人更看重打猎这门本领。对他们而言,打猎不仅仅是一种获取食物的方式,更是一种生存的基本技能。在山林中,每一个山越人都必须学会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如何从大自然中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
而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猎手,首先便要掌握射术。射术,是山越人的必修课,也是他们传承至今的古老技艺。从孩童时期开始,山越的孩子们便在长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拉弓、如何瞄准、如何射中目标。这种对射术的重视,使得山越人在狩猎时能够更加精准、高效。
这种现象在汉末三国时代尤为突出。当时,带有地域色彩的几处“精兵之地”,都有着类似的特点。这些地方的士兵,不仅身强体壮,而且射术精湛,成为了战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曾经雄踞豫章、丹阳、吴三郡的山越人势力如日薄西山,急剧衰落。他们的身影从这些富饶的土地上迅速消失,仿佛被历史的洪流无情吞噬。
除了那些在战火中不幸被剿灭或成为俘虏的山越人,其余大部纷纷撤离,他们穿越崇山峻岭,最终汇聚于庐陵、会稽境内,寻求新的生存之地。
然而,这个时代的人口爆炸式增长,即便是山越族,其人数也异常庞大。南下的山越人如潮水般涌入庐陵、会稽,不可避免地挤压了当地原住山越的生存空间。资源有限,矛盾骤生,双方之间的冲突如火山爆发,激烈而残酷。
在这纷乱之际,自领骠骑大将军的士徽却看到了机遇。他巧妙地扩充部众,吸纳了众多山越勇士。
然而,面对江东军的强大威胁,山越人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团结。他们并未如预期般屈服,除了少数人选择投靠士徽外,绝大多数山越人竟然摒弃前嫌,缓和了内部矛盾,结成了强大的山越联盟!这个联盟的成立,使得山越人的力量更加凝聚,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山越人的数量何其庞大,鼎盛时期竟高达两三百万人,几乎占据了整个扬州人口的四分之一!
即便经过历年来的清剿,他们的数量依旧惊人,多达一百余万。而且,山越人在打仗方面天赋异禀,几乎全民皆兵,其英勇善战的程度丝毫不亚于北方的游牧民族。
一张古朴的案几旁,士徽与陆议相对而坐,案上摆放着地图与文卷。两人面色凝重,正商讨着对山越的作战策略。
“伯言(陆逊),我已拜你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此次对付山越,非同小可,需得周密部署。”
“末将定不负重托。我已拟好计策,欲先移书相邻四郡,令他们各保疆界,以稳住局势。”
“嗯,此举甚好。既可避免战火波及无辜,又可集中兵力对付山越。”
陆议指着地图上的几个点:“我打算分兵扼守这些险要之地,如紫金山、天目山、黄山等,将山越分割包围。我们只修缮藩篱,不与他们正面交锋。”
“不与交锋?这是何意?”
“山越人擅于山地作战,我们若与之硬拼,难免损失惨重。不如以逸待劳,待其谷物将熟时,纵兵芟刈,以饥饿迫使他们出山求活。”
士徽恍然大悟,击掌称妙:“好计!如此一来,既可避免无谓的牺牲,又可达到我们的目的。”
“待山越人出山后,我打算将其中精壮者选为兵士,编入我们的军队。这些山越战士擅长山地作战,可以组成专门的山地部队,增强我们的战斗力。”
士徽点头同意,“此举甚好,既可削弱山越的实力,又可壮大我们的队伍。”
“在分割包围的过程中,我们会在夜间派出精锐小队,悄悄破坏他们的水源和粮道,造成他们的恐慌和混乱。同时,我们会在关键路口设置伏兵,一旦山越人试图突围,就给予他们致命的打击。”
“如此细致的安排,定能事半功倍。”
“在谷物成熟之际,我们会派出骑兵队,迅速穿越山谷,焚烧他们的田地,确保他们无法收获。这样,山越人就不得不出山求活。”
“伯言,你的计策周密而深远,就按你的计划去办。”
随着陆议计策的逐步实施,山越人原本宁静的山区生活被悄然打破。那些昔日里隐匿于深山老林中的山越部落,开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起初,只是偶尔有几名山越饥民偷偷摸摸地从密林中钻出,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中透露着对食物的渴望与对未来的迷茫。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官军的巡逻队,寻找着可以果腹的野菜和树皮。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山的山越饥民越来越多。他们或三五成群,或拖家带口,步履蹒跚地走向山外。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无奈,但更多的是对生存的渴望。
在官军设立的关卡前,这些饥民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他们手中捧着从山中采摘的野果和草药,希望以此来换取一些粮食。官军们按照陆议的吩咐,并没有为难他们,而是给予了基本的粮食救济。
在这些饥民中,不乏一些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他们的出现,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山越人面临的困境。孩子们紧紧依偎在父母身边,眼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恐惧;而老人们则默默地坐在一旁,回忆着往日山中的宁静生活。
随着越来越多的山越饥民出山,陆议的计策开始显现出成效。这些饥民不仅削弱了山越人的战斗力,还为官军提供了更多的情报和线索。